徐子男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养殖大菱鲆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疫苗研制被引量:11
- 2009年
- 2006年9月山东胶南某养殖场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发生病害,从患病大菱鲆脾脏分离出优势菌株WY28,人工感染试验证实WY28菌株对大菱鲆和斑马鱼(Danio rerio)有较强的致病性,其对大菱鲆和斑马鱼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39cfu/g(BW)(3.3×102cfu/ind)和2.1×104cfu/g(BW)(6.4×103cfu/ind)。综合该菌在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同源性等方面的实验结果,确定WY28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该菌对先锋霉素V、庆大霉素、氟哌酸、痢特灵等抗生素敏感。WY28菌株经福尔马林灭活制成灭活疫苗,对大菱鲆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免疫后第4周测得免疫鱼血清中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抗体效价平均为1∶1280。免疫后第6周,免疫鱼血清中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抗体效价达到更高水平(平均值为1∶3289.6)。攻毒试验表明,受免鱼的相对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利用从病鱼体内分离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能使大菱鲆较有效抵御迟缓爱德华氏菌强毒株的攻击。
- 王燕张晓华吕俊超徐子男陈吉祥韩茵
- 关键词:迟缓爱德华氏菌大菱鲆灭活疫苗抗体效价免疫保护力
-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研究不同毒力的鳗弧菌菌株的基因多样性(英文)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和方法】鳗弧菌是一种嗜盐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也是鱼类弧菌病的主要病原。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研究结果表明,鳗弧菌菌株VIB72具有较高的毒力,而菌株CW1的毒力较低。本文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对这两个菌株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对差减文库筛选,分离到59个对菌株VIB72的阳性克隆,并对这些克隆的DNA序列进行了测定。17个基因片断与其它细菌的已知功能的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包括可溶性溶胞壁质转糖基酶、转移蛋白MobA和MobC、转座子IS66、抑制相关蛋白(金属β-内酰胺酶和乙酰转移酶家族)、毒素蛋白(DT-201和alveicin A免疫蛋白)、与OLD家族相似的ATP依赖性核酸内切酶以及SocE和GTP结合蛋白HflX(有高频率的溶原化)。这些基因片断有可能是鳗弧菌毒力岛的一部分。其他的基因片断与其它的已知基因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这些结果表明,SSH技术成功地鉴定了不同致病性的鳗弧菌菌株的基因差异及潜在的毒力基因。
- 王影徐子男贾爱荣陈吉祥莫照兰张晓华
- 关键词:鳗弧菌抑制性消减杂交毒力基因
- 一种新的鳗弧菌毒力相关因子MltD的功能研究
-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嗜盐细菌,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弧菌病的重要病原菌,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前期研究中,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建立了鳗弧菌毒力相关基因文库,并获得了一...
- 徐子男
- 文献传递
- 鳗弧菌膜绑定溶胞壁质转糖酶MltD的表达纯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2011年
- 本研究将新发现的鳗弧菌毒力相关基因mltD(膜绑定溶胞壁质转糖酶基因)克隆于表达载体pET-32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以镍琼脂糖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纯化的融合蛋白为单一条带,分子量约为70.2 kDa,与理论预测值相符。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鳗弧菌MltD由523个氨基酸组成,与其他弧菌的MltD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功能区包括N端的信号肽区域、1个糖基转移酶结构域和C端的3个溶解酶结构域;蛋白的N端具有一段脂蛋白信号肽,信号肽外的其他部分为非细胞质蛋白。鳗弧菌MltD蛋白为亲水性;不稳定系数为27.40,属于稳定性蛋白;整个蛋白分子共有24个可能的抗原决定簇,具有较强的抗原性。推断MltD蛋白为1种外周膜脂蛋白,在弧菌中相对保守,抗原性强,可应用于抗弧菌病疫苗的开发研制。
- 徐子男张晓华
- 关键词:鳗弧菌原核表达纯化生物信息学分析
- 一种新的鳗弧菌毒力相关因子MItD的功能研究
-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嗜盐细菌,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弧菌病的重要病原菌,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前期研究中,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建立了鳗弧菌毒力相关基因文库,并获得了一...
- 徐子男
- 关键词:鳗弧菌表达纯化基因敲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