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巍

作品数:27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漯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腰椎
  • 8篇韧带
  • 8篇融合术
  • 7篇椎体
  • 6篇颈椎
  • 5篇切除
  • 5篇椎间盘
  • 5篇脊柱
  • 5篇骨折
  • 4篇肿瘤
  • 4篇椎板
  • 4篇椎管
  • 4篇内固定
  • 4篇后路
  • 3篇导航
  • 3篇腰椎间盘
  • 3篇韧带骨化
  • 3篇前路
  • 3篇人工椎体
  • 3篇椎管内

机构

  • 26篇漯河市中心医...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6篇崔巍
  • 23篇李玉伟
  • 21篇王海蛟
  • 15篇周鹏
  • 5篇严晓云
  • 4篇温艳
  • 3篇潘传红
  • 3篇徐静宜
  • 2篇陈素华
  • 1篇张生
  • 1篇马天江
  • 1篇王义生
  • 1篇张永辉
  • 1篇王群涛

传媒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5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陆军军医大学...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过弯棒复位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后路过弯棒复位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符合选择标准的27例不稳定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12例;年龄26~64岁,平均41.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4例,交通事故伤8例,重物砸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7 d,平均3.2 d。损伤节段:T10 1例、T11 3例、T12 6例、L1 7例、L2 7例、L3 3例。按照AO分型标准,A3型11例、B型7例、C型9例。神经功能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3例、B级7例、C级5例、D级12例。术中行后路过弯棒复位固定技术固定,其中16例联合有限开窗减压术。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椎弓根螺钉植钉准确率、伤椎椎管侵占率、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节段后凸Cobb角。结果手术时间67~128 min,平均81.6 min;术中出血量105~295 mL,平均210 mL。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7.2个月。术中共植入178枚椎弓根螺钉,植钉准确率为98.9%(176/178)。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较术前明显增加,椎管侵占率、后凸Cobb角以及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ODI末次随访时较术后早期明显降低(P<0.05)外,其余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后早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为A级1例、B级2例、C级4例、D级9例、E级11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46,P=0.001)。结论后路过弯棒复位固定技术能有效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复位侵入椎管骨折块,同时选择性行有限开窗减压及后外侧植骨,保证了椎管内减压的彻底性和脊柱稳定性,是治疗不稳定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李玉伟王海蛟崔巍周鹏赵世新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不稳定骨折复位
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椎弓根外侧In-Out-In螺钉置入技术在先天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 观察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在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下采用In-Out-In螺钉置入技术于狭小变异椎弓根外侧置钉进行内固定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漯河市中心医院行脊柱侧凸矫形术的1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在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下,对狭小变异椎弓根采用In-Out-In螺钉置入技术沿椎弓根外侧内斜置入螺钉,对发育正常椎在椎弓根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正侧、后凸畸形。置钉后应用O型臂扫描评估置钉准确性,椎体间残余间隙置入碎骨粒,融合范围内的横突及其他后方结构表面去皮质后植骨。记录手术情况、术中一次性置钉成功情况。随访至2023年12月,记录术后脊髓损伤、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螺钉及棒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1年行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检查,记录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计算矫正率;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1年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22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Eck融合分级标准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17例手术时间(184.0±43.2)min,术中出血量(632.0±192.7)mL,固定节段最高T_5、最低S_1,固定融合节段(9.0±2.7)个。置入椎弓根螺钉216枚,其中椎弓根置入152枚、椎弓根外侧采用In-Out-In技术置入64枚,均一次性置钉成功,O型臂扫描显示螺钉均贴近椎弓根内壁进入椎体,未侵入椎管。(2)随访至2023年12月,随访(28.0±3.4)个月,17例均无脊髓损伤、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螺钉及棒松动移位、断裂并发症发生。17例术前侧凸Cobb角[(57.8±6.6)°]、后凸Cobb角[(44.0±9.6)°]均大于术后1周[(12.6±4.2)°、(15.3±2.4)°]、术后1年[(15.3±2.4)°、(15.4±2.3)°](P<0.05),术后1周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侧凸Cobb角矫正率[(77.6±8.6)%]、后凸Cobb角矫正率[(63.9±8.4)%]与术后1年[(76.8±7.1)%、(63.6±8.6)%]�
李玉伟李修智严晓云潘传红崔巍王海蛟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凸矫形术
基于术中CT扫描治疗新鲜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术中CT快速扫描在治疗新鲜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漯河市中心医院骨科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资料,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未使用术中cT扫描、直接行椎板切除减压的为观察组(82例),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间使用术中cT扫描、根据cT扫描结果决定减压方式的为治疗组(79例)。治疗组术中CT显示进入椎管内的骨折块复位者,不再行椎管内减压;对术中cT显示仍存在骨折块占据椎管压迫硬脊膜者,根据术中三维CT信息,对突入椎管内骨折块的位置和大小定位,据此于相应椎板、椎间黄韧带的位置行单侧椎板开窗减压。对比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神经功能分级、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后凸Cobb角。结果治疗组术中床边CT扫描显示48例(60.8%)进入椎管的骨折块完全或基本复位、31例(39.2%)骨折块仍占据椎管压迫硬脊膜。治疗组与观察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异性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感染、继发性脊髓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两组神经功能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8比x2=1.372,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恢复[(40.3±11.8)°比(82.1±4.2)°,(-10.3±2.6)°比(6.9±3.3)°,P〈0.05]。术后第3天两组间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2年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治疗组明显优于观察组。结论对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矫形后行术中床边CT快速扫描,根据扫描结果精准治疗,临床疗效与全椎板切除减压疗效相近,但可以简化手术,使部分患者避免了椎管内减压、部分患者采用椎板小开窗减压
李玉伟王海蛟王义生崔巍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3D打印微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与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 :比较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后应用3D打印微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或聚醚醚酮(PEEK)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2017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的CSM患者7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3D打印微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置入内固定术,35例)和对照组(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PEEK椎间融合器置入内固定术,36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46.4±4.9岁,病程2.5±0.2年,单节段病变19例、双节段病变16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46.1±4.3岁,病程2.5±0.2年,单节段病变20例,双节段病变16例。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及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在X线片上测量融合节段的椎体高度及Cobb角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改善率、融合节段的椎体高度变化及Cobb角变化、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出现颈部吞咽不适症状8例(观察组3例,对照组5例),1~2周后上述症状消失。两组均无钢板螺钉断裂、移位发生,12个月随访时均骨性融合。观察组手术时间94.6±18.0min、术中出血量117.8±41.9ml、住院时间10.0±2.2d,对照组手术时间89.2±18.5min、术中出血量127.5±39.0ml、住院时间10.3±2.5d,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由术前9.3±1.7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时的14.5±1.6分,改善率为(67.5±4.7)%,对照组JOA评分由术前的8.2±2.8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时的13.3±1.5分,改善率为(58.1±4.1)%。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2,P=0.200)。观察组单节段(19例)融合节段椎体高度术前为31.21±0.94mm、术后3个月时�
李玉伟王海蛟崔巍李程周鹏效伟温艳胡冰涛李凡赵世新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椎间融合器聚醚醚酮3D打印
改良椎板回植技术在上颈椎椎管内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改良椎板回植技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3例上颈椎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8例;年龄21~78岁,平均47.3岁。病程6~53个月,平均32.5个月。肿瘤位于C1、C2之间。术后病理检查示神经鞘瘤6例、脊膜瘤3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神经纤维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术中保留棘上韧带的连续性,在椎板外缘切开后掀起椎板韧带复合体显露椎管,切除椎管内肿瘤后椎板回植固定。手术前后于三维CT上测量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疗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椎功能,并记录颈椎总体旋转度。结果手术时间117~226 min,平均127.3 min;术中出血量190~890 mL,平均227.8 mL。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无椎动脉损伤、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硬膜外血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补充电解质及切口局部加压处理后愈合。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7个月,平均16.9个月。影像学检查示肿瘤无复发,椎板无移位,内固定物无松动、移位,无继发椎管容积减小。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获优8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84.6%;手术前后ADI、颈椎总体旋转度及N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改良椎板回植技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良性肿瘤,可恢复椎管正常解剖结构,较好地保持了颈椎稳定性。
李玉伟王海蛟严晓云崔巍周鹏
关键词: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棘上韧带椎板回植
自稳定零切迹3D打印人工椎体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应用自稳定零切迹3D打印人工椎体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22年1至7月于漯河市中心医院确诊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按照信封随机法分为零切迹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后,采用自稳定零切迹3D打印人工椎体行内固定融合术)和钛网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后,采用钛网和钛板行内固定融合术)。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与改善率及术后假体沉降发生率、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最终零切迹组21例患者、钛网组2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并完成随访。零切迹组男16例、女5例,年龄(48.0±12.7)岁。钛网组男14例、女6例,年龄(49.8±10.2)岁。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零切迹组手术时间(50.04±8.45)min、术中出血量(95.38±26.07)ml、住院费用(4.23±0.61)万元,钛网组则分别为(59.20±11.95)min、(93.10±27.86)ml和(4.21±0.67)万元,零切迹组手术时间短于钛网组(P=0.007),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1例患者获得随访(14.29±1.45)个月,钛网组4例(20.0%)出现吞咽困难,零切迹组0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切口内血肿、脊髓神经再压迫、气道危象、切口感染并发症,无钢板螺钉断裂、移位发生。末次随访时均骨性融合。术后12个月随访时,零切迹组JOA评分由术前的(10.33±1.71)分提高至(15.47±0.81)分,改善率为76.1%±15.7%;钛网组JOA评分由术前的(10.30±1.75)分提高至(15.30±0.92)分,改善率为73.2%±16.7%,两组间改善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术后12个月随访时,零切迹组1例(4.8%)、钛网组8例(40.0%)发生假体下沉,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采用自稳定零切迹3D打印人工椎体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和钛网相对比,�
李玉伟李修智谷世锋徐静宜崔巍王海蛟
关键词:颈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术在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在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脊柱骨科行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治疗的23例腰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2~23个月,采用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采用X线片、CT及MRI结果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23例患者人均回植椎板数1~4个,平均2.2个。手术时间为(77.2±22.7)min,范围为67~146 min;术中出血量为(127.0±32.6)mL,范围为90~290 mL。所有患者肿瘤均切除完整,术后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补充电解质及切口局部加压处理后切口愈合。未出现脊髓损伤、硬膜外血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升至(23.22±2.47)分,与术前[(11.85±1.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05,P<0.001)。其中疗效优10例、良9例、中4例,优良率为82.6%。影像学指标方面,末次随访时腰椎前曲角(LLA)为(51.58±2.39)°,与术前[(52.24±3.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2,P=0.505)。影像学结果示肿瘤未复发,同时腰椎无滑脱不稳、椎板无移位、椎管容积未缩小。结论采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可恢复腰椎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具有无骨量丢失、术后腰椎曲度维持良好的优点。
李玉伟王海蛟崔巍周鹏李凡刘源昊徐静宜杨恬甜
关键词:腰椎椎管内肿瘤棘上韧带
利用骨填充网袋行椎体成形治疗椎体皮质骨破坏的胸腰椎转移癌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是一种姑息治疗胸腰椎转移癌的方法,但是对于椎体皮质骨较大范围缺损(≥1/3)者容易出现骨水泥渗漏,所以胸腰椎转移癌椎体皮质骨后缘不完整是椎体成形手术的相对禁忌证。目的:观察应用骨填充网袋行椎体成形治疗皮质骨破坏胸腰椎转移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例椎体皮质骨破坏的胸腰椎椎体转移癌患者,男10例,女11例,年龄42-87岁,均接受骨填充网袋行椎体成形治疗,术后行局部病椎放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 d、6个月时,拍摄X射线片测量病椎前缘高度,利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变化。研究获漯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LH-KY-2013-002-117)。结果与结论:①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见骨水泥注入骨填充网袋过程中,当骨填充网袋逐渐膨胀至一定程度时骨水泥呈线样通过网孔向周围骨松质渗出,进入骨小梁,同时椎体高度一定程度抬升;②术后随访6-21个月,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到椎体前方、椎间盘或椎管内,无血管栓塞、肺栓塞及伤口感染等情况;③21例患者术后3 d、6个月的病椎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④结果表明,对已经失去彻底切除病变机会的胸腰椎转移癌患者,即使存在椎体皮质骨的广泛破坏(占整个椎体皮质骨的1/3以上),仍然可以行骨填充网袋的椎体成形治疗,该治疗的安全性高,能够有效减轻局部疼痛、维持椎体的高度、延迟椎体塌陷与避免骨水泥渗漏。
李玉伟王海蛟崔巍周鹏李程效伟胡冰涛李凡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不同年资医师在O臂机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比较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资医师在O臂机导航S8系统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方法根据是否应用O臂机导航S8系统辅助和置钉医师年资不同将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98例患者分为A组(低年资医师使用O臂机导航S8系统辅助置钉,25例)、B组(高年资医师使用O臂机导航S8系统辅助置钉,24例)、C组(低年资医师使用C臂机辅助置钉,23例)、D组(高年资医师使用C臂机辅助置钉,26例)。记录置钉数量、置钉时间、一次性置钉成功率及置钉准确性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2(11.7±9.3)个月。共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392枚,其中A组100枚,B组96枚,C组92枚,D组104枚。置钉时间C组均长于A、B、D组(P<0.05),A、B、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置钉成功率、置钉准确性评分C组均低于A、B、D组(P<0.05),A、B、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中,应用O臂机导航S8系统可以显著提高低年资医师的置钉准确性、一次性置钉成功率,缩短置钉时间。但对于高年资医师,使用O臂机导航S8系统和C臂机辅助置钉的置钉准确性相当。
李玉伟李修智崔巍周鹏李程效伟李凡
关键词:腰椎椎弓根螺钉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O-arm导航、3D打印导板及C型臂X线机辅助下寰枢椎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比较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O-arm导航、个体化3D打印导板、C型臂X线机辅助下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寰枢椎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47例患者,男28例,女19例;年龄15~59岁(46.2±10.0岁).根据置入寰枢椎螺钉方式的不同,分为导航组(应用O-arm导航辅助下置钉,11例)、导板组(应用3D打印导板指导下置钉,15例)、透视组(依据解剖标志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21例).统计三组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置钉成功率、螺钉置入精准性及并发症.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120.7±11.1min、20.0±1.1min和225.8±25.6ml;导板组分别为97.5±9.0min、15.8±1.9min和162.7±18.5ml;透视组分别为121.0±12.8min、19.4±2.1min和239.0±24.5ml,导板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出血量少于其他两组(P<0.05).共置入寰枢椎螺钉188枚,导航组44枚、导板组60枚、透视组84枚.导航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为100%(44/44),导板组为93.3%(56/60)、透视组为80.9%(68/84),导航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导航组0、1、2、3级置钉分别44、0、0、0枚,置钉准确率为100%;导板组分别为59、1、0、0枚,准确率为98.3%;透视组分别72、6、3、3枚,准确率为85.7%,透视组置钉准确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透视组有3枚螺钉进入椎动脉孔,但术后均无脑缺血等相关表现.透视组术后2例患者出现枕颈部疼痛,分析原因为术中刺激C2神经根,给予糖皮质激素及脱水剂治疗后症状缓解;导航组与导板组均未出现术后枕颈部疼痛.三组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或深部感染.结论:O-arm导航及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下置入寰枢椎螺钉均能取得较高的准确率,优于传统的C型臂X线机辅助下徒手置钉技术;O-arm导航技术在寰枢椎的一次性置�
李玉伟王海蛟崔巍周鹏严晓云效伟
关键词:寰枢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