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健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转归
  • 2篇自然转归
  • 2篇脊柱
  • 1篇生物力学
  • 1篇术前
  • 1篇人工膝关节
  • 1篇膝关节
  • 1篇下肢
  • 1篇下肢力线
  • 1篇力线
  • 1篇脊柱侧
  • 1篇脊柱侧凸
  • 1篇胶片
  • 1篇骨关节
  • 1篇骨关节炎
  • 1篇关节
  • 1篇关节炎
  • 1篇X线

机构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卫生部

作者

  • 4篇崔健
  • 3篇刘朝晖
  • 2篇聂智青
  • 2篇李中实
  • 2篇李子荣
  • 1篇高铁军
  • 1篇史振才
  • 1篇张启栋
  • 1篇张光铂
  • 1篇郭万首
  • 1篇孙士龙
  • 1篇岳聚安
  • 1篇王卫国
  • 1篇王松柏
  • 1篇陈岩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八届全国骨...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术前外翻应力位X线片预测Oxford单髁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术前外翻应力位X线片在预测Oxford内侧单髁关节置换术矫正膝内翻力线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0膝Oxford内侧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进行外翻应力位X线片及膝关节的负重正侧位、髌骨轴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膝关节面角(femoro tibial facet angle,FTFA)及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 angle,HKAA),分析单髁关节置换术后HKAA的变化和外翻应力位FTFA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术前HKAA平均(175.7±3.7)°,术后HKAA平均(178.4±3.6)°,术后较术前矫正(2.8±2.5)°(P<0.05)。负重位FTFA平均(2.9±1.8)°,外翻应力矫正下FTFA平均(0.2±1.1)°,外翻应力矫正(2.7±1.5)°。术后HKAA变化角度与外翻应力位FTFA变化角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2(P<0.05)。外翻应力能矫正组,术前HKAA平均(177.5±3.0)°,术后HKAA平均(180.5±3.2)°,矫正(2.9±2.4)°。外翻应力不能完全矫正组,术前HKAA平均(173.5±3.3)°,术后HKAA平均(176.1±2.2)°,矫正(2.6±2.8)°。结论术后HKAA变化角度与外翻应力位FTFA变化角度呈正相关,术前外翻应力位X线片测量FTFA变化可以预测Oxford单髁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变化。外翻应力位能矫正的术前内翻畸形,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力线更满意。
张启栋郭万首岳聚安刘朝晖陈岩崔健孙士龙王卫国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X线胶片膝关节
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自然转归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研究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自然转归,找出畸形进展的危险因素,提出学校普查的改进办法。方法1985年5月~1986年1月,对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20418名中小学生行脊柱侧凸普查,共检出204例Cobb角>10°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5年后,对这些患者追踪随访,调查内容包括询问治疗史、体检及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与普查时原始资料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将畸形的转归分为消退(现Cobb角<10°),减轻(现Cobb角>10°,但减少>5°),未变(现Cobb角>10°,加重<5°),及进展(现Cobb角>10°,加重>5°)四组。结果共追踪随访了111例患者,其中90例随访时摄X线片,女66例,男24例。消退29例(32.2%),减轻21例(23.3%),未变30例(33.3%),进展10例(11.1%)。进展组中,女8例,男2例;Cobb角10°~19°者6例,20°及以上者4例;双胸弯型2例,胸腰双弯型2例,右胸弯型3例,左胸弯型无,胸腰弯型2例,腰弯型1例。结论Cobb角在20°以内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多数不会进展。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Cobb角>20°,畸形发生在女性,双胸弯、胸腰双弯、右胸弯型,侧凸顶椎旋转度在Ⅱ度及以上。实施青少年脊柱侧凸普查的学校医护人员应由专业人员培训,由他们在普查时进行初筛,专业人员复查初筛可疑者并定期监测高危进展者。
刘朝晖李子荣李中实崔健聂智青
关键词:青少年自然转归
脊柱旋转度测量尺的研制及意义被引量:7
1994年
本研究用二具脊柱标本,28个椎体在0°~90°连续旋转变化过程中所获得的280张前后位x线片,经选点、测量和电子计算机逐步回归和线性拟合分析,筛选出与脊柱椎体旋转度相关最好的旋转角(θ)为参照点,并建立了直线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式计算的理论值设计了脊柱旋转度定量测量尺。接测量尺具有可以由前后位脊柱x线相上直接、定量地测量脊柱每一个椎体轴向旋转度,准确性较高(误差≤5°),方法简便、直观,易于普及等特点。它主要适用于实际旋转度≤60°、胸_3至腰_4范围内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某些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和一部分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和不分节骨桥以外的其他椎体旋转度的测量;也可以估算成人退行性变引起的腰椎旋转程度。脊柱旋转度定量测量尺的研制对于定量化设计脊柱侧凸畸形的三维矫形手术,研究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铁军张光铂史振才崔健王松柏
关键词:脊柱生物力学
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自然转归
目的:研究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自然转归,找出畸形进展的危险因素, 提出学校普查的改进办法。方法:1985年5月-1986年1月,对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20 418名中小学生行脊柱侧凸普查,共检出204例Cobb角>1...
刘朝晖李子荣李中实崔健聂智青
关键词:脊柱侧凸青少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