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剑 作品数:19 被引量:68 H指数:4 供职机构: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对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应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行经腹胃癌根治术和经胸食道癌或贲门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共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组(Ⅰ组)和布托啡诺组(Ⅱ组),每组20例.术前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 mg肌注.常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胺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镇痛负荷剂量、开启镇痛泵.Ⅰ组配方为地佐辛25 mg和布托啡诺8 mg加格拉斯琼3 mg,Ⅱ组配方为布托啡诺13 mg加格拉斯琼3 m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3 ml/h持续静脉泵入,Bolus剂量3ml/次,锁时15 min,最大剂量9 ml/h.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VAS评分法评估镇痛、恶性呕吐程度;Ramsa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M MSE量表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术后48 h,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组镇痛评分[(1.75±0.44)分]低于布托啡诺组[(2.25±0.79)分(P<0.05)].术后6h,布托啡诺组镇静评分[(3.75±0.79)分]高于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组[(2.15±0.75)分(P<0.05)].术后48 h,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组(0分)恶心呕吐评分低于布托啡诺组[(0.70±1.30)分(P<0.05)].与术前1天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 h MMSE评分均降低,且布托啡诺组MMSE评分[(15.00±2.00)分]低于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组[(20.95±1.54)分(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静脉术后镇痛可安全应用于老年患者,且副作用少于单纯布托啡诺镇痛组. 任炳旭 宗剑 唐季春 孙大鹏 惠夏 李瑞芹 张军龙 季永关键词:地佐辛 布托啡诺 老年 术后镇痛 一种疼痛治疗用带有超声推拿探头的疼痛治疗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疼痛治疗用带有超声推拿探头的疼痛治疗设备,包括防护支架、固定支架和推拿主体,防护支架的下端四角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固定支架滑动连接在防护支架内,防护支架内下部穿插连接有调节机构,且固定支架与调节机构传动连... 刘尧 方明 宗剑 邹军 林丽燕 吴一珍 沙甜甜文献传递 乳腺癌“化疗脑”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研究 2017年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chemotherapy-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CICI)特点。方法 :使用脑诱发电位仪检测31位乳腺癌患者化疗前(T1),化疗结束后1周(T2)及半年后(T3)P300,并入组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患者化疗前与对照组P3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化疗结束后1周(T2)P300潜伏期N1、N2、P2潜伏期延迟,波幅N2、P2、P3出现降低(P<0.05),化疗结束后半年(T3)P3潜伏期仍然延长,波幅降低,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短期内明显,化疗结束后半年部分恢复。P300作为神经电生理指标可以评价化疗相关认知功能损害。 仝太山 叶智存 宗剑 蔡炜 延根关键词:乳腺癌 事件相关电位P300 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皮下注射自控镇痛用于癌性爆发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联合吗啡皮下注射自控镇痛用于癌性爆发痛(breakthrough cancer pain,BTc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BTcP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组)、吗啡组(M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5例。C组给予盐酸吗啡片口服控制BTcP,M组给予吗啡皮下注射自控镇痛控制BTcP,D组给予Dex联合吗啡皮下注射自控镇痛控制BTcP。记录治疗前(T0)、治疗后第10天(T1)、治疗后第20天(T2)时每天口服吗啡等效剂量(oral morphine equivalent,OME)、BTcP发作次数、基础及BTcP发作时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BTcP缓解时间,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a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Core 30,EORTC QLQ-C30)及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抑郁水平,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C组T1、T2时及M组T2时OME增加(P<0.05);与T1比较,C组与M组T2时OME增加(P<0.05);与C组比较,M组T2时及D组T1、T2时OME降低(P<0.05);与M组比较,D组T2时OME降低(P<0.05)。与C组比较,M组BTcP发作时NRS评分,D组BTcP发作时NRS评分及BTcP缓解时间降低(P<0.05);与M组比较,D组爆发痛NRS评分及BTcP缓解时间降低(P<0.05)。3组患者T2时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高于T0(P<0.05),T2时3组患者疲劳、恶心呕吐、疼痛、气促、失眠、食欲减退、腹泻,M组与D组便秘评分低于T0(P<0.05),M组与D组T2时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高于C组(P<0.05),M组与D组T2时疼痛评分低于C组(P<0.05),D组T2时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高于M组(P<0.05)。与T0比较,3组患者T2时SDS评分及C组、M组T1时SDS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M组T2时及D组T1、T2时SDS评分降低(P<0.05);与M组比较,D组T1、T2时SDS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M组与D组 朱海萌 张洁 吴一珍 沙甜甜 张邓新 宗剑关键词:吗啡 一种多轨道滴灌式注射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轨道滴灌式注射器,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可在单点穿刺的情况下,在病灶部位进行多点注射给药,具体方案为:包括穿刺针和引流针,穿刺针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尖端和连接端,在尖端向连接端贯穿设有至少两个轨道;引... 方明 刘尧 宗剑 林丽燕 沙甜甜 邹军 吴一珍BDNF-trkB信号通路在氯胺酮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B,trk B)信号通路在氯胺酮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8只,3月龄,体质量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2):正常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S组)、氯胺酮组(K组)及氯胺酮+ANA-12组(KA组)。S、K及KA组大鼠腹腔单次注射链脲菌素(STZ)65 mg·kg^(-1)构建糖尿病神经病理痛模型。28 d后,S、K及KA组大鼠分别连续7 d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氯胺酮10 mg·kg^(-1)及氯胺酮10 mg·kg^(-1)+ANA-12 0.5 mg·kg^(-1)。d 8,测定大鼠机械缩足痛阈(MWT),然后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背根及大脑前额皮层。采用Western blot和高尔基染色检测BDNF、p-trk B/trk B、突触素(synaptophysin)及树突棘密度。结果与C组比较,S组大鼠MWT明显下降,且脊髓背根和前额皮层BDNF、p-trk B/trk B、突触素及树突棘密度均明显下降(P<0.05);与S组相比,K组大鼠MWT、各部位BDNF、p-trk B/trk B、突触素和树突棘密度均明显增加(P<0.05);与K组相比,KA组大鼠MWT明显下降,且各部位BDNF、p-trk B/trk B、突触素和树突棘密度均明显下调(P<0.05)。各部位BDNF与树突棘密度均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氯胺酮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与BDNF-trk 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宗剑 杨春 胡明珠 周波 季永关键词:氯胺酮 神经病理性疼痛 酪氨酸受体激酶 突触素 右美托咪定与咪芬合剂防治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比较研究 2015年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芬合剂(咪达唑仑+芬太尼)防治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或直(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共4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芬合剂组(MF组),每组各23例。手术结束前40 min,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泵注10 min),MF组泵注咪达唑仑0.03 mg/kg+芬太尼1.5μg/kg(泵注10 min),调控麻醉期间患者血压波动范围在基础血压20%之内。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MF组苏醒时间为(18.69±6.36)min,拔管时间为(26.13±6.83)min,均长于D组的(15.01±3.85)min和(18.74±3.80)min(P<0.05);而躁动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与咪芬合剂均可防治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右美托咪定优于咪芬合剂。 任炳旭 宗剑 孙大鹏 唐季春 杨定清 周宁 季永关键词:术后躁动 七氟烷 咪达唑仑 一种疼痛治疗用超声推拿探头及疼痛治疗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疼痛治疗用超声推拿探头及疼痛治疗设备,包括防护支架、固定支架和推拿主体,防护支架的下端四角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固定支架滑动连接在防护支架内,防护支架内下部穿插连接有调节机构,且固定支架与调节机构传动连接,... 刘尧 方明 宗剑 邹军 林丽燕 吴一珍 沙甜甜文献传递 超声引导下ICBN阻滞辅助治疗胸2脊神经水平AHN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阻滞辅助治疗胸2脊神经水平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接受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脉冲射频治疗且疱疹皮损区累及腋下的45例AHN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超声引导下ICBN阻滞分为对照组(26例)和阻滞组(19例)。比较治疗前(T0)、治疗后1个月(T_(1))、治疗后2个月(T_(2))和治疗后3个月(T_(3))时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口服镇痛药物使用率、停药时间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率。结果与T_(0)时比较,两组患者T_(1)、T_(2)、T_(3)时NRS评分及PSQI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阻滞组患者T_(1)、T_(2)时NRS评分降低(P<0.05),T_(1)时镇痛药物使用率降低(P<0.05)。阻滞组患者停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ICBN阻滞辅助治疗胸2脊神经水平AHN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更好地缓解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刘尧 熊苗苗 宗剑 梁颖思 林丽燕 沙甜甜 方明关键词:超声引导 肋间臂神经 肋间神经阻滞 痛点与穴位行体外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揿针治疗肩周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痛点与穴位采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揿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肩周炎患者60例,年龄、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痛点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各30例。痛点治疗组于肩周痛点进行冲击波治疗,每5日治疗1次,共5次。联合治疗组则在痛点冲击波治疗基础上,对肩髃、肩髎、肩贞、天宗、曲垣进行穴位冲击波治疗,然后以揿针于以上穴位埋针,每5日治疗1次,共5次。于治疗前及各次治疗后,记录数字等级评分(NR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RS、C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各时点N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385,P<0.01),并且测试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F=6.027,P=0.001),组间比较N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916,P<0.01)。两组患者治疗各时点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7.769,P<0.01),并且测试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F=5.939,P=0.001),组间比较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55,P=0.023)。结论痛点冲击波治疗和痛点与穴位冲击波治疗联合揿针治疗肩周炎均有效,但后者效果更佳。 宗剑 张邓新关键词:肩周炎 高能量冲击波 穴位 揿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