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标
- 作品数:60 被引量:39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课程实施:理解、对话与意义建构——一种建构取向的课程实施观被引量:55
- 2005年
- 课程实施是现代课程论研究的重要领域。随着课程观的转向,课程实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在新的理论视角下,课程实施过程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一个对话的过程和一个知识与意义建构和生成的过程。
- 吉标吴霞
- 关键词:课程实施
- 20世纪上半叶我国教学法专家群体画像
- 2016年
- 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科在中国获得极大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学者。其中也有一批专注于教学法研究的专家,他们天资聪颖,学养深厚,中西兼修,游历识广。在动荡不安的岁月中,他们教职多变,履历丰富,既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法研究和教学工作,传授西方先进教学思想,同时也担任过中小学教员,编写中小学教材,推进教学法的本土创新。他们知行合一,淡泊名利,德高品洁,其学问与品行为后人所敬仰。
- 吉标
- 关键词:教学法
- 走向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教学的制度重建
- 2011年
- 如果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措施不能落实到制度层面,改革就很难取得最终成功。教学制度是对教学活动的制度安排,它是由教学规则及其实施体系组合而成的。在学校情境中,教学规则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当前,教学制度改革和重建已经成为当前的课程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教学制度重建的关键一环,就是首先要对现有教学规则进行重新审视、批判和重建。
- 吉标
- 关键词:教学
- 学校“文化建设”何以可能?被引量:3
- 2007年
- 在当前学校变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中,文化问题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升改造和建设新的学校文化成为很多学校的重要目标。但仔细考察当前的学校“文化建设”,不难发现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种是“口号式”的文化建设。通常只是打一个条幅、喊一声口号、贴两条标语,表面轰轰烈烈,有文化建设之名而无文化建设之实,这与其说是进行文化建设,不如说是自欺欺人的“作秀”行为。另一种可称为“庸俗的文化建设”。
- 吉标
- 关键词:文化建设新课程改革文化问题学校文化
- 教学制度的结构考察
- 2012年
- 教学制度是对教学生活的制度安排,主要由不同层次的教学规则构成。教学规则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学校教学常规和课堂纪律体现了核心的教学价值观念,反映了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规范和要求,它们是正式的教学规则。非正式教学规则主要体现为教师的教学习惯和课堂仪式。教师的教学习惯往往隐藏在教师的观念背后,是无意识的、"没过脑子"的,但却深深地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仪式也是一种课堂"潜规则",它对教学活动和师生的课堂行为也具有同样的约束力。
- 吉标
- 关键词:教学制度教学习惯
- 教学制度的现代品性探析被引量:7
- 2011年
- 教学制度是对教学生活的制度安排,是由一套规范教学活动的普遍的、稳定的规则体系构成的。教学活动的育人性质,决定了教学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一项制度之所以有资格被称为教学制度,这是由教学活动的特性决定的。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学制度具有科学性、伦理性、价值性和文化制约性等特点。
- 吉标
- 关键词:教学教学制度伦理性价值性
- 我国民办教师群体的历史兴衰
- 民办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群体,曾经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体,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民办教师群体从兴起、发展到退出历史舞台,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新中国成立后,民办教师群体开始兴起,规模逐渐扩大。"文...
- 刘擎擎吉标
- 关键词:民办教师农村教育基础教育
- 文献传递
- 规范与自由
- 加强对教学制度的理论研究,这是丰富教学论研究和推动教学理论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更好的揭示和分析当前教学制度实践困惑的需要,也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推动教学制度重建的迫切需要。 制度本身源于克制人性的需要,它在本质上是对人们行为的...
- 吉标
- 关键词:教学制度
- 文献传递
- 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30年:历史、现状与思考被引量:9
- 2012年
- 我国自1981年正式招收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至今已有30余年。在30余年发展历程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展。特别是最近10年,随着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研究生招生人数成倍增长。当前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审时度势,重新思考和厘定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与定位,有效管理现有的学位点,优化导师队伍,尽快更新不合理的培养模式,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水平。
- 吉标徐继存
- 关键词:课程与教学论
- 中国村落小学的百年兴衰
- 2013年
- 中国古代的官办学校一般都开设在“郡”、“县”以上,长期以来乡村一级一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学校建制。在村落基层社会中兴办学校,是从中国近代史晚期才开始的。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西方殖民势力入侵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后来的“新政”,新式村落小学开始渗透到传统的中国社会中。这一过程自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开始提速,至今已经历100多年的发展。
- 吉标
-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村落兴衰基层社会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