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军
-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重型车用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耐硫性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分别燃用硫含量为320mg/kg及33mg/kg的两种柴油,在发动机台架上对氧化催化转化器(DOC)进行了185小时老化试验及欧洲稳态工况(ESC)排放。燃用33mg/kg硫含量柴油对DOC进行脱硫处理。分析老化过程中功率及排气背压变化;对比分析老化前后原机及DOC状态下的ESC排放特性;分析了脱硫过程DOC排放特性。结果表明,背压及发动机功率变化均很小;老化试验前后相比,原机排放变化很小;DOC催化转化效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利用排气高温对DOC脱硫可恢复催化氧化能力。
- 黄德军朱红国罗宏伟魏厚敏谷雨
- 关键词:柴油机硫耐久性
- 车用柴油机不同热状态下怠速排放试验被引量:2
- 2008年
- 对车用柴油机在冷却液温度-30℃、润滑油温度-20℃状态下和冷却液温度85℃、润滑油温度100℃状态下的怠速排放污染物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排放试验结果差异性的成因.
- 黄德军王志伟蒋习军魏厚敏胡君
- 关键词:柴油机怠速
- 发动机深度冷热冲击试验系统
- 一种发动机深度冷热冲击试验系统,包括冷却液加热循环系统、冷却液制冷循环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所述冷却液加热循环系统和冷却液制冷循环系统通过入口端阀门和出口端阀门分别连接于发动机的冷却液入口与冷却液出口之间,其还包括一润滑油...
- 朱红国邓永辉黄德军
- 文献传递
- 定容稀释采样系统背景污染物校正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简述了5种稀释系数(DF)的计算方法,基于定容稀释采样系统得到了某车用柴油机稳态测试循环的5组典型工况试验数据,计算分析了各工况的稀释系数,比较分析了4种基于污染物浓度的DF与基于流量的DFFlow差异及对CO2、HC校正结果与计算油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DF计算方法得到不同的DF结果;CO2气体示踪法的DF与DFFlow相比,差异较小;与DFFlow相比,CO2校正结果及计算油耗的差异较小,HC校正结果的差异较大。
- 黄德军王志伟李伟朱红国蒋习军
- 关键词:校正方法
- 我国车用汽油的发展与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介绍了《世界燃油规范》的动态情况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回顾了我国《车用汽油》标准的演变历程,通过对比《世界燃油规范》和我国《车用汽油》标准的发展趋势,结合目前我国市售车用汽油的质量状况,针对我国车用汽油现状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出思考及建议。
- 魏厚敏何鹏王锐黄德军
- 关键词:车用汽油辛烷值
- 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利用深度冷热冲击试验台控制冷却液温度,以某一废气涡轮增压中冷直喷式柴油机为对象,进行了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冷却液温度对发动机燃油消耗量以及有效功率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冷却液温度的逐渐升高,柴油机CO和HC的排放量都随之降低并趋于稳定;在低温状态下,冷却液温度对NOx的影响较为明显,在高温且当缸内温度达到平衡后,冷却液温度对NOx的影响比较微弱。
- 胡君蒋习军朱红国魏厚敏黄德军
- 关键词:柴油机冷却液温度
- 车用柴油机冷EGR+降低PM技术排放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以一台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裸机、冷EGR及冷EGR+DOC+POC 3种配置状态的排放特性和POC入口处的排气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裸机相比,冷EGR状态下ESC、ETC循环NOx排放量分别降低了25%和26%,HC及CO增加了50%左右,PM分别增加了24%与16%;与冷EGR状态相比,冷EGR+DOC+POC状态下NOx排放量没有明显变化,PM、CO及HC,在ESC循环分别降低了56%、80%及91%,在ETC循环分别降低了50%、70%及86%。
- 黄德军朱红国蒋习军
- 关键词:柴油机EGR
- 汽油和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火花塞匹配台架试验
- 2010年
- 介绍了火花塞的功能及分类,重点介绍了针对该发动机的火花塞匹配试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整个台架试验的过程及结果分析。介绍了针对火花塞合理使用的参考建议,以及目前国内火花塞试验的概况。
- 魏厚敏邓永辉胡君黄德军
- 关键词:火花塞热值
- 稀释比和稀释空气温度对颗粒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对两台柴油机颗粒排放中碳烟比重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稀释空气温度和稀释比对不同碳烟比重的颗粒排放测量结果的影响。试验证明,颗粒测量结果随着稀释空气温度的降低、稀释比的增加而变大;颗粒排放中碳烟比例越小,称重测量结果越容易受到稀释比和稀释空气温度的影响。
- 伍晨波黄德军魏厚敏王侃邓力
- 关键词:稀释比烟度计碳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