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翠英

作品数:27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小鼠
  • 9篇低氧
  • 8篇低氧预适应
  • 8篇海马
  • 6篇预适应
  • 6篇缺氧
  • 6篇缺氧预适应
  • 4篇神经节
  • 4篇神经元
  • 4篇突触
  • 4篇脊神经节
  • 3篇蛋白
  • 3篇生理学
  • 3篇突触传递
  • 3篇小鼠海马
  • 3篇脑片
  • 3篇脊神经
  • 3篇海马脑片
  • 3篇海马组织
  • 2篇蛋白激酶

机构

  • 27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吉首大学
  • 3篇泰山医学院附...
  • 2篇包头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7篇高翠英
  • 25篇吕国蔚
  • 8篇邵国
  • 6篇李菁锦
  • 5篇张然
  • 4篇张颜波
  • 3篇周卫华
  • 3篇崔秀玉
  • 3篇刘晓红
  • 3篇侯燕芝
  • 2篇安仰原
  • 2篇焦晓惠
  • 2篇孟卓
  • 2篇赵兰峰
  • 1篇安仰源
  • 1篇刘国贞
  • 1篇于培兰
  • 1篇李俊发
  • 1篇牛敬忠
  • 1篇宋爱利

传媒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神经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蛋白激酶C在大鼠甲醛内脏炎症痛过程中作用的行为学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本实验用甲醛复制的内脏炎症痛模型,经腹腔注射给予蛋白激酶C抑制剂氯丙嗪(CP),通过行为学方法观察其在内脏炎症痛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选用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单纯甲醛直肠致炎组(F);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组(F+NaCl);腹腔内注射CP组(F+CP)。记录3组大鼠的疼痛行为反应,致痛后以15min为1个时间段,共记录8个时段,计2h,分别计算疼痛分数。结果:F+NaCl组与F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F+CP组与F组相比在前90min内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蛋白激酶C可能在甲醛致内脏炎症痛感受中起重要作用。
张颜波周卫华高翠英巩克瑞吕国蔚
关键词:蛋白激酶C甲醛内脏疼痛
氯化钴预处理对缺氧预适应小鼠缺氧耐受的影响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观察氯化钴对缺氧预适应小鼠缺氧耐受的影响。方法用氯化钴(CoCl2)处理小鼠,观察小鼠在重复缺氧中缺氧耐受时间的变化及其离体海马脑片缺氧时群峰电位(PS)消失时间的变化。结果CoCl2预处理小鼠的缺氧耐受时间不随缺氧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缺氧耐受性显著增高,CoCl2预处理小鼠离体海马脑片缺氧时群峰电位消失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但明显低于预适应组。结论小鼠CoCl2预处理激活缺氧诱导因子-1(HIF-1),可对脑产生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可能不同于由急性重复缺氧获得的缺氧耐受机制。
邵国高翠英吕国蔚
关键词:缺氧预适应小鼠急性重复缺氧群峰电位缺氧耐受性
缺氧预适应的脑机制
吕国蔚崔秀玉赵兰峰安仰原高翠英
提出缺氧组织适应(预适应)概念,建立重复缺氧预适应动物模型;随着重复缺氧次数增加,动物的行为反应、气体与能量代谢、神经反射与脑电活动、呼吸和循环功能逐次降低;重复缺氧动物脑匀浆对正常动物、培养PC12细胞、离体皮层突触体...
关键词:
关键词:缺氧预适应大脑
大鼠福尔马林内脏炎症痛过程中脊髓PKC、PKCε膜转位的变化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初步探讨PKC、PKCε在内脏炎症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用福尔马林(F)直肠粘膜下注射的内脏炎症痛模型,经脊髓蛛网膜下腔插管分别给予PKC、PKCε激动剂PMA(phorbol12 myristate13 acetate)和抑制剂H 7(1 (5 isoquinolinesulfonyl)2 methylpiperazinedihydrochloride),结合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蛋白印迹 (Western blot)等生化技术。选用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 4组: 正常对照组N,内脏痛组(F+NaCl),PMA组(F+PMA)和H 7组(F+H 7)。共分福尔马林直肠内致炎后 30min、60min和 120min三个时间段。结果:在福尔马林直肠致炎后 60min内,F+NaCl组与N组PKC、PKCε膜转位相比分别明显增高 (P<0. 01);F+PMA组与F+NaCl组PKC、PKCε相比分别明显增高(P<0. 05);F+IT+H 7组与F+IT+NaCl组PKC、PKCε相比分别明显降低 (P<0. 05 )。结论: 福尔马林致内脏炎症痛过程中PKC、PKCε被激活,提示PKC、PKCε可能参与了内脏炎症痛的发生。
张颜波高翠英李菁锦吕国蔚
关键词:PKCΕ福尔马林炎症痛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痛模型
重复低氧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效应
目的重复低氧产生的预适应是抗缺氧的一种内源性保护现象,但其脑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已知海马是对低氧最为敏感的脑区之一,海马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功能是判定神经元缺氧损伤和耐低氧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应用脑片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观...
高翠英吕国蔚
关键词:海马脑片低氧预适应突触小鼠
文献传递
低氧预适应对小鼠海马CA1区突触传递效应的影响
脑低氧预适应是脑抗缺血/缺氧的一种内源性保护现象。哺乳动物的海马脑区对缺氧/缺血极为敏感,而且海马脑区是研究学习记忆及神经可塑性等功能机制的常用模型。突触传递效率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
高翠英崔秀玉张然邵国吕国蔚
关键词:海马低氧预适应群峰电位突触传递小鼠
文献传递
高镁低钙溶液灌注对脊神经节A型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4
1995年
我们先前的工作提示,哺乳类和两栖类动物的脊神经节内可能存在化学突触性和/或电耦联接触性接头活动,并用两个模式图表示了这一可能性.本工作旨在用生理学方法进一步揭示DRG神经元的突触性活动.
吕国蔚高翠英
关键词:脊神经节神经元动作电位灌注
低氧预适应对小鼠海马组织HIF-1与EPO低氧应答元件结合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低氧预适应对小鼠海马组织HIF-1与EPO的低氧应答元件(HRE)结合活性的变化,探讨这种变化与低氧预适应形成的关系。方法:小鼠低氧0次(H0),1次(H1),4次(H4)后取海马组织,应用凝胶迁移改变试验(EMSA),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试验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小鼠海马组织内HIF-1与EPO的低氧应答元件结合能力的变化。结果:EMSA体外结合实验及ChIP体内结合实验发现,H0、H1和H4组结合活力依次增强。结论:HIF-1与EPO的低氧应答元件结合增强可能参与预适应的形成。
邵国周卫华高翠英张然吕国蔚
关键词:低氧预适应海马HIF-1小鼠
低氧预适应增加小鼠海马组织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被引量:4
2004年
观察重复性低氧对小鼠海马组织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neuralcelladhesionmolecule ,NCAM)表达的影响 ,复制低氧 0次 (H0 ) ,1次 (H1 ) ,4次 (H4 )组模型小鼠 ,用半定量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semi 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ionand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qRT PCR)和WesternBlot技术 ,检测小鼠海马组织内NCAM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实验发现H1组海马组织内NCAMmRNA显著降低 ,(P <0 0 5 ,n =8) ;H4组海马组织内NCAM的mRNA表达水平回升显著高于H1组 (P <0 0 5 ,n =8)。NCAM 1 80ku亚型蛋白在H1组显著下降 (P <0 .0 5 ,n =8) ;H4组显著回升 ,高于H0和H1组 (P <0 0 5 ,n =8)。
张然邵国高翠英李俊发吕国蔚
关键词:海马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缺氧预适应
γ-氨基丁酸对蟾蜍离体脊神经节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被引量:2
1998年
在保留坐骨神经(Sc)和背根(Dr)的蟾蜍离体脊神经节制备上进行细胞内记录,用刺激Sc和(或)Dr的方法,诱发脊神经节(DRG)神经元动作电位,观察局部γ氨基丁酸(GABA)灌注对该诱发电活动的影响。结果:GABA灌注使DRG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振幅显著降低,持续期与后超极化显著增强,对刺激频率的跟随能力显著降低。
高翠英吕国蔚
关键词:脊神经节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突触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