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莹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组
  • 3篇小鼠
  • 3篇白质
  • 2篇蛋白质组学
  • 2篇溶栓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小鼠黑质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梗死
  • 2篇黑质
  • 1篇蛋白质组学研...
  • 1篇电泳
  • 1篇电泳技术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机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贵阳医学院

作者

  • 5篇万金城
  • 5篇陈莹
  • 5篇彭国光
  • 4篇周长青
  • 4篇龙汉春
  • 2篇陈映
  • 1篇张玉平
  • 1篇王少君
  • 1篇马英
  • 1篇徐芙蓉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MPTP慢性帕金森病小鼠纹状体差异蛋白质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离、鉴定MPTP诱导慢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纹状体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对MPTP慢性PD动物模型的特异性蛋白质组进行初步探讨,为PD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蛋白质组学依据。方法成功建立MPTP诱导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提取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脑纹状体蛋白质,分别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2-DE。图像分析软件PDQUEST8.0分析电泳图谱找出差异表达蛋白,运用MALDI-TOF MS质谱鉴定;其肽质量指纹图(PMF)经MS Fit检索。结果比较MPTP诱导慢性PD模型小鼠和正常对照小鼠纹状体二向电泳图,发现12个蛋白表达异常,最终鉴定出其中4个蛋白质:线粒体裂殖调节因子1(mitochondrial fission regulator 1)、类泛素样蛋白3前体(ubiquitin-like protein 3 precursor)表达下调;S100蛋白A10(proteinS100-A10)、Lin-7 homolog B为新出现点。结论初步鉴定出MPTP慢性PD模型小鼠纹状体部分差异表达蛋白,所发现4个表达异常的蛋白质与帕金森病线粒体的损伤和兴奋性神经毒性密切相关,与PD的发病机制相符,为深入研究帕金森病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万金城涂文斌徐芙蓉王少君陈莹彭国光
关键词:帕金森病MPTP小鼠纹状体蛋白质组
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记录患者溶栓前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其他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17例发生出血,占17.0%,其中HI型10例(10.0%),PH型7例(7.0%);17例出血患者中12例(70.6%)服用抗血小板药物。83例未出血患者中仅5例(6.0%)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心房颤动、入院NIHSS评分、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入院收缩压与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既往心房颤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入院收缩压高是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既往心房颤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入院收缩压高可以增加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风险。
龙汉春彭国光陈映陈莹周长青万金城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脑梗死溶栓出血转化
小鼠黑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优化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优化小鼠黑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比较了不同样品预处理方法、不同胶条和不同上样量对凝胶电泳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样品预处理方法均可顺利升至最高等电聚焦(IEF)电压(10000V)。与Clean-upkit法相比,TAC/丙酮沉淀法预处理后蛋白得率较低,同时丢失了样品中的部分中、小分子蛋白质。pH3-10L胶条中蛋白点主要分布在中间区域;pH3-10NL胶条对中间区域的蛋白点的分离有所改善;pH4-7胶条中蛋白点分布均匀,横条纹较少。80μg上样量的图谱背景干净,但点数最少(411);180μg上样量的图谱蛋白点较多(883),且圆润、清晰,背景干净,分辨率高;300μg上样量的图谱蛋白点虽然最多(904),但背景较深,部分蛋白点融合,横条纹也较多。研究表明,对于小鼠黑质蛋白质,使用Clean-upkit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取pH4-7的胶条,采用180μg的上样量能获得背景干净、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为帕金森病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周长青龙汉春陈莹万金城马英彭国光
关键词:黑质双向电泳蛋白质组学
鱼藤酮慢性帕金森病小鼠黑质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为进一步在蛋白质水平上阐明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并寻找与疾病密切相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DSPs),探讨了鱼藤酮诱导的慢性PD小鼠模型脑黑质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方法:采用鱼藤酮制备慢性PD小鼠模型,观察模型小鼠行为学变化,PD模型小鼠黑质区α-突触核蛋白(α-SYN)出现证明模型的成功后行双向电泳实验.Pdques t8.0图形分析软件分析蛋白表达差异信息,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α-突触核蛋白,经双向电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共有18个蛋白点发生了变化:选其中2个有明显改变的蛋白.结论:新鉴定出1个蛋白,另1个与本课题组前阶段研究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模型得出相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的显著改变可能与PD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可作PD的DSPs.
龙汉春张玉平万金城陈莹周长青彭国光
关键词:鱼藤酮帕金森病蛋白质组学黑质
心房颤动对不同治疗时机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效果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对不同治疗时机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100例确诊为发病时间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根据发病时间分析≤3 h组与3-6 h组,并根据是否合并有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与非房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44例(44.0%)患者发病≤3h,其中心房颤动患者15例,非心房颤动患者29例;56例(56.0%)患者发病3-6 h,其中心房颤动患者20例,非心房颤动患者36例。房颤对不同溶栓时机相同时间段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P〉0.05)。3-6 h组房颤组患者溶栓后24 h内发生PH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发现,房颤对不同溶栓时机患者mRS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心房颤动对不同溶栓时机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无影响,但增加了时间窗为3-6 h的脑梗死患者PH出血的风险。
龙汉春彭国光陈映陈莹周长青万金城
关键词:脑梗死静脉溶栓心房颤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