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王灵
- 作品数:17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自噬探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小鼠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贝伐珠单抗低剂量组和贝伐珠单抗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碘酸钠(NaIO3)诱导构建AMD模型。贝伐珠单抗低、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15、20 mg/mL,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均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溶液。14 d后,四组小鼠均拍摄眼底图像,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测视网膜厚度,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记录视网膜电图。四组小鼠眼静脉取血,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视网膜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α(LC3)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视网膜内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相较于模型组,贝伐珠单抗低、高剂量组小鼠眼底沉积物减少,视网膜厚度增加,血管渗漏减少。对照组、模型组、贝伐珠单抗低剂量组及贝伐珠单抗高剂量组之间a波、b波振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98.521、501.247,P<0.05);与模型组相比,贝伐珠单抗低、高剂量组a波和b波振幅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模型组、贝伐珠单抗低剂量组及贝伐珠单抗高剂量组之间血清SOD、GSH-Px和CAT活性,MDA、ROS含量以及TUNEL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02.547、655.259、218.954、260.135、1 452.098和328.193,P<0.05);与模型组相比,贝伐珠单抗低、高剂量组血清SOD、GSH-Px及CAT活性升高,MDA、ROS含量降低,TUNEL阳性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模型组、贝伐珠单抗低剂�
- 梁晓茜陈王灵陈运信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自噬
- TNF-α、IL-6对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的影响。方法将64只3~5月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TNF-α组、空白+IL-6组、空白+TNF-α+IL-6组、青光眼组、青光眼+TNF-α组、青光眼+IL-6组、青光眼+TNF-α+IL-6组,每组8只。各青光眼组动物在右眼复制青光眼模型,按分组给予TNF-α和(或)IL-6处理,比较各组造模前后,给药3、6周的眼压及视网膜组织病理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分离培养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谷氨酸组、谷氨酸+TNF-α组、谷氨酸+IL-6组及谷氨酸+TNF-α+IL-6组,比较各组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情况。结果给药6周,青光眼+TNF-α组眼压最高、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最明显,其次为青光眼组、青光眼+TNF-α+IL-6组和青光眼+IL-6组(均P<0.05),非青光眼各组眼压及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组、青光眼+TNF-α组、青光眼+IL-6组、青光眼+TNF-α+IL-6组视网膜神经节均存在病理改变,其中青光眼+TNF-α组细胞病变最为显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被成功分离及培养;培养24~72 h,谷氨酸+TNF-α组增殖最弱,凋亡率最高,其次为谷氨酸组、谷氨酸+TNF-α+IL-6组和谷氨酸+IL-6组(均P<0.05)。结论IL-6可能具有保护青光眼所致视网膜细胞损伤的作用,或与抑制视网膜神经细胞TNF-α相关的炎性病变有关。
- 曾朝霞陈王灵陈海波史贻玉丁辉陈运信郑海生陈翩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miR-106b对缺氧诱导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23年
- 目的探讨miR-106b对缺氧诱导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实验动物为无特定病原菌级SD怀孕大鼠所产的12只新生大鼠。将新生大鼠与母鼠(用于哺乳)随机分配至对照组与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组,每组6只,对照组正常饲养,OIR组新生大鼠建立OIR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的组织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miR-106b的表达情况。分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MRMVEC),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实验与Western blot验证miR-106b与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靶向关系。将MRMVEC分为5组:Nor组(常氧培养)、Hyp组(缺氧处理)、Hyp-miR组(转染miR-106b mimic后接受缺氧处理)、Hyp-miR-pcHIF组(转染pcDNA-HIF1A与miR-106b mimic后接受缺氧处理)与Hyp-miR-pcVEG组(转染pcDNA-VEGFA与miR-106b mimic后接受缺氧处理);分别采用CCK-8法、划痕实验与成管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IR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明显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OI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miR-106b相对表达量(0.26±0.06)显著低于对照组(1.02±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实验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iR-106可与HIF1A和VEGFA靶向结合并抑制其表达。与Nor组相比,Hyp组MRMVEC的相对细胞活力、相对迁移能力、相对血管形成能力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Hyp组相比,Hyp-miR组MRMVEC的相对细胞活力、相对迁移能力、相对血管形成能力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Hyp-miR组相比,Hyp-miR-pcHIF组与Hyp-miR-pcVEG组MRMVEC的相对细胞活力、相对迁移能力、相对血管形成能力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上调miR-106b可靶向抑制HIF1A和VEGFA�
- 梁晓茜陈王灵陈运信许志伟
- 关键词:缺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分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激光光凝治疗)和联合组(40例,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的视力恢复总有效率、治疗后1个月内眼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及3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总有效率、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常规组(P <0.05),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薄于常规组(P=0.009),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 抗VEGF药物与激光光凝联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病变患者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 陈王灵丁辉劳伟陈运信梁晓茜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病变激光光凝
- 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对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对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110例(110眼)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5例)采用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55例)采用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均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CM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及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ogMAR BCVA低于对照组(t=3.798,P=0.000),眼压低于对照组(t=3.490,P=0.000),CMT低于对照组(t=3.226,P=0.000);观察组IL-6低于对照组(t=8.497,P=0.000),TNF-α低于对照组(t=3.410,P=0.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3.64%、1.82%,对照组则为5.45%、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0.000,P=1.000、1.000)。结论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采用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可更好减轻炎症反应,促使黄斑CMT缩小,改善视力,且对眼压影响小,并发症少,复发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 陈王灵劳伟陈运信矫操梁晓茜
- 关键词:黄斑水肿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
- 海南地区春节期间烟花爆竹致儿童眼外伤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总结分析海南地区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所致儿童眼外伤临床特点。方法对近4年5个春节期间107例儿童眼外伤的一般情况,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并发症和后遗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所致儿童眼外伤占同期儿童眼外伤61.3%,男性占82.2%,农村占84.1%,以角膜穿通伤最多,占35.5%,其次玻璃体内异物占28.8%,致盲率为36.7%,并发症和后遗症以外伤性瞳孔散大、外伤性白内障、角膜白翳多见。结论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所致眼外伤以儿童居多而且严重,故加强预防宣传和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 陈王灵欧波
- 关键词:眼外伤儿童烟花爆竹
- 母源性表达基因8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源性表达基因8(MEG8)在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DR)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评估MEG8对DR的诊断价值及对DR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全部受试者血清中MEG8的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EG8对DR的诊断价值;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评估MEG8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EG8与miR-15a-5p的3’-非翻译区(3’-UTR)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M组的MEG8水平显著增高,DR组的MEG8水平较DM组更高;miR-15a-5p的表达趋势与MEG8相反;MEG8的表达水平与DM病程等指标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血清MEG8具有区分DM和DR的能力。高糖诱导后HRMECs的MEG8水平显著增高,且高糖诱导促进HRME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通过细胞转染MEG8小干扰RNA下调胞内MEG8水平后,HRMECs的增殖和迁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EG8直接靶向miR-15a-5p, miR-15a-5p的水平与MEG8的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MEG8在DR患者中失调,ROC曲线显示MEG8对DM和DR有区分价值。体外DR细胞模型可见,过表达的MEG8通过靶向调控miR-15a-5p,对高糖诱导的HRMECs的增殖和迁移产生促进作用。初步证实MEG8可能参与对DR的调控。
- 王蓄杨陈王灵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海南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病原菌及其鉴定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情况和病原菌种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114例拟诊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一般情况,真菌涂片镜检和真菌培养与菌株鉴定及其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4例标本涂片镜检中,检出真菌菌丝和孢子83例,阳性率72.8%;培养出真菌64株,阳性率56.1%。其中培养鉴定出菌株主要是镰刀菌属(45.3%),其次毛霉菌属(21.9%)、曲霉菌属(20.3%),弯孢菌属(7.8%),其它菌属(4.7%)。对益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和氟康唑真菌菌种总敏感率分别为70.3%、56.3%、57.8%、23.4%、20.3%、4.7%。结论地处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海南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以青壮年农民女性多见(50.8%),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和毛霉菌属,大多数对益康唑高度敏感,绝大多数对氟康唑耐药。
- 陈王灵赵普宁欧波郭家权
- 关键词:角膜溃疡真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周血miR-451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周血miR-45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老年2型糖尿病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3例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为并发组,未并发视网膜病变的38例患者为糖尿病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60例在医院体检的健康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外周血miR-451表达水平;对比不同分期患者外周血miR-451表达水平;分析外周血miR-451的表达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并发组外周血miR-451表达水平低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糖尿病组低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增殖期患者外周血miR-451的表达水平低于非增殖期和高危增殖期患者,高危增殖期患者外周血mi-451的表达水平低于非增殖期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不同的miR-451表达水平值诊断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佳截断点为21.03,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2.1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miR-451表达偏低,且与分期有关,对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 陈王灵劳伟陈运信梁晓茜丁辉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采用频域OCT观察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变化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变化的频域OCT(Cirrus HD-OCT)特征,将其测量参数与正常人群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由Cirrus HDOCT测量的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结构参数。将糖尿病患眼分为了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组和不存在DR组(NDR组),纳入与糖尿病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并对三组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纳入了42例(42眼)2型糖尿病患者(DR组26眼,NDR组16眼),以及30例健康对照者(30眼;对照组)。DR组的GCIPL为(77.2±8.7)μm,NDR组为(79.4±11.3)μm,均小于对照组的(83.2±7.6)μm(均为P<0.05)。DR组的最小GCIPL为(65.4±9.3)μm,NDR组为(69.7±7.6)μm,均小于对照组的(76.2±9.2)μm(均为P<0.05)。黄斑区各个扇形区域GCIPL厚度中,DR组的上方、鼻侧和下方区域,以及NDR组的鼻下和下方区域明显变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R组和NDR组之间的GCIPL厚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R组、NDR组和对照组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厚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DR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GCIPL的变薄,频域OCT可被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早期出现的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
- 沈沛阳陈王灵冼文光史贻玉陈海波钟兴武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频域OCT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