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CA用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术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 观察PCA用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前镇痛的镇痛效果.选择来本院急诊就医的90例股骨骨折患者,入院均诊断明确,ASA l~Ⅱ级.男61例,女29例;年龄70~90岁,体重48~75kg.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
- 甘国胜阮剑辉胡光俊徐珊
- 关键词:静脉自控镇痛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前镇痛股骨骨折
- 帕瑞昔布钠用于脑血管造影术辅助麻醉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脑血管造影术辅助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脑血管造影术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检查中均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在检查前15~20min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检查前推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检查开始时、检查进行20min及检查结束时Ramsay评分,检查后2、4、8、12、24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停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丙泊酚用量,检查前1天及检查后第2天检查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两组各时间节点Ramsay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检查后2、4、8、12h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停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丙泊酚用量显著或非常显著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检查前1天及检查后第2天PLT、PT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全脑血管造影术麻醉能起到良好的辅助镇痛效果,且较安全。
- 阮剑辉张燕辉甘国胜谈世刚秦鹏陶军
- 关键词:麻醉脑血管造影术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麻醉进展被引量:5
- 2016年
-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复杂原因之一,致残率、病死率高。其主要治疗方法有血管内治疗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过去依赖于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以防再次出血。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其麻醉方法众多,由早期的局部麻醉发展至神经安定、监护下麻醉,以至目前选择较多的全身麻醉方法,麻醉方法选择范围广泛。
- 阮剑辉张燕辉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麻醉
- 右美托咪定超前镇静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超前镇静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麻醉开始前15min静脉泵注生理盐水)和观察组(麻醉开始前1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ug/kg),记录T1、T2、T3、T4、T5、T6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拔管时间,各时点血糖、肾上腺素、IL-6、CRP和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对照组在T2、T3、T4、T5时间点的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大,观察组血压和心率平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和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在T2、T3、T5、T6时间点的血糖、肾上腺素、IL-6、CRP和血清皮质醇水平波动较大,与观察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超前镇静,能够维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甘国胜阮剑辉秦明哲李师宏胡光俊宋晓阳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应激反应
- 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恢复期并发症的观察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全身麻醉恢复期是麻醉管理的关键时刻,随着麻醉深度的减浅,患者切口疼痛及吸痰、拔管等操作常导致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出现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同时也增加了术后切口出血、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尤其对于高龄或合并有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的患者,易引起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甚至死亡。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具有麻醉过程平稳、苏醒迅速、无污染等特点。
- 谈世刚阮剑辉秦鹏罗中兵陶军
- 关键词: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并发症
- 侧卧位腹膜后气腹对二氧化碳排出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侧卧位腹膜后气腹对二氧化碳排出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择期侧卧位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患者,ASA分级为I^II级。术中调整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维持气腹期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5~40 mm Hg。记录气腹前、气腹后20、40、60、80和90 min以及气腹结束后10 min时的分钟通气量(MV)和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结果气腹后和气腹结束后各时间点的MV和VCO2均显著高于气腹前(P<0.05),气腹后0~60 min期间MV和VCO2成梯度逐渐上升(P<0.05),60~90 min时处于相对稳定的峰值(P>0.05)。结论侧卧位腹膜后二氧化碳气腹导致二氧化碳排出量随时间逐渐上升至相对稳定高平台期,应加强呼吸的管理。
- 罗中兵张燕辉阮剑辉宋晓阳陶军
- 关键词:腹膜后腹腔镜麻醉分钟通气量
- 一种能够密切贴合患者脸部的麻醉面罩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密切贴合患者脸部的麻醉面罩,包括面罩主体,所述面罩主体的一侧上方中间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下方中间设置有进气孔,本实用新型麻醉面罩不仅使用一种固定方式将麻醉面罩固定在患者面部,而是将麻醉面罩轻...
- 甘国胜阮剑辉徐珊
- 帕瑞昔布钠辅助异丙酚对脑血管造影静脉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辅助异丙酚对脑血管造影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的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这些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其中A组术前15~2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B组术前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术中皆用微量泵静脉输注异丙酚维持。记录麻醉前(T1)、股动脉穿刺置管时(T2)、检查开始后20min时(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及从停药到苏醒的时间;计算单位体重所用的异丙酚量;比较身体舒适度评分(BCS)及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结果两组各时间点MAP、SpO2、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BCS评分明显降低、苏醒时间明显延长,且异丙酚用量明显增多(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脑血管造影麻醉能减少异丙酚用量,改善患者舒适度,同时不影响出凝血功能。
- 阮剑辉甘国胜张燕辉王庆利胡明唐京华李军明
- 关键词:静脉麻醉脑血管造影
- 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比较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比较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骨科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68例和硬膜外麻醉组60例。全身麻醉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硬膜外麻醉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低血压发生情况,术前12h、麻醉结束后12h、24h、72h、96h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及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术前12h两组MMSE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12h、24hMMSE分值均显著低于术前12h(P<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后24hMMSE分值又显著低于硬膜外麻醉组麻醉后24h(P<0.05);术后其他时间节点MMSE分值两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麻醉后12h、24hPOCD发生率分别为48.5%、46.7%及25.0%、18.3%,全身麻醉组麻醉后24hPOCD发生率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组麻醉后24h(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12h、24h均可发生POCD,但全身麻醉24hPOCD发生率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
- 周劲松阮剑辉李麟张蓉宋晓阳
- 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
-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和评价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及全凭静脉麻醉(TIVA)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4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为CSEA组和TIVA组两组,每组32例。记录两组入手术室时(基础值,t0)、改变体位为俯卧位或半侧卧位时(t1)、切皮时(t2)、出手术室时(t3),以及CSEA组腰部麻醉后15min时(tSA 15min)和TIVA组气管插管时(ti)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观察麻醉效果、输液量、术中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CSEA组局麻药用量、手术时间、手术期间或出室时患者不适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等。结果 t0时两组血压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患者在t1、t2、t3时的SBP、DBP和MAP均低于t0(P<0.05),t1和t3时的HR高于t0(P<0.05);TIVA组患者在t1和t2时的SBP、DBP、MAP和HR均低于t0(P<0.05),但t3时的SBP、DBP和MAP均高于t0(P<0.05)。t1和t2时CSEA组SBP和HR均高于TIVA组,而t3时CSEA组SBP和DBP均低于TIVA组(P<0.05)。术后CSEA患者不适发生率为6.3%,低于TIVA组的25.0%(P<0.05)。结论 CSEA和TIVA均可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CSEA术中舒适度低,但术后舒适度更高;结石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情况好的患者采用CSEA可能较好,反之采用全身麻醉可能较好。
- 罗中兵张燕辉宋晓阳阮剑辉程南秦明哲谈世刚陶军
- 关键词:麻醉肾造口术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全凭静脉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