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景云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CT
  • 4篇MRI
  • 3篇血管
  • 3篇灌注
  • 2篇取栓
  • 2篇取栓术
  • 2篇脑CT灌注成...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关节
  • 2篇灌注成像
  • 2篇X线
  • 2篇成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序列对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性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点

机构

  • 11篇江门市新会区...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钟景云
  • 2篇李盛
  • 2篇李昶荣
  • 1篇梁满球
  • 1篇文康彦
  • 1篇聂悦富
  • 1篇林岗
  • 1篇黎宁

传媒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影像技术
  • 1篇西藏医药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肘关节骨折及脱位的数字化摄影诊断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儿童肘关节骨折以及脱位的数字化摄影(DR)诊断方法。方法:选取DR诊断显示为常见骨折的患儿80例,对患儿的骨折线以及骨化中心的位置、肱桡小头线征、肱骨前线征、泪滴变形和前后脂肪垫征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患儿肱骨髁上显示骨折有明显的骨折线患儿47例,有肱骨前线征45例,有泪滴变形42例,前后脂肪垫征13例;在外侧髁骨折患儿中有明显骨折线的患儿41例,肱骨小头线征患儿33例,有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改变的患儿12例;在内侧髁骨折患儿中有明显骨折线的患儿14例,其中有前后脂肪垫的患儿8例。结论:在肱骨髁上骨折和外侧髁骨折的临床诊断中主要结合骨折线进行诊断,内侧髁骨折患儿的临床诊断则主要结合骨化中心的位置和排列顺序变化情况进行诊断。
钟景云黎宁
关键词:儿童肘关节骨折脱位数字化摄影
脑部CT及MRI在脑血管取栓术中的评估应用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脑部CT及MRI在脑血管取栓术中的评估应用。方法:选定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住院的28例脑血管取栓术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脑CT灌注(CTP)成像检查、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比较治疗前后CTP灌注参数、MR-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28例患者进行为期90d的随访,以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5例)、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23例),比较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CTP灌注参数、MR-DWIADC值。绘制ROC曲线,比较CTP、MR-DWI对脑血管取栓术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TTP、MTT、CBV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CBF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MR-DWIADC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TTP、MTT、CBV均低于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CBF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MR-DWIADC值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脑部CT及MRI对脑血管取栓术患者预后预测灵敏度(82.1%、86.2%)、特异度(80.6%、84.9%)比较,P>0.05(AUC=0.516、0.507)。结论:CTP成像以及MR-DWI均可对脑血管取栓术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作出评价,通过测量CTP成像灌注参数以及ADC值,可准确评估治疗效果,CTP成像以及MR-DWI在预测脑血管取栓术患者预后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相当,临床医生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检查方法。
钟景云鲁俊苏佳娜
关键词:脑CT灌注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股骨头坏死诊断中CT与MRI诊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诊断中CT与MRI诊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记录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MRI两种诊断方式,并将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对CT和MRI两种影像学诊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表现特点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参照MRI检查结果,60例患者中55例符合股骨头坏死,诊断准确率为91. 67%;参照CT检查结果,60例患者中42例符合股骨头坏死,诊断准确率为70. 00%,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准确率,差异显著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采取MRI检查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因此在早期股骨头诊断中应该优先选择MRI检查技术。
谭均峰钟景云林岗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MRICT
多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重建在腹内疝中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腹内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经过手术证实的腹内疝40例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为无后处理重建组,B组为有后处理重建。对比两组肠管形态、肠管壁、肠系膜血管、肠系膜密度差异。结果A组肠管形态异常8例(40%),B组肠管形态异常15例(75%),肠系膜血管异常6例(30%),B组肠系膜血管异常18例(90%),差异(p<0.05);B组,A组肠系膜密度异常11例(55%)、肠管壁异常14例(70%),B组肠系膜密度异常10例(50%)、肠管壁异常13例占65%,差异(p>0.05)。结论腹内疝诊断通过多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重建的准确性较高,利于早期诊断、对症治疗,临床价值显著。
李盛苏佳娜李昶荣钟景云文康彦谭仲伦
关键词:CT腹内疝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X线诊断
2015年
目的探究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中X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19例,对患者进行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的X线检查显示患者的头颈的交界部位有骨性突起,其中13例患者呈现"手枪柄样"畸形,17例患者的股骨颈α角显示有异常,8例患者有股骨头颈偏距的减少指征,10例患者有中心边缘角的增加,角度均超过40°,5例患者呈8字征,同时其髋臼指数不超过0的患者7例,其中9例患者有股骨颈疝窝,14例患者有髋臼缘的增生硬化,5例患者有髋臼缘游离骨赘。结论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中应用X线诊断具有很多特征性的表现,其操作简单,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钟景云聂悦富
关键词:髋关节
脑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参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的判断价值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AIS)患者脑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CTP-CTA)参数及其对脑损伤判断价值。方法 60例AIS患者进行CTP-CTA,分析CTP-CTA参数对脑损伤判断价值。结果 51例(85.0%)患者显示灌注异常。重度缺损组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强化峰值低于轻中度缺损组,峰始时间和达峰时间则高于轻中度缺损组(P<0.05)。结论 CTP-CTA参数对AIS患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判断价值。
钟景云梁满球李伟张军建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
CT与MRI在诊断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作用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病理证实的6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MRI检查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符合率为96.7%,与CT检查的9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检查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理T分期结果符合率为95.0%,与CT检查的91.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与MRI检查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病理分期结果诊断符合率也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谭均峰钟景云
关键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CTMRI
CT灌注联合MRI DWI序列对脑血管取栓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究CT灌注联合MRI DWI序列对脑血管取栓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接受脑血管取栓术治疗的60例患者。在接受脑血管取栓术的前后均接受CT灌注成像与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检查。比较术前术后CT灌注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MRIDWI表观弥散系数(ADC)数值。持续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划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比较两组CT灌注参数、MRIDWIADC数值。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CT灌注成像、MRIDWI序列单一与联合预测脑血管取栓术患者预后的效能(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经mRS评分评价,预后不良组共10例(16.67%)、预后良好组50例(83.33%)。术后与预后良好组的CT灌注参数CBV、TTP、MTT均低于术前及预后不良组(P<0.05);术后与预后良好组的CT灌注参数CBF、MRI DWI ADC数值均高于术前及预后不良组(P<0.05)。CT灌注成像、MRI DWI序列联合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各单一方式预测(P<0.05)。结论:脑血管取栓术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可通过CT灌注联合MRIDWI序列评价,通过测量CT灌注参数与MRIDWIADC数值能较好地评价疗效及预测预后情况,灵敏度、特异度高,值得推广。
李盛苏佳娜钟景云
关键词:CT灌注
探讨CT和MRI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对前列腺癌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检查方式,对比分析CT和MRI各自的诊断特点和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随机纳入40例来进行实验观察,对所选患者采取数字编号来进行分组处理,其中的20名患者在入院后接受CT诊断,记录此组患者为对照组。另外的患者则接受MRI诊断,此20名患者纳入观察组,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不同检查方式下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诊出率相近,分别是100.0%和95.0%,两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同时,CT诊断下,患者表现出前列腺肥大12例,边缘欠清7例;CT平扫等密度14例等情况;在MRI观察下,横断面T2WI扫描观察到13例患者的前列腺形态规则且表面光滑,另外6例患者表面不光滑,1例表面凹凸不平等情况。结论CT和MRI应用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均有较好效果,诊出率高,并且通过影像学技术可对患者的病变情况有更加准确的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制定预后措施,值得推广。
钟景云李昶荣苏佳娜鲁俊
关键词:CTMRI前列腺癌影像学特点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分析研究纵膈型肺癌患者的X线及CT表现诊断的临床表现,以期为临床诊断纵膈型肺癌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04月—2018年04月收治的19例经病理诊断或手术确诊的纵膈型肺癌患者的X线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纵膈型肺癌患者的X线和CT表现。结果本次研究的19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中10例为中央型肺癌,5例为周围型肺癌,4例为隐匿性肺癌。纵膈型肺癌主要以中央型肺癌为主,患者表现为单侧上中纵膈增宽,肺门区软组织密度肿块不规则,且肺段支气管存在狭窄或者闭塞情况;6例患者表现为肺不张。周围型肺癌患者表现为上纵膈增宽,纵膈旁肿块病灶内缘紧贴纵膈的胸膜,肿块和肺组织分界不清楚。结论肺癌占位性病变过程中,患者的X线片结果和CT表现各不相同,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通过综合观察患者X线表现和CT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
谭均峰钟景云
关键词:X线CT扫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