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安
- 作品数:16 被引量:28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北京市石景山区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北京石景山区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6月至12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石景山区10个社区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监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吸入支气管舒张药物前、后肺功能检查以调查COPD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096名监测对象具有可靠的药后肺功能结果并被纳入最终研究,其中男性1886名(46.0%),女性2210名(54.0%)。总体患病率为10.2%,男性为13.8%,高于女性的7.1%,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COPD患病率亦升高。在诊断的COPD患者中,49.8%的患者为中-重度阻塞(GOLD分级Ⅱ~Ⅳ级),37.5%的人群做过肺功能检查,12.5%了解自己曾诊断COPD。吸烟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OR=1.94,95%CI:1.45~2.58,P<0.05),COPD的患病率与吸烟包年数呈正相关,仍有已知自己为COPD的患者未戒烟。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1.52,95%CI:1.22~2.05,P<0.05)、年龄增加(OR=1.66,95%CI:1.34~2.41,P<0.05)、呼吸道疾病家族史(OR=1.73,95%CI:1.33~2.23,P<0.05),幼时支气管炎/肺炎病史(OR=2.035,95%CI:1.339~3.095,P<0.05)。结论北京石景山区40岁及以上居民COPD患病率较高。目前需要制定针对疾病预防、早期诊断、疾病管理的策略以降低COPD疾病负担。
- 孙培培张二明时延伟赵春燕宋萍萍张硕张克周玉娇赵璨闫维吴蓉菊宋丽萍郭伟安马石头安欣华包曹歆向平超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
-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5例临床特征分析及其诊治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将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疾病患者视为本研究观察者,对其临床特征展开分析,回顾其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而增加对此疾病的临床认知。方法选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及潞河医院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所治疗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5例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疾病临床特征以及诊治方式。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以及干咳,同时大部分都有鸟类接触经历,通过对患者采取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出患者存在鹦鹉热衣原体核酸序列情况,在此基础上联合各方面表现进而确诊。结论临床对于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疾病诊断过程中使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能够迅速且灵敏的诊断出是否存在鹦鹉热衣原体序列,并且对于其他隐藏病原体进行鉴别。
- 吴蓉菊张硕时延伟郭伟安向平超
-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间质性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提高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1例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小肠间质瘤术后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3个半月后出现水肿、呼吸困难,入院后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分布的斑片影,BALF显示细胞总数升高(0.54×10^9/L/L),其中淋巴细胞56%。除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药物因素,诊断甲磺酸伊马替尼导致的间质性肺炎,停止服用伊马替尼3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无改善,后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约2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胸部CT双肺斑片影较前部分吸收,激素治疗4个月后复查胸部CT病变较前明显吸收,但遗留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停用激素治疗。随访患者未再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2年及5年后胸部CT较前无明显变化,3年后患者因小肠间质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结论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应考虑间质性肺炎可能,早期诊断、停药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停药后应长期随访患者基础疾病及肺部情况。通过这此例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有助于提高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认识。
- 时延伟向平超郭伟安
-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间质性肺炎糖皮质激素
- 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探讨被引量:64
- 2006年
- 目的评估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重度呼吸衰竭伴有不同程度的神志障碍者中的价值,为更好地选择NIPPV的临床应用适应证提供指导。方法对入选的31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重度呼吸衰竭伴有不同程度的神志障碍者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面罩辅助通气,动态观察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2h、8h、1d及3d动脉血气、神志、NIPPV治疗的压力调节最高值、治疗后病人的转归、NIPPV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31例患者中,27例经NIPPV治疗3d后与治疗丽比较,PaO2明显升高[(95.45±22.00)mmHg比(54.17±12.26)mmHg,P〈0.01],PaCO2明显降低[(65.05±9.00)mmHg比(87.54±14.82)mmHg,P〈0.01],pH明显升高(7.36±0.04比7.25±0.06,P〈0.01),均脱机出院,有效率达87.09%(27/31);4例改为有创通气,其中2例经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后脱机成功,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吸气压力〈20cm H2O 1例,20~25cnH2O25例,26~28cmH2O 5例;呼气压力为3~5cm H2O。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有选择的COPD急性加重期并重度呼吸衰竭伴有不同程度的神志障碍者疗效确切,但应准确掌握无创呼吸机的操作方法,合理地调整各种参数,特别是吸气支持压力。
- 向平超杨珺楠郭伟安鞠立新张硕朱卫京雷涛孙佳
-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 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8
- 2007年
- 目的探索与评估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HNPPV)长期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的重度 COPD 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55 mm Hg(1 mm Hg=0.133 kPa)]分为常规治疗+HNPPV 组(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分别记录观察前(治疗前)、观察2年后的呼吸困难分级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心理情绪评分、肺功能、动脉血气、6分钟行走距离(6MWD);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病死率及每年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呼吸困难分级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6MWD、mPAP、每年住院次数均具有可比性(t 值分别为1.08、1.15、1.20、1.09、0.86、0.54、0.00、0.00、0.43、0.96、0.76、0.38、0.26、0.24、0.87,P 均>0.05)。2年后治疗组死亡3例(3/20),对照组死亡8例(8/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7,P>0.05)。2年后治疗组呼吸困难分级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PaCO_2、PaO_2、6MWD、mPAP、每年住院次数分别为(2.4±0.5)分、(2.6±0.6)分、(6.9±2.1)分、(6.1±1.6)分、(49.5±2.2)mm Hg、(60.8±4.7)mm Hg、(213±45)m、(30.3±2.2)mm Hg、(1.4±0.4)次/年,与对照组[(3.9±0.3)分、(4.8±0.4)分、(11.2±2.6)分、(11.6±2.1)分、(61.5±2.3)mm Hg、(52.8±2.4)mm Hg、(127±23)m、(36.4±2.3)mm Hg、(3.9±0.3)次/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9.53、10.83、4.92、7.83、14.07、5.41、6.07、4.81、10.22,P 均<0.01)。结论长期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有选择性稳定期重度 COPD 患者疗效较为肯定。
- 向平超张鑫杨珺楠张二明郭伟安鞠立新张硕朱卫京雷涛程显声
- 关键词: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呼吸功能不全高碳酸血症
- 无创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在无创通气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30例氧合指数<200mmHg且具有气管镜检查适应证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保护性毛刷刷检、活检等操作。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2组:无创通气组(15例)和常规氧疗组(15例)。主要观察终点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患者氧合指数、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检查完成后1h及24h内气管插管率的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无创通气组的氧合指数增加,由从(151.20±21.63)mmHg上升至(177.67±18.46)mmHg(t=-3.605,P=0.001),而常规氧疗组氧合指数下降了15.7%,从(158.53±21.37)mmHg下降至(133.60±17.79)mmHg(t=3.473,P=0.002)。操作过程中常规氧疗组患者心率更快。常规氧疗组中1例患者需要行气管插管。3例肿瘤患者均得到确诊。病原学结果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支持下行支气管镜检查要比常规氧疗情况下更能维持氧合指数及生命体征的稳定,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 张硕郭伟安向平超孙佳
- 关键词:无创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危重患者
- CAT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及疗效的评估价值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47例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的资料,患者入院后48 h内进行CAT评分、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测,出院2个月后随访,其中有79例患者完成了CAT评分与肺功能的复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7例患者的CAT评分与FEV1%呈负相关(r=-0.703,P<0.01),与PaO2呈负相关(r=-0.378,P<0.01),与PaCO2呈正相关(r=0.323,P<0.01)。79例患者出院2个月后的CAT评分与FEV1%呈负相关(r=-0.658,P<0.01);有呼吸衰竭组患者的CAT评分显著高于无呼吸衰竭组[(21.8±5.4)vs(17.0±5.8),P<0.01],前者FEV1%显著低于后者[(38.9±16.9)vs(55.9±18.7),P<0.01];随着肺功能分级的增加,CAT评分逐渐升高,CAT评分在4组肺功能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79例患者出院2个月后的CAT评分较急性加重入院时有显著下降[(14.5±4.8)vs (17.5±5.7),P<0.01],FEV1%较急性加重入院时有显著升高[(62.2±22.1)vs(53.9±20.4),P<0.01]。结论 CAT评分对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监测COPD患者病情及疗效的有效工具。
- 时延伟张二明郭伟安向平超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疗效评估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调查2020年北京市某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医务人员在抗击疫情期间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定点收治医院一线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救治患者的第14天和第21天,分别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共纳入66名医护人员,男性24例,女性42例;年龄(34.8±8.8)岁;医生22例,护士44例。医务人员第1次SCL-90总分阳性检出率6.1%(4/66),第2次阳性检出率7.6%(5/66);第2次结果中>30岁组医务人员阳性检出率低于≤30岁组(P<0.05)。2次SCL-90总均分均优于中国常模(P<0.01),并且第2次分值低于第1次,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医务人员SCL-90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各因子分低于中国常模。不同年龄、职业医务人员10个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医务人员恐怖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心理素质更好。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一线医务人员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优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随着在一线工作时间延长,>30岁的医护人员较年轻者心理健康状态更佳。
- 朱卫京向平超郭伟安东黎光徐爱民刘月波
- 关键词:症状自评量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
- 药学服务对哮喘患者哮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控制评分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研究药学服务对哮喘患者的哮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哮喘控制情况的影响,推动药师给哮喘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提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方法:将2015年1月至5月来某院就诊的81例门诊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接受正常门诊和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干预组患者接受正常门诊、ACT评分及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3个月后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分别接受ACT评分及哮喘知识问卷测试,将ACT评分及哮喘知识问卷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ACT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193 5±1.492 63和21.548 4±3.304 9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哮喘相关知识,干预组回答4个问题的正确率(分别为46.67%、55.56%、53.33%、26.67%)全部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85%、6.45%、13.33%、13.33%),有3个问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可显著增加哮喘患者对哮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ACT评分,药师的药学服务值得推广。
- 朱建新魏艳红姚丽娜陈灿谢晓慧丁彦鞠立新沈司京郭伟安
- 关键词:药学服务哮喘哮喘控制测试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例
- 2006年
- 鞠立新郭伟安向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