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霜梅

作品数:63 被引量:48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3篇肿瘤
  • 15篇病理
  • 11篇细胞
  • 10篇食管
  • 10篇淋巴
  • 9篇超声
  • 8篇临床病理
  • 7篇直肠
  • 7篇鳞癌
  • 7篇淋巴瘤
  • 7篇化疗
  • 7篇基因
  • 7篇肠癌
  • 6篇蛋白
  • 6篇腺癌
  • 6篇免疫
  • 6篇病理学
  • 5篇直肠癌
  • 5篇细胞癌
  • 5篇鳞状

机构

  • 47篇中国医学科学...
  • 22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透彻影像(北...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开滦总医院
  • 1篇延边朝鲜族自...

作者

  • 58篇邹霜梅
  • 23篇吕宁
  • 21篇薛丽燕
  • 14篇郑闪
  • 11篇刘秀云
  • 10篇罗巍
  • 9篇温芃
  • 7篇王勇
  • 6篇周纯武
  • 6篇郝玉芝
  • 6篇张蕊
  • 6篇李琳
  • 5篇徐震纲
  • 5篇林冬梅
  • 5篇毕蕊
  • 5篇张月明
  • 5篇应建明
  • 4篇任立群
  • 4篇贺舜
  • 4篇何祖根

传媒

  • 7篇中华肿瘤杂志
  • 6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癌症进展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 2篇中华医学超声...
  • 2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厄洛替尼联合放疗在老年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同步放化疗是目前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但研究表明其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毒副作用. 食管癌作为一老龄化的病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无法耐受同步放化疗.初步研究显示一种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盐酸...
翟医蕊惠周光王静波梁军邹霜梅吕纪马王小震陈波冯勤付周宗玫张红星肖泽芬陈东福王绿化
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einoma,PTC)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微转移的恰当方法。方法前瞻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9月51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SLN研究小组收治的临床淋巴结阴性PTC,采用核素(淋巴闪烁显像+γ探针)、染料及联合应用染料与核素法定位SLN。对18例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转移的55枚SLN行多层间隔连续切片,分别行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CK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LN微转移状况。结果51例全部检出SLN,检出率100%(51/51)。在常规病理切片检查SLN无转移的18例中,共发现5例微转移癌灶,SLN活检假阴性率由常规病理切片的15.4%降至2.6%。结论连续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检测PTC的SLN微转移有效、可行的方法,能明显提高SLN活检的准确性。
鄢丹桂张彬安常明张宗敏李正江徐震纲唐平章邹霜梅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
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分子遗传学异常改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ESCC)高发区人群癌前病变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H)情况, 以期发现食管鳞癌早期发现和预测的标志物。方法通过激光显微切割的方法获取39例食管鳞癌高发区人群癌前病变组织标本,检测涉及染色体2q、
邹霜梅郑闪吕宁
关键词:食管肿瘤癌前病变遗传学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预测脑胶质瘤风险的微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预测脑胶质瘤风险的微生物标志物,以及基于微生物标志物的计算模型。所述微生物标志物填补了使用唾液菌群微生物组模型进行脑胶质瘤风险评估的空白,所开发的风险评分模型为脑胶质瘤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该...
秦浩王勇毕新刚邹霜梅孙超
原发性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5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寻找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适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方法检测嗜铬粒素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CD56、甲状腺转录网子-1(TTF—1)、细胞角蛋F1AE1/AE3、CK34S3E12及CK10/13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结果原发性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病率占同期浅表食管癌的4.8%(15/312)。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23.7个月。1、2和5年生存的分别有10、5和1例。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NSE、突触素、AE1/AE3均为阳性,CD56阳性14例,TTF-1阳性9例,CgA阳性8例,CK3413E12阳性1例,CK10/13均为阴性。结论原发性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速,预后很差。建立在放化疗联合外科切除基础上的系统性治疗或许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NSE、突触素、AEI/AE3、CD56、TTF-1、CgA任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中的高表达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路军吕宁薛丽燕邹霜梅刘秀云温芃
关键词:食管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肺腺癌中微乳头结构临床病理及预后意义的探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微乳头结构对肿瘤侵袭行为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肺腺癌91例,将病例分成微乳头结构阳性组(41例)和阴性组(50例)。阳性组按照该成分占肿瘤的多少又分成微乳头结构+(占肿瘤的1%~10%),++(占肿瘤的11%~30%),+++(超过肿瘤的30%)。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是64.8%。临床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88.9%、Ⅱ期46.2%、Ⅲ期23.8%。不同临床分期病例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微乳头结构含量多少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5年生存率无关,P值分别是0.065、0.358、0.206。而微乳头结构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是:41.5%和84.0%,P=0.000,且淋巴结转移率前者(65.9%)明显高于后者(20.0%),P=0.000。有无微乳头结构与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有关,P值均为0.000,即分期越晚,肿瘤越大,出现此结构的几率越高。而有无微乳头结构与性别、吸烟史无关。同一临床分期中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是:Ⅰ期:78.6%、92.6%(P=0.1548);Ⅱ期:30.0%,100%(P=0.0598);Ⅲ期:17.7%,28.6%(P=0.40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腺癌中微乳头结构成分提示肿瘤高侵袭转移行为,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该病理形态的出现应提醒临床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并密切随访。
林冬梅马莹刘向阳郑闪薛丽燕刘秀云邹霜梅吕宁何祖根刘复生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预后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鳞状细胞癌中HPV的分布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检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rising from 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CC/IP)中的感染分布,分析两者的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2年1月符合入组条件的SCC/IP患者共55例,利用"三明治"方法检测其标本HPV的感染状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研究患者总生存率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测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数资料之间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HPV感染11例,感染比例为20%(11/55),其中HPV-16型5例,HPV-6型3例,HPV-39型、HPV-18/39型和HPV-33/52/54型各1例。5年总生存率为35.6%,HPV阳性组为18.7%,HPV阴性组为38.9%;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42.7%,HPV阳性组为18.7%,HPV阴性组为49.2%。HPV阳性组总体生存率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与HPV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5,P=0.773), Cox模型分析示HPV状态对总体生存率及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亦无影响(P=0.553,P=0.976)。结论 SCC/IP中HPV感染率为20%,HPV感染状态对SCC/IP的预后没有影响。
梁青壮韦伟陈汶黄辉邹霜梅林青春乔友林徐震纲吴跃煌
关键词:内翻性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形态学改变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及淋巴结的形态学改变,并提出相关鉴别诊断注意点。方法收集入组新辅助化疗病例119例,治疗前均行核芯针穿刺活检(CNB)。复习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分别记录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及淋巴结的治疗后改变,并根据上述改变提出鉴别诊断的注意点。结果癌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及间质纤维化等多种反应,癌细胞的空泡变性、合体癌细胞等需与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AE1/AE3、CD68等)有助益。癌组织的间质反应可作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完全消失的组织学线索。淋巴结存在与原发灶相似的治疗后改变,但出现比例较低。癌旁乳腺组织可出现导管上皮增生等改变,需与残存的导管内癌鉴别。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形态学改变会造成诊断困难,复习治疗前CNB切片、充分及必要的取材、免疫组化染色(AE1/AE3、CD68等)有助于诊断及疗效评价。
郑闪张柏林邹霜梅林冬梅薛丽燕罗巍袁燕玲刘秀云吕宁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免疫组化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类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4例26处EMR治疗(EMR组)和19例20处ESD治疗(ESD组)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在病灶大小、手术时间、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病理学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ESD组术前超声内镜测量的直径大小为(7.4±5.3)mm,明显大于EMR组的(5.6±2.1)mm(P〈0.05);ESD组手术时间为(32.6±10.5)min,明显长于EMR组的(8.9±6.3)min(P〈0.05);EMR组和ESD组病灶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整块切除率均为100.0%;EMR组的组织病理学治愈性切除率为100.0%(26/26),略高于ESD组的95.0%(19/20)(P〉0.05);EMR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15.3%(4/26),明显高于ESD组的5.0%(1/20)(P〈0.05);两组在术后复查随访,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对于直径小于7mm的病灶应用EMR方法可以有效完整地切除病灶,并缩短手术时间;而对于直径大于7mm和经过多次活检或局部切除后内镜下注射抬举征阴性的病灶,采取ESD的手术方式,方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窦利州张月明贺舜邹霜梅吕宁赵东兵秦秀敏刘勇赖少清倪晓光张蕾于桂香鞠凤环荀华英朱娜王贵齐
关键词:直肠类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成束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4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 揭示成束蛋白(fascin)和细胞角蛋白14(CK14)在不同器官的相同或不同组织学类型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构建450例不同器官的相同或不同组织学类型癌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cin和CK14的表达情况.结果 fascin在食管、肺、喉、宫颈和外生殖器的鳞癌中弥漫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0%、90.0%、96.7%、78.6%和89.7%,在肺腺癌、胃腺癌、结直肠腺癌、肝细胞癌、胰腺导管腺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子宫宫内膜样腺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0%、23.3%、14.3%、10.3%、73.3%、13.3%、6.7%、60.0%、66.7%和10.0%;在鳞癌和其他组织学类型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14在食管、肺、喉、宫颈和外生殖器鳞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7%、36.7%、83.3%、60.7%和96.3%,而在肺腺癌、胃腺癌、结直肠腺癌、肝细胞癌、胰腺导管腺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子宫宫内膜样腺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3%、13.3%、20.7%、41.4%、46.7%、6.7%、40.0%、13.3%、20.0%和6.7%;在鳞癌和其他组织学类型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ascin与CK14联合,在鳞癌中任一蛋白阳性率,与在其他组织学类型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ascin和CK14在多器官鳞癌呈高表达,在其他组织学类型肿瘤呈较低表达.联合检测fascin和CK14的表达,可用于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薛丽燕邹霜梅郑闪谢永强温芃刘秀云林冬梅吕宁
关键词:肿瘤病理学组织芯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