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荃

作品数:77 被引量:419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政治法律
  • 13篇历史地理
  • 10篇哲学宗教
  • 4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4篇政治
  • 15篇析论
  • 14篇政治文化
  • 13篇政治思想
  • 13篇中国政治
  • 8篇行政
  • 8篇中国政治思想
  • 8篇文化
  • 8篇传统政治
  • 7篇儒学
  • 6篇政治思想史
  • 6篇中国政治思想...
  • 6篇社会
  • 6篇思想史
  • 6篇人格
  • 5篇政治人
  • 5篇政治人格
  • 5篇治人
  • 5篇儒家
  • 5篇现代政治

机构

  • 48篇山东大学
  • 30篇南开大学
  • 2篇华侨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百色学院
  • 1篇天津市教育科...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威海...
  • 1篇天津市委党校

作者

  • 76篇葛荃
  • 3篇柏桦
  • 2篇韩莹莹
  • 2篇鲁锦寰
  • 1篇王乐
  • 1篇逯鹰
  • 1篇刘泽华
  • 1篇漆玲
  • 1篇谷书堂
  • 1篇刘学斌
  • 1篇王秀阁
  • 1篇贾乾初
  • 1篇韩玲梅
  • 1篇张景荣
  • 1篇郑亚男
  • 1篇雷信来
  • 1篇张英魁
  • 1篇张长虹
  • 1篇孙阳阳
  • 1篇刘坤

传媒

  • 12篇天津社会科学
  • 8篇华侨大学学报...
  • 4篇政治学研究
  • 4篇理论与现代化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3篇政治思想史
  • 2篇人民论坛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东岳论丛
  • 2篇文史哲
  • 2篇政治与法律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思想战线
  • 2篇中国行政管理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新视野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开放时代
  • 1篇史学集刊
  • 1篇行政论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罪与私罪——中国古代刑罚政治观被引量:8
2005年
中国古代在法律中规定公罪和私罪,是以维护正常吏治为目的的。吏治如何,关系到王朝的兴衰。明代的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增加了公罪与私罪的律条,而在一些诰、令、例等条文中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由于条文的复杂繁多,彼此之间还有相互矛盾之处,更由于公罪与私罪的界限不清,使公罪与私罪在法律实践过程中有了千变万化的状态。公事犯罪虽有检举之条,但遇有重大事故,连坐总是难免的;私事犯罪则不然,私罪是个人之事,不会牵连到其他人。正因为公罪与私罪的差别,许多案件本应该定性为公罪,却被定性为私罪,使本来还有公正可言的公罪与私罪的法律变得不公正,不但失去其应有的效能,而且还给官吏“黜陟用舍”的弄权带来了莫大方便,败坏了社会和官场风气。
柏桦葛荃
关键词:政治观刑罚吏治公事连坐私事
托古改制政治思维定式析论被引量:4
2011年
托古改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论说方式,从政治文化视角看,实为一种政治思维定式。托古思维源远流长,先秦诸子托古之风即盛。这种政治思维定式的致思逻辑有三。一是要选择古代或往昔的权威作为立论的依据。这一古代的权威一旦确立,就会成为真理的化身,不容置疑与颠覆。二是倡言者有意以传统权威为其表,目的在于推行革新内容。三是论者站在新旧势力的对垒处,在认识上进行调和与嫁接。托古改制政治思维定式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同时,这种思维定式作为传统政治文化的遗存,对于立论者正确并完整地表述新理念、新思想,以及认识创新与进步等等的桎梏至为明显,对于认识主体自由思维的阻遏也是显而易见的。
葛荃
关键词:托古改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从公罪私罪区分看明代官场政治
2009年
法律区分公罪与私罪,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比较有特色的部分。汉代实际上已经有了公罪和私罪之分,唐代首次在法典中提出'公罪'和'私罪'概念,明代首次将'文武官犯公罪'和'文武官犯私罪'确定为律,并增加了相关的例。区分公罪与私罪,在中国法律传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关法律和条例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秩序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明代公罪私罪情形作一简要考察。
柏桦葛荃
关键词:法律
比类逻辑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维特点析论被引量:5
2004年
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思维逻辑可以概括为"比类逻辑",这种致思方式对于"传统政治文化"的思维特点影响深远。本文梳理了传统比类逻辑的构成要点,分析了比类逻辑与王权专制思维特点的关系,并站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立场上,对于这种文化遗存的深层影响做了剖析。指出,作为文化遗存的"比类逻辑"思维特点使得当代中国的政治思维在某些层面或某些地方还滞留在中世纪,这是解读当前一些政治文化现象———诸如对于政治权力普遍崇拜和挥之不去的"个人迷信"等等的深层传统文化根源之一。
葛荃
关键词:政治文化思维逻辑
晚明东林党人“生命意识”析论——关于士人精神的一种政治文化阐释被引量:5
2004年
在中国古代士人群体中,晚明东林党人是“以身殉道”的典型。文章对这种行为背后的生命意识进行分析,认为他们秉承了儒家文化中关于道德理想的优秀传统,在现世的道德追循过程中体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由于“对王权的绝对崇拜和服从”本身就是其道德理想的主题之一,因而他们在循道过程中的“精神超越”必然回归于君主政治。结果是他们在理想与现实的选择中,难免陷于“精神巨人”和“政治侏儒”的两难境地。
葛荃
关键词:生命意识道德理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被引量:1
1991年
现代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对于那些繁复难解、长期争讼不已的疑难课题,应当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思考;同时,思考者要率先从束缚自由思维的传统认识模式中走出来。“政治文化”就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科学带给我们的一个新型认识罗盘。
葛荃
关键词:现代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政治价值政治观念政治情感政治心态
南诏大理国的汉传佛教及其政治功能探析被引量:1
2017年
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派佛教是南诏大理国佛教的三个来源,它们传入南诏大理国的大致时间、流行区域,以及对当时政治生活的影响力各不相同。汉传佛教传入云南的时间较早,盛行于南诏大理国统治的核心地区,对南诏大理国政治生活的影响力也最强。南诏大理国借助佛教对社会生活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雷信来葛荃
关键词:南诏大理国汉传佛教政治功能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导论被引量:31
1989年
政治文化是现代政治学研究领域之一,它的定义迄今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所谓“政治文化”指的是政治系统赖以生成的文化条件或背景,亦即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的集合,主要地表现为个人对于政治系统以及自我在政治系统中所担任角色的心理取向。政治文化与政治系统互为因果,是个人政治行为和选择的主观的决定性因素,并对政治运行施以影响。现代政治文化研究一般以现时的个人心理为主要对象。
刘泽华葛荃刘刚
关键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王权主义现代政治文化政治系统政治社会化圣人
传统中国的政治合法性思维析论——兼及恩宠政治文化性格被引量:11
2009年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之一是政治合法性思维特点不同。西方以思辨理性为主,中国则表现为浓重的信仰理性。中国上古三代时期的政治合法性思维具有鲜明的原始宗教信仰因素,春秋战国时期提升了其中的理性认识,至西汉时代则达成了政治信仰与政治理性的高度融合,从而形成了中国化信仰理性的政治合法性思维特点,以及相关的恩宠政治文化性格。恩宠政治文化性格主要表现为,浓重的政治信仰促成了强势的政治权力崇拜;人们的最佳生涯规划是介入体制,获得君权恩宠,分享权力与利益;以及在社会层面的政治情感、心态等深层结构中,形成了遍在的"造神"情结。这些特点的影响在当代中国仍然存在,需要予以关注。
葛荃
关键词:思辨理性政治合法性政治信仰
官箴论略被引量:13
1998年
本文从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古代官箴的主要内容、发展变化及其所蕴涵的政治文化、政治道德和政治行为准则。
葛荃
关键词:官箴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