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连平
- 作品数:47 被引量:189H指数:8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浆瘦素、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相关性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瘦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入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正常对照组(A组)30例、T2DM组(B组)60例、T2DM合并CHD组(C组)60例,收集研究对象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平均动脉压(MAP)、血脂、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hs-CRP等临床资料。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空腹血浆瘦素水平,胶乳比浊法测定血浆hs-CRP水平。结果血浆瘦素、hs-CRP水平在C组较A组及B组均显著升高(P<0.05),但A组和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瘦素与hs-CRP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瘦素在A组与hs-CRP未发现相关性,在B组、C组均与hs-CR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9(P=0.005),0.361(P=0.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瘦素、hs-CRP均是T2DM并发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并发CHD患者血浆瘦素、hs-CRP均显著升高,且T2DM无论是否并发CHD,患者血浆瘦素均与hs-CRP呈正相关。瘦素、hs-CRP均是T2DM并发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胡龙江吕湛苟连平向立权杨义航宁琳
-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瘦素超敏C反应蛋白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坎地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的临床研究
-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坎地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的肾保护作用.方法 根据24 h尿蛋白总量(Pro)和使用药物的不同,将208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分为4组:A组(1 g/24 h≤Pro<3.5 ...
- 苟连平刘世平胡龙江
- 关键词:蛋白尿钙通道阻滞药
- 瘦素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及降糖药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Lp)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CH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探讨降糖药对L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对照者30例(A组)、T2DM患者60例(B组)、T2DM合并CHD患者60例(C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如空腹血脂、血糖、Lp,并把C组中的男女分别随机分配到胰岛素治疗组(T1组)、胰岛素加罗格列酮治疗组(T2组)、二甲双胍治疗组(T3组)进行血糖控制,分别对治疗前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p水平在C组较A、B组均显著升高(P<0.05),但在A、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Lp在A组与体质指数、腰臀比(WHR)、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在B组与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在C组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WHR、脂蛋白(a)、Lp是T2DM并发CH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组患者经降糖治疗后发现,T2和T3组L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Lp是T2DM并发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能降低Lp水平,进而可能降低T2DM并发CHD的发病率。
- 胡龙江吕湛苟连平冯杰王玉兵石岩
- 关键词:冠心病瘦素罗格列酮二甲双胍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洛伐他汀干预实验
- 2008年
-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洛伐他汀干预TNF-α、IL-6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例,健康自愿者22例作为对照组。体外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后,①脂多糖刺激PBMC分泌TNF-α、IL-6;②洛伐他汀干预PBMC。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IL-6水平。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BMC分泌TNF-α、IL-6水平高于血压正常者PBMC分泌TNF-α、IL-6水平(P<0.05);②脂多糖刺激后两组TNF-α、IL-6均较自发分泌时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多糖刺激PBMC分泌TNF-α、IL-6增加(P<0.05);③洛伐他汀干预后,两组均明显较脂多糖刺激和自发分泌时的TNF-α、IL-6少(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BMC处于炎症激活状态,炎症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洛伐他汀可以减轻其炎症反应。
- 苟连平秦俭吕湛凡瞿明冯静
- 关键词:洛伐他汀高血压原发性单核细胞白细胞介素
-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观察被引量:2
- 2001年
- 苟连平赵启海刘小华
- 关键词:冠心病复方丹参滴丸中医药治疗血液流变学DSP
- 脉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者脉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方法:将55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再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组再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2个亚组,分别比较2组冠心病和非冠心病亚组之间脉压的水平,并将高血压组和正常高血压组不同脉压水平的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进行比较,以探讨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冠心病的发生率与脉压的相关性。结果:不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其冠心病亚组与非冠心病亚组比较,冠心病亚组脉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亚组(P<0.05);脉压≥40mmHg(1mmHg=0.133kPa)患者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40mmHg患者(P<0.05)。结论:不论是否伴发高血压,脉压是冠心病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预测指标,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 吕湛张俊罗勇苟连平冯杰
-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冠状动脉疾病血管造影术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冠心病左室缺血心肌节段应变的研究
-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分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左心室缺血心肌...
- 黄红梅刘艳午曹礼庭熊云涛赵亚西顾鹏岳文胜苟连平吕湛
-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ABCA1蛋白的表达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初探ABCA1蛋白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表达是否有差异。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31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稳定型心绞痛10例)和非冠心病者10例,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ABCA1蛋白的表达。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BCA1蛋白表达(19±3)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BCA1蛋白表达(18±2)明显强于稳定型心绞痛(13±3)与非冠心病患者(12±2)(P=0.00)。结论ABCA1蛋白强表达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
- 苟连平吕湛秦俭凡瞿明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单核细胞
- 洛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对ABCA1介导的胆固醇逆向转运中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 目的本课题以人白血病单核细胞(human mon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THP-1)单核/巨噬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ABCA1蛋白和载脂蛋白AI(ApoA-Ⅰ)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的作用,...
- 苟连平吕湛秦俭高电萨
- 文献传递
- 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被引量:20
- 2008年
-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7例、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IL-6、TNF-α和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I组、UAP组的血清IL-6、TNF-α、IL-10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的血清TNF-α、IL-10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的lg[(IL-6+TNF-α)/IL-10]值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TNF-α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及斑块不稳定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比值关系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情况,IL-6、TNF-α与IL-10的比值在ACS中的意义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 苟连平吕湛秦俭凡瞿明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