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2篇偏瘫
  • 2篇下肢
  • 2篇下肢功能
  • 2篇脑卒中偏瘫
  • 1篇弹性绷带
  • 1篇电刺激
  • 1篇动功
  • 1篇运动功能障碍
  • 1篇早期介入
  • 1篇支具
  • 1篇三级康复
  • 1篇伤患者
  • 1篇上肢
  • 1篇上肢功能
  • 1篇上肢功能恢复
  • 1篇生物材料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机构

  • 6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胡延峰
  • 5篇尤爱民
  • 5篇辛玉甫
  • 2篇马振与
  • 2篇荣姗姗
  • 1篇芦延峰
  • 1篇孙守崎
  • 1篇马振宇
  • 1篇刘青源
  • 1篇孙守琦
  • 1篇刘青塬

传媒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改良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观察改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偏瘫合并踝阵挛患者下肢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脑卒中偏瘫合并踝阵挛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PNF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改良PNF技术,即主要利用对踝关节牵伸、背伸和外翻肌群的主动力量的训练,加强患者的主动踝背伸和外翻,加强胫前肌、腓骨长短肌力量,从而有效改变踝阵挛。结果:训练20d后,2组患者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Fugl-Meyer评定(FMA)、Berg平衡功能评分(BBS)及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幅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下肢PNF技术能更有效地提高偏瘫恢复前期踝阵挛的控制,促进下肢运动分离,提高步行能力及速度,适用于国内脑卒中患者踝阵挛的痉挛治疗。
辛玉甫荣姗姗尤爱民胡延峰
关键词:偏瘫下肢功能
早期减重步态训练对脑外伤患者下肢功能的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步行是人类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要求,对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外伤患者恢复下肢功能是康复的基本目标。近年来,减重平板步行圳练作为一种新兴的步态训练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科对存存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外伤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了减重步行训练.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尤爱民辛玉甫马振宇胡延峰孙守崎刘青塬
关键词:减重步行训练脑外伤患者下肢功能步态训练早期介入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手创伤患者的三级康复治疗效果和卫生经济效益学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手创伤患者的三级康复治疗效果和手功能恢复情况与经济花费的比例。方法收集三级康复组和住院康复组各43例,三级康复组接受住院、门诊和家庭三级康复治疗,住院康复组仅接受住院康复治疗,分别在术后6周、12周、6个月、1年、2年时对这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评定上肢功能和手指总关节活动度以及每位患者为治疗此病所花费的钱数。结果三级康复组患者在上肢功能、手关节总活动度和上肢功能评分、手关节总活动度与治疗此病花费钱数上均较住院康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三级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手创伤患者的功能,降低每增加一分手功能所花费的经济成本。
辛玉甫尤爱民马振与胡延峰孙守琦刘青源
关键词:手创伤三级康复
电刺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应用电刺激联合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0例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电刺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耻骨联合分离距离、VAS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耻骨联合分离距离为(3.3±0.6)mm、VAS评分为(2.1±0.7)分,短/低于对照组的(4.4±1.1)mm、(2.9±1.1)分,且观察组KPS评分为(90.4±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电刺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耻骨联合分离距离,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芦延峰胡延峰代娟霞
关键词:手法复位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电刺激疗效
弹性绷带缠绕法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正常的上肢功能是人们完成日常生活工作的基本需求之一。由于上肢运功功能较为精细,脑卒中一旦发生,其功能必然受到影响,且恢复较为缓慢和困难。有研究报道,脑卒中后有69%-80%的患者遗留有上肢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多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如抗痉挛体位摆放、低频电刺激、
辛玉甫尤爱民马振与胡延峰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
脑卒中偏瘫临床应用的支具材料:种类及其生物相容性被引量:8
2015年
背景: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康复支具可明显提高其运动功能。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支具材料的种类及生物相容性。方法:以"脑卒中,偏瘫,支具,材料;Cerebral apoplexy,hemiplegia,support,material"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至2015年万方数据库、清华知网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选取有关脑卒中偏瘫与支具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选择权威杂志或发表时间为近期的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5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热塑矫形器主体采用聚丙烯材料制成,用于脑卒中偏瘫引起的足下垂,聚丙烯材料强度高、韧性好,安全无毒,半硬的足底在摆动期可以协助足尖的提起。高分子纤维材料矫形器的特点是使用简便、韧性好、强度高,透气性能好,不会影响X射线检查。碳纤维材料质轻、比强度、比模量高,抗疲劳性能好,可设计性强,安全性能好。聚丙烯和碳纤维材料踝足矫形器临床实验研究发现,脑卒中偏瘫患者佩带聚丙烯踝足矫形器后在步行距离和爬楼梯速度方面有提高,患者感觉更加平衡和安全。通过对不同材料矫形器的实验研究,可以从中获得更多患者的使用偏好,对矫形器材料今后的开发和设计有很大帮助。
辛玉甫荣姗姗尤爱民胡延峰
关键词:生物材料矫形器脑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