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玉甫

作品数:24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卒中
  • 9篇脑卒中
  • 6篇偏瘫
  • 6篇卒中后
  • 6篇脑卒中后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下肢
  • 3篇下肢功能
  • 3篇疗法
  • 3篇疗效
  • 3篇康复
  • 3篇肩周炎
  • 2篇针刺
  • 2篇针灸
  • 2篇治疗肩周炎
  • 2篇日常生活能力
  • 2篇伤患者
  • 2篇松动术

机构

  • 24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16...
  • 1篇郑州颐和医院

作者

  • 24篇辛玉甫
  • 7篇尤爱民
  • 5篇荣姗姗
  • 5篇胡延峰
  • 4篇孙守琦
  • 2篇丁志进
  • 2篇马振与
  • 1篇陈勇
  • 1篇黄丽娜
  • 1篇张建强
  • 1篇王丽
  • 1篇马明
  • 1篇尤爱居
  • 1篇刘宏建
  • 1篇蔡西国
  • 1篇富奇志
  • 1篇王平
  • 1篇范波
  • 1篇赵智伟
  • 1篇孙守崎

传媒

  • 5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实用中医药杂...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华夏医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国康复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临床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观察改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偏瘫合并踝阵挛患者下肢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脑卒中偏瘫合并踝阵挛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PNF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改良PNF技术,即主要利用对踝关节牵伸、背伸和外翻肌群的主动力量的训练,加强患者的主动踝背伸和外翻,加强胫前肌、腓骨长短肌力量,从而有效改变踝阵挛。结果:训练20d后,2组患者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Fugl-Meyer评定(FMA)、Berg平衡功能评分(BBS)及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幅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下肢PNF技术能更有效地提高偏瘫恢复前期踝阵挛的控制,促进下肢运动分离,提高步行能力及速度,适用于国内脑卒中患者踝阵挛的痉挛治疗。
辛玉甫荣姗姗尤爱民胡延峰
关键词:偏瘫下肢功能
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04年
辛玉甫刘宏建陈勇丁志进
关键词:关节腔透明质酸钠关节松动术肩周炎康复医学
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为探讨综合疗法与常规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影响。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注射阿昔洛韦配合红外线照射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火针、围刺、浮针及红外线照射的综合疗法。治疗10 d后进行疗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均有改善,经秩和检验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半年回访结果显示,治疗组PHN发生率为3%,而对照组为2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疗法与阿昔洛韦常规治疗带状疱疹及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相比疗效显著。
辛玉甫荣姗姗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灸综合疗法
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初评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研究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4例肩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肩周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增加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
辛玉甫荣姗姗尤爱民
关键词:关节松动术体外冲击波肩周炎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抗阻运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因子水平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抗阻运动对神经因子水平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医院9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联合抗阻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神经因子水平[合肽素(Copep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端前脑钠肽(NT-ProBNP)、S-100B蛋白(S-100B)]及运动功能恢复[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估]情况。结果 干预3个月时,两组Copeptin、NSE、NTProBNP、S-100B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两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抗阻运动干预可降低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因子水平,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辛玉甫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肌电生物反馈抗阻运动神经因子
情景互动模拟联合低频脉冲治疗在脑卒中后偏瘫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情景互动模拟训练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中风后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和传统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情景互动模拟训练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6周、12周后,研究组BBS、FMA和ADL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互动模拟训练联合低频脉冲康复治疗仪干预中风后偏瘫患者,有利于患者恢复,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王一婷刘博文辛玉甫
关键词:脑卒中身体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不同频率高频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高频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联合高频磁刺激治疗。根据高频磁刺激治疗的频率不同将纳入对象分为低频组(n=45)和高频组(n=45)。采用磁刺激仪对S3神经根进行磁刺激治疗,低频组采用5 Hz,高频组采用15 Hz,每日治疗2次,连续治疗6 d休息1 d,7 d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8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距首次排尿时间、距建立反射性排尿时间、平均残余尿量以及距残余尿量<100 mL时间等排尿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Neurogenic Bladder Symptom Score,NBSS),对比两组患者膀胱初始尿意容量、最大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等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高频组距首次排尿时间、建立反射性排尿时间、平均残余尿量和距残余尿量<100 mL时间均明显低于低频组(P<0.05),治疗后高频组NBSS评分明显低于低频组(P<0.05),治疗后高频组膀胱初始尿意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均明显高于低频组(P<0.05),高频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低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频率高频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有差异,15 Hz频率的磁刺激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增加膀胱最大容量,改善尿流动力学。
张晓鸽蔡西国辛玉甫
关键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膀胱功能
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54例
2005年
肩周炎是以肩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9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经X线片及体格检查确诊为肩周炎(按照1991年全国第2届肩周炎学术研讨会的诊断标准),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男18例,女36例;年龄41~69岁;左肩16例,右肩38例;病程15d~2年。对照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43~68岁;左肩19例,右肩25例;病程20d~1.5年。
丁志进辛玉甫
关键词:肩周炎治疗组病程综合疗法主要症状肩痛
烟酸对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流状态和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烟酸对脑梗死(ACI)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流状态、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ACI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支架置入术+术后常规治疗)与观察组(43例,给予支架置入术+术后常规治疗+烟酸静脉滴注),比较两组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及随访90 d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颈总动脉血流速度、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52.47±4.59)cm/s、(52.84±3.48)cm/s、(45.78±4.13)cm/s,均大于对照组的(48.86±4.27)cm/s、(49.62±3.26)cm/s、(41.74±3.97)cm/s,颈总动脉阻力指数、颈内动脉阻力指数、椎动脉阻力指数分别为(0.62±0.04)、(0.60±0.06)、(0.59±0.07),均小于对照组的(0.68±0.07)、(0.65±0.05)、(0.63±0.08)(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为(6.69±1.15)分,低于对照组的(7.86±1.47)分,BDNF、NGF分别为(5.27±0.89)μg/L、(146.82±12.74)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4.32±0.77)μg/L、(133.76±14.27)μg/L(P<0.05);随访90 d,观察组mRS评分为(2.67±0.61)分,低于对照组的(3.17±0.57)分(P<0.05)。结论术后加用烟酸可提高ACI介入治疗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善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
王丽赵梓喆辛玉甫黄丽娜
关键词:烟酸脑梗死脑血流介入治疗支架置入术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4
2020年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进行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PNF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稳定性指数(ST)、Berg平衡量表(BBS)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分别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稳定性、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MBI、ST指数、BBS、TUGT分别为(65.33±9.09)分、(32.26±3.78)、(34.97±3.31)分和(23.82±4.04)s,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各项指标与组对照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PNF训练可显著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辛玉甫张晓鸽赵智伟孙守琦马明孙武东许如炜
关键词:PNF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