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庆丰

作品数:45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脊髓
  • 16篇颈椎
  • 12篇腰椎
  • 10篇手术
  • 10篇椎管
  • 10篇颈椎病
  • 8篇椎管狭窄
  • 8篇狭窄症
  • 7篇术后
  • 7篇髓型
  • 7篇椎管狭窄症
  • 7篇后路
  • 7篇脊髓型
  • 7篇脊髓型颈椎病
  • 6篇中毒
  • 6篇脊髓损伤
  • 6篇氟中毒
  • 5篇手术治疗
  • 5篇退变
  • 5篇节段

机构

  • 42篇天津市人民医...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荆州市中心医...

作者

  • 45篇申庆丰
  • 30篇夏英鹏
  • 28篇徐天同
  • 27篇田融
  • 13篇张学利
  • 9篇夏刚
  • 7篇李辉南
  • 7篇贾宇涛
  • 7篇江汉
  • 6篇于斌
  • 5篇孙天威
  • 5篇张黎龙
  • 4篇李会明
  • 4篇刘岩
  • 3篇张宇
  • 2篇田成瑞
  • 2篇万军
  • 2篇宋海峰
  • 2篇张庆俊
  • 2篇高军伟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天津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全板减压术后顽固下腰痛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分析腰椎全板切除术后残留下腰痛的原因,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0年作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69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下腰痛程度进行评分,根据手术前后下腰痛程度的变化将病例分为无残存下腰痛(lowbackpain,LBP)组和残存LBP组,针对术前的临床和影像学参数,使用软件包SPSS13.0进行对数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残存下腰痛的临床预测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两组间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腰椎前突角、腰椎活动度和手术减压范围与术后残存下腰痛密切相关。残存LBP组患者术前腰椎生理前突和活动度分别为(22.27°±3.12°)和(22.91°±2.31°),显著低于无残存LBP组患者的腰椎前突和活动度(37.23°±2.19°)和(31.66°±1.52°),P值分别为0.000和0.002;而残存LBP组的减压节段(2.77±0.19节)明显高于无残存LBP组(1.70±0.10节),P值为0.000。[结论]对于术前腰椎前突减小,腰椎活动度下降的椎管狭窄症患者单纯施行多节段的腰椎全板减压容易导致术后顽固性下腰痛的出现,应引起作者重视。
夏英鹏徐天同申庆丰张宇田融江汉张学利
关键词:下腰痛椎板减压术腰椎管狭窄症
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41例
2017年
目的探讨经后路行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F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因双侧LFS行经腰椎后路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的41例患者,手术前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测量手术前后椎间隙的前高、后高及腰1(L1)~骶1(S1)角,计算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椎间隙前高、后高及L1~S1角的变化。结果 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2±2.4)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降低,椎间盘前、后高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L1~S1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行双侧关节突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LFS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罗干孙天威李广田融徐天同申庆丰
关键词:腰椎椎间孔狭窄
颈后路椎板减压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合并神经根受压的混合型颈椎病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58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男31例,女27例;年龄41~72岁,平均52.7岁。病程3~15年,平均5.4年。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7.8±1.3)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8±1.7)分。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37例,椎体后缘骨赘形成11例(骨赘椎管占有率为51.7%±18.1%),颈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10例。颈椎曲度为(—5.5±12.5)°。螺钉固定节段:C3~7 29例,C4~7 19例,C3~6 10例;共切开椎间孔135个,平均每例2.33个。结果手术时间167~260 min,平均204 min;术中出血量为210~378 m L,平均273 m L。术中无椎动脉、神经根损伤发生。术后1例发生皮下血肿,8例轴性疼痛;均无颈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4.3年,平均3.4年。术后2年,JOA评分为(14.1±1.7)分,显著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72,P=0.000);JOA评分改善率为68.5%±21.9%。VAS评分为(2.1±1.1)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68,P=0.000)。影像学复查示,1例邻近节段发生退变,但未出现临床症状;随访期间无螺钉松动、无假关节形成。术后5 d及2年颈椎曲度分别为(13.6±5.1)、(13.2±4.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11例骨赘椎管占有率为36.5%±10.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1,P=0.000);随访期间骨赘残余压迫逐渐吸收。结论对脊髓合并神经根受压的混合型颈椎病,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术中扩大椎板切除(椎板切除和椎间孔切开)能充分缓解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侧块螺钉内固定在纠正颈椎曲度的�
方钊田融孙天威贾宇涛徐天同申庆丰夏刚刘洋李会明
关键词:颈椎退变混合型颈椎病颈椎曲度
氟骨病颈椎管狭窄症术后血肿致脊髓损伤的诊治对策
2013年
目的分析氟骨病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cervicalcanalstenosis,FCCS)术后血肿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总结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expansivelaminoplasty,ELOP)治疗的FCCS患者329例。18例患者术后2周内出现神经症状恶化,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5~73岁,平均56.9岁。确诊时间为术后1~5d,通过复查MRI确定损伤原因均为血肿形成(发生率为5.47%),一经确诊立即局部穿刺减压,俯卧位制动,及时行二次手术探查和脊髓减压。结果18例患者神经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恢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前为(7.44±1.25)分,术后12个月为(12.6±2.1)分。对脊髓损伤确诊时间和二次手术前后JOA评分改善量绘制散点图,建立直线相关方程Y=6.2407—0.7778X(F=9.89,P〈0.01),两者存在线性负相关,获得早期治疗的患者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延迟治疗的患者。结论血肿压迫是FCCS患者术后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术中严格止血、术后交替双侧卧位是有效的预防方法,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夏英鹏申庆丰徐天同李辉南
关键词:脊髓损伤颈椎管狭窄症
慢性氟中毒大鼠脊髓白质损伤及短期脱氟后恢复的实验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大鼠脊髓白质的损伤及其机制及短期脱氟治疗后脊髓白质损害的恢复情况。方法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高氟组饮氟化水(200mg/L);高氟对照组饮蒸馏水;脱氟组先饮氟化水(200mg/L),12周后改为蒸馏水;脱氟对照组饮蒸馏水,实验期24周。分别于第4、8和12周测定4组大鼠尿氟含量,于第16、20、24周测定脱氟组和脱氟对照组尿氟含量,并在上述各个时间点应用BBB的评估标准及斜板试验分别对大鼠的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估。12周时将高氟组和高氟对照组大鼠处死。脱氟组改饮蒸馏水,24周时将脱氟组及脱氟对照组大鼠处死,所有大鼠均取颈脊髓备电镜观察;取上胸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MBP的表达;取下胸髓行免疫印迹检测MBP蛋白的含量。结果大鼠饮高氟水8周后,高氟组大鼠BBB评分及斜板试验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BBB评分(19.8±4.1)分比(17.0±3.9)分];斜板试验[(56.2±4.2)。比(60.1±4.0)°,P〈0.01],脱氟组与高氟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善;电镜检查发现高氟组大鼠脊髓白质呈慢性损害病理改变,脱氟组大鼠脊髓已经发生的慢性损害未见恢复;高氟组大鼠脊髓组织中MBP与高氟对照组比较表达显著降低;而脱氟组大鼠与高氟组MB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氟中毒可以造成大鼠脊髓功能的损伤,与氟中毒造成脊髓白质脱髓鞘有关,短时间脱氟治疗后,该损伤不能恢复。
申庆丰田融李辉南徐天同夏英鹏
关键词:脊髓损伤中毒
腰椎术后综合征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某医院脊柱外科科自2003.6~2006.9共发生腰椎术后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患者36例,通过对发病原因、治疗对策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FBSS绝大多数是可...
徐天同夏英鹏贾宇涛申庆丰田融
关键词:腰椎术后综合征发病机制再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在颈椎疾患治疗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评价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the plate cage benezech implant,PCB)的优越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6年8月,针对20例颈椎疾患患者采用PCB内固定治疗,术后行3-32个月的随访。结果按照JOA评分,术前评分为8-13分,平均9.8分,术后评分为12-16分,平均14.8分,术后改善率为84.6%。平均手术时间104 min,对比同期56例颈前路单节段椎间盘切除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间131 min,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出现医源性颈髓损伤、颈椎失稳、固定物松动现象,术后6个月CR平片示植骨融合良好。结论PCB是集融合器的优越性与钢板的安全性于一体的假体,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使颈椎正常生理性能得以维持。可以作为治疗包括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退行性颈椎失稳的一种选择。
张黎龙田融申庆丰夏刚李会明刘岩田成瑞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器
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后脊髓损伤的原因与对策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分析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FTCS)术后脊髓损伤(PSCI)的原因,总结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2006至2009年全椎板减压术治疗的FTCS患者192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恶化16例,1例为术中脊髓损伤排除在外,余15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确诊时间术后1~14d,通过MRI确定损伤原因为血肿形成(A组6例)和脑脊液漏压迫(B组9例),一经确诊立刻穿刺抽液减压,及时二次手术探查伤口,脊髓减压.结果 15例患者神经功能均获得恢复,JOA评分由二次手术前的(3.0±1.1)分增长到二次手术后12个月时的(7.7±1.4)分(P<0.05).对PSCI确诊时间和二次手术前后JOA评分改善量建立直线方程y=4.7539-0.1875X(F=14.0107,P=0.0025),存在线性负相关,早期治疗的病例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延迟治疗的病例.结论 血肿压迫和脑脊液漏是FTCS患者PSCI的主要原因,术中严格止血、硬膜外覆盖物的使用,以及术后合理的负压引流都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夏英鹏李辉南于斌申庆丰徐天同
关键词:氟骨症胸椎椎管狭窄脊髓损伤
腰椎椎体后缘骨软骨病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骨软骨病(osteochondrosis oflumbar posterior vertebral edge,OLPV)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8月-2003年8月间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OLPV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在后路充分减压基础上选择性行间盘、后突骨块或问盘+骨块切除,1例伴腰椎失稳且减压范围较大者行椎弓根内固定并椎间植骨。[结果]41例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完全或明显改善,仅4例部分残留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术后病理均提示符合骨软骨病特点;随访5~8年(平均6.8年),6例诉偶有腰痛但程度多较轻未影响日常生活;全部病例未见腰椎失稳表现;内固定组未出现螺钉松动、拔出。患者术前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为(14.73±2.06)分,术后3个月时评分(27.144-4.13)分,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终末随访时为(26.584-2.23)分,与术后3个月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终末随访时手术满意程度:优35例,良3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2.7%。[结论]OLPV主要表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但又有其自身特点;影像学特别是CT检查在诊断及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神经压迫严重或伴有髓核疝出时需尽早手术治疗;术中需在充分显露并尽可能保证脊柱稳定性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切除致压物,通常无需内固定或植骨融合。
张宇孙振辉夏英鹏申庆丰于斌崔子健张学利
关键词:腰椎软骨结节骨软骨病后路减压
腰椎全板减压术后顽固下腰痛的原因分析
夏英鹏徐天同申庆丰张宇田融江汉张学利
针对腰椎管狭窄症椎板减压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远期随访取神经系统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但是手术后残存下腰痛成为困扰脊柱外科医生的难题,而且缺乏相应的手术前预测因素方面的研究。本项回顾性研究通过对存在顽固术后下腰痛患...
关键词:
关键词:减压术下腰痛腰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