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利
- 作品数:128 被引量:826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手术结合中药针灸辨证施治对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选择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28例,其中完全截瘫11例,不完全截瘫17例。分别对其进行西医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中医汤药加减及针灸辩证治疗。结果:不完全截瘫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没有遗留明显肢体功能障碍;完全截瘫病人中4例恢复良好,仅遗留轻微感觉障碍;剩余7例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尽可能减少术后创伤反应,促进骨愈合,提高康复效率,且疗效显著,值得探讨应用。
- 及宁张学利闫振兴闫立华胡炜袁建军
-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
- 冻存鼠胚神经干细胞异体移植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 陈君张学利江汉田成瑞刘蕊郑晓莉
- 应用冻存鼠胚神经干细胞异体移植于脊髓损伤的大鼠,通过观察其肢体恢复情况并与同样条件下进行异体移植的雪旺细胞组、传代培养神经干细胞组及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证实冻存鼠胚神经干细胞为移植效果好、来源方便的神经细胞移植物。为临床...
- 关键词:
- 关键词:胚胎神经干细胞低温冻存异体移植脊髓损伤
- 天津市553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0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天津市颈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天津市14家二级以上的医院在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脊髓损伤患者553例,占同期脊髓损伤患者895例的61.8%,年龄11~90岁,平均48岁,其中≥50岁者275例(49.7%)。交通事故是年轻(52.2%)及中年(43.1%)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和重物砸伤在30~49岁年龄段内比较常见,50岁以上患者跌倒(49.1%)是主要致伤原因。其中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好发部位以C5(40.5%)和C4(29.5%)多见,颈脊髓损伤程度与年龄(P<0.05)有一定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症与年龄(P<0.05)、手术与否(P<0.01)、颈脊髓损伤程度(P<0.01)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颈脊髓损伤在脊髓损伤中比较常见,患者年龄较大,不同年龄组主要致伤原因有所差异,临床应重视各种并发症发生,综合防治颈脊髓损伤。
- 焦新旭冯世庆王沛张学利邓树才姜文学王景贵于铁强
- 关键词:颈脊髓损伤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并发症流行病学
- 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首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髋部骨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观察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髋部骨密度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TKA手术治疗的重度OA患者51例(102膝),双膝置换间隔期> 180 d,患者TKA手术前后均行骨密度检查,统计首次TKA手术前骨量减低(腰椎、股骨颈、髋部任一区域)、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对首次TKA手术前后骨密度改变与BMI、膝关节活动度、随访时间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1例重度OA患者中首次TKA手术前骨量减低22例(43. 1%)、骨质疏松14例(27. 5%);术后分别为20(39. 2%)、18例(35. 3%);首次TKA手术前后重度OA患者骨量减低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P均> 0. 05。首次TKA手术前后重度OA患者全髋骨密度(T值)分别为-1. 343±1. 385、-1. 437±1. 302,手术前后相比,t=2. 481,P=0. 016;股骨颈骨密度分别为(0. 793±0. 144)、(0. 808±0. 169) g/cm2,手术前后相比,t=2. 049,P=0. 046。首次TKA手术前重度OA患者全髋T值、关节活动度、BMI、手术间隔时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均不是TKA手术后骨密度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5)。结论 TKA手术后重度OA患者全髋及股骨颈骨密度降低;膝关节活动度、BMI、手术间隔时间、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不是TKA手术后骨密度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
- 任志帅江泽华张学利崔子健张黎龙朱如森曹泽岗阚顺利
- 关键词: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全膝关节置换术
- 显微镜下高速磨钻减压与传统咬骨钳减压在颈椎病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高速磨钻浅行性减压与传统卡尔松咬骨钳减压在治疗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前路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3例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采取显微镜下经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术中配合使用高速磨钻浅行性减压切除骨赘23例(观察组),使用卡尔松咬骨钳咬除骨赘20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于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上肢放射性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指数)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评价颈椎神经功能。术后随访,观察声音嘶哑、吞咽不适、脑脊液漏及食管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1.2±0.4)年,两组末次随访时的上肢疼痛VAS、N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升高(P均<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的VAS、N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各有4例出现吞咽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出现脑脊液漏和食管瘘。结论 在颈前路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所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时,采用显微镜下浅行性高速磨钻减压能完整切除骨赘,更彻底地消除神经受压因素,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卡尔松咬骨钳减压。
- 马钧峰汪伟江泽华龙明星袁建军张学利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 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及治疗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68例颈髓损伤患者按是否并发低钠血症分为低钠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年龄、损伤平面、损伤程度、合并颅脑损伤、合并感染及使用呼吸机,同时分析低钠血症的治疗。结果:不同颈髓损伤平面、损伤程度、合并颅脑外伤、合并感染及是否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各项比较及各组别之间低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低钠血症患者经限制水摄入量和适量的补钠治疗,低钠症状1~2周内改善。结论: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与颈髓损伤的平面、损伤程度、合并颅脑损伤、合并感染及使用呼吸机相关。限制水摄入量和适当补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李辉南张学利
-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低钠血症
- 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背景: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但目前尚无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验证其有效性。目的: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验证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自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由中国国内13家大中型医院联合参与,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设计,按照3︰1的比例纳入试验组(口服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颈舒颗粒)360例,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20例。两组受试者按连续4周,每日3次,每次1袋的剂量口服试验药物或安慰剂,分别在服药后第2周和第4周接受访视,主要疗效指标为疼痛评分(0~100分),观察治疗后疼痛评分变化值及变化率,同时复查相关检验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以评价试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神经根致压物性质(软压迫、硬压迫及混合压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完成研究病例数386例,其中试验组299例,对照组87例。试验组、对照组分别有359例和120例进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有299例和91例进入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有358例和117例进入安全性分析集(safety analysis set,SAS)。PPS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基线VAS评分分别为(49.3±7.0)分和(50.1±7.3)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4周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VAS评分较基线的下降值分别为(12.9±13.5)分和(22.7±15.1)分,变化率分别为26.52%±27.66%和45.71%±30.10%,与基线比较,各组的前后差异以及变化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两组VAS评分下降值和变化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AS分析结果类似。亚组分析显示,对于软性压迫者,试验组的VAS评分下降值和变化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缓解神经根性疼痛方面有效,特别是对于软性压迫的病例�
- 陈峰胡建华邱贵兴常晓孙天胜杨惠林沈慧勇童培建柴益民张学利张伟滨杨志东姜宏潘亚林朱天亮何承建
- 关键词:颈椎病中成药
-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
- 2007年
- 孙天威张学利
- 关键词:体外构建构建组织工程同种异体软骨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软骨基因修饰细胞
- 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ATCS)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ATCS患者30例,参照Lee ATCS分型:脑脊膜膨出修复术后2例、终丝紧张13例、脂肪瘤形成12例、脊髓裂2例、蛛网膜粘连1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显微镜下去栓系手术,对主要症状的缓解、并发症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9年。以腰痛为主要症状患者恢复最佳,优良率为93.8%,其他症状患者分别为下肢麻木疼痛83.3%、下肢运动障碍75%、大小便功能障碍50%,各症状组之间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u检验,P<0.05)。Lee分型各组术后疗效:终丝紧张和脂肪瘤形成组疗效分别为92.3%、91.7%,明显高于其他各组(u检验,P<0.05)。并发症情况:脑脊液漏2例,强化缝合后自然愈合;硬膜外血肿1例,急诊手术血肿清理,术后效果良。术后2年脊髓再栓系1例,保守治疗,效果差。结论:ATCS手术效果一般较为满意,终丝紧张或脂肪瘤形成,主要症状为腰痛者效果最佳,既往手术脑脊膜修复或者去栓系组且术中发现广泛蛛网膜粘连组术后效果最差。
- 刘健民朱如森张学利
-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成人显微手术
- 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0
- 2011年
- 目的:统计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5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在急性期发生早期并发症分为两组,对可能影响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脊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手术情况及急性期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期发生早期并发症者178例,发生率为19.9%,两组间在发病年龄、脊髓损伤程度和损伤节段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高龄、损伤程度重以及高位脊髓损伤是合并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性别、急性期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手术与否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期脊髓损伤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高龄、损伤程度重以及高位脊髓损伤患者易合并早期并发症,在脊髓损伤急性期需综合防治,降低其发生率。
- 李景伟冯世庆焦新旭于铁强张学利邓树才姜文学王景贵
- 关键词:脊髓损伤早期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