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
- 作品数:80 被引量:319H指数:9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原位胃代膀胱与原位回肠代膀胱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比较胃、回肠原位代膀胱术后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从2001年3月至2008年5月84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原位胃、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镜检查结果。其中,胃代膀胱44例,回肠代膀胱40例。结果随访4~78个月,所有患者经尿道排尿,未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肾功能正常,无肾积水、输尿管扩张。胃代膀胱:容量290~530ml,平均395ml,排尿间隔时间2~4.8h,平均3.2h,最大尿流率12.8~26.2ml/s,平均18.4ml/s,充盈期膀胱压5~15cmH2O,平均10cmH2O;44例白天均能自控排尿,夜间遗尿8例,8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尿道灼痛;残余尿10~110ml,平均36ml;尿pH4.5~6.7,平均5.8;尿路感染13例;膀胱镜检查见胃黏膜光滑平整、色泽稍苍白,未见溃疡。回肠代膀胱:容量350~550ml,平均426ml,排尿间隔时间2~4.6h,平均3.4h,最大尿流率13.5~26ml/s,平均18.8ml/s,充盈期膀胱压6~15cmH2O,平均10cmH2O,40例白天均能自控排尿,夜间遗尿5例,残余尿10~150ml,平均38ml,尿pH6.0~7.2;尿路感染35例次,其中4例拔除尿管后出现上尿路感染、高热。膀胱镜检见较多肠黏液,肠黏膜光滑平整、色泽稍苍白,未见溃疡。结论胃、回肠原位膀胱均能获得较满意的贮尿功能,多数患者术后能满意控尿。术后各相关生理指标基本正常。回肠代膀胱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明显多于胃代膀胱,胃代膀胱术后尿pH降低可致尿道灼痛。
- 汤召兵苟欣王明何卫阳陈在贤刘朝东
- 关键词:膀胱癌尿动力学
- 嗜铬粒蛋白A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蔡运林王明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2A型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总结我院收治的2例MEN2A型的诊治经验。结果 B超、CT及实验室检查发现甲状腺髓样癌及嗜铬细胞瘤,2例均诊断为MEN2A型,予以手术切除肿瘤。结论 MEN2A型的诊断主要依赖相应的B超、CT及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 李戈王明苟欣刘朝东邓远忠汤召兵何卫阳李杰
- 关键词: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嗜铬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
- 高能冲击波对人体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影响和立体定量研究被引量:2
- 1995年
- 高能冲击波(HESW)处理人体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和人体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后,发现两种肿瘤细胞线粒体肿胀扩张,嵴扭曲变形;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TCC之核染色质溶解,严重者核膜破裂,核内容物外溢。用电镜图象的立体定量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HESW与各组肿瘤细胞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HESW电压越高,肿瘤受损越重,相同条件HESW处理后TCC比SGC-7901受损更为显著。本实验说明HESW主要损害肿瘤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干扰其功能和代谢;HESW能量大小与肿瘤受损程度有关;HESW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 王明何梓铭
- 关键词:高能冲击波肿瘤细胞膀胱肿瘤超微结构
- 膀胱结肠瘘诊治3例报告
- 目的探讨膀胱结肠瘘的诊治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结肠瘘患者的诊治资料。3例均为男性。病因为结肠癌1例及结肠憩室炎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粪尿、气尿及反复尿路感染。通过CT确诊2例、膀胱镜确诊1例。3例全部...
- 何卫阳苟欣肖明朝王明汤召兵
- 关键词:膀胱瘘肠瘘
- 文献传递
- 23例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总结睾丸原发恶性淋巴瘤的诊治经过,同时对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分析1983年7月至2009年12月到本院就诊并有完整随访的睾丸原发淋巴瘤患者共23例。结果 23例患者均接受睾丸切除术。16例患者在术后接受化疗,其中4例患者行阴囊和对侧睾丸放疗;3例患者接受放疗,2例患者接受了中医治疗,另2例患者未接受进一步治疗。15例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不确定(CR/CRu),4例部分缓解(PR),1例稳定(SD)。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是39.7%和28.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和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应采取综合治疗,建议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预防性鞘内注射及对侧睾丸的预防性照射可明显减少肿瘤复发。
- 何卫阳李丹苟欣王明邓远忠
- 关键词:睾丸淋巴瘤预后
-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与膀胱肿瘤的研究进展
- 2007年
- 近年来,有关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的新近临床研究是一大热点。随着对PSCA的广泛研究,发现它在膀胱癌、前列腺癌及部分消化道肿瘤表达,与其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PSCA的作用和功能是多样化、复杂化的。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综合论述PSCA在膀胱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程宗勇王明
- 关键词:前列腺干细胞抗原膀胱肿瘤
- 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肾结石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运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肾结石(MPCNL)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超声引导对30例肾结石患者共31只肾进行MPCNL治疗的资料。结果:30例患者肾穿刺成功率96.8%(30/31),满意放置导管造瘘成功率93.5%(29/31)。全部病例术后解除结石梗阻。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肾结石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邓远忠苟欣涂波何卫阳王明唐伟傅劲草尹志康
- 关键词:肾结石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
- 雄性大鼠脊髓损伤对生殖系细菌感染及IL-1、TNF-α、SOD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雄性大鼠前列腺、附睾、睾丸细菌感染及IL-1、TNF-α、SOD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8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喂养1、2、4、8、16 d,2组均于每个时间点摘取8只大鼠的前列腺、附睾、睾丸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前列腺、附睾细菌培养阳性数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的检出率高于其他细菌;睾丸IL-1、TNF-α表达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间以术后第4天表达水平最高(P<0.05);SOD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大鼠前列腺、附睾易受到以大肠杆菌为主的细菌感染,睾丸炎性反应增强,生殖系抗氧化反应可能很弱。
- 杨春林王明邓远忠田禄海
- 关键词:脊髓损伤生殖系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
- 美洛昔康对铝过负荷致雄鼠生殖损害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对慢性铝过负荷所致雄性大鼠生殖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大鼠分为5组,每组6只,即正常对照组、铝负荷组[葡萄糖酸铝Al3+200 mg/(kg.d)灌胃]、美洛昔康组[美洛昔康3 mg/(kg.d)灌胃]、铝负荷+小剂量美洛昔康组[葡萄糖酸铝Al3+200 mg/(kg.d)+美洛昔康1 mg/(kg.d)灌胃]及铝负荷+大剂量美洛昔康组[葡萄糖酸铝Al3+200 mg/(kg.d)+美洛昔康3 mg/(kg.d)灌胃]。每周给药5 d,连续20周后处死大鼠取出睾丸附睾称质量,分别计算每只大鼠睾丸、附睾系数(脏器质量/体质量);HE染色观察睾丸附睾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美洛昔康组、铝负荷组、铝负荷+小剂量美洛昔康组、铝负荷+大剂量美洛昔康组大鼠体质量均值分别是572.2、568.8、451.8、552.3、565.7 g,睾丸质量均值分别是4.92、4.91、4.07、4.65、4.86 g,附睾质量均值分别是1.36、1.33、1.12、1.25、1.32 g,铝负荷组大鼠的体质量、睾丸及附睾质量明显降低(P<0.05),美洛昔康组、铝负荷+大剂量美洛昔康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铝负荷+小剂量美洛昔康组大鼠体质量降低无显著意义(P>0.05),但睾丸附睾质量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5组间睾丸附睾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见铝负荷组曲细精管的生精上皮明显变薄且几乎看不到精细胞、在曲细精管腔内精子数量很少或没有;铝负荷+大剂量美洛昔康组在曲细精管内见大量的各级精细胞及精子;美洛昔康组见睾丸的组织学形态完全正常。铝负荷组大鼠睾丸组织COX-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美洛昔康可明显抑制COX-2蛋白表达,大剂量美洛昔康(3 mg/kg)组抑制效应更明显(P<0.05)。结论 美洛昔康具有改善铝所致的生殖损害的潜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汤召兵苟欣王明何卫阳刘朝东邓远忠
- 关键词:美洛昔康铝过负荷生殖损害睾丸环氧化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