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流
  • 5篇血流动力学
  • 4篇心脏
  • 3篇心脏瓣膜
  • 3篇麻醉
  • 3篇瓣膜
  • 2篇低血容量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旁路
  • 2篇心肌
  • 2篇心脏瓣膜替换
  • 2篇心脏瓣膜置换
  • 2篇血容量
  • 2篇移植术
  • 2篇哌库溴铵
  • 2篇围术期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旁路
  • 2篇瓣膜替换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梁孝平
  • 6篇卿恩明
  • 3篇谭玲
  • 3篇卢家凯
  • 3篇王成彬
  • 3篇闵龙秋
  • 3篇王慧敏
  • 2篇王学勇
  • 2篇王义军
  • 2篇董秀华
  • 2篇任发成
  • 2篇王嵘
  • 2篇左云霞
  • 1篇吴宪宏
  • 1篇谭洁芳
  • 1篇窦云凌
  • 1篇李书闻
  • 1篇邓天忠
  • 1篇左云霞
  • 1篇闫旭明

传媒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1999
  • 2篇1996
  • 2篇199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咪唑安定对心脏功能正常和不全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1996年
采用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观察单独应用咪唑安定后30分钟内心功能不全的瓣膜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正常心脏功能患者对比,以作为临床应用时的参考。资料和方法 (1)患者的选择和准备:观察分两组,甲组随机选择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病变、心功能Ⅱ~Ⅲ级的成年患者11例;乙组随机选择无心脏病疾患、心功能正常的患者1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常规术前用药。患者连接心电图机和脉搏仪。
谭玲闵龙秋左云霞梁孝平
关键词:咪唑安定心脏功能血流动力学风湿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1
2006年
急性心肌梗死可诱发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使内环境严重紊乱,文献报告心肌梗死后1月内施行手术治疗死亡率高达15.8%,手术安全时限为心肌梗死后3月以后。近年来的观点认为,对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无PTCA适应症或PTCA失败后,应及时考虑施行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CABG),但麻醉处理上难度很大,风险极高。于2000年7月至2004年9月本院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1月内病人实施了CABG,本研究拟对其麻醉处理方案进行回顾性总结,以评价麻醉的效果。
王慧敏赵丽云王嵘梁孝平卿恩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麻醉处理病人应激反应
哌库溴铵对低血容量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1994年
成年杂种犬24只,随机分为二组:低血容量模型组 8只,低血容量实验组 16只,采用 GouldIm1000电脑监测仪创伤性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选用Desal休克模型法制造低血容量模型,放血后,放血量几乎为犬总血量的50%,两组犬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变,心电图出现T波倒置,ST段水平下移缺血性改变。有此基础上,低血容量实验组给40ug/kg的哌库溴铵,而低血容量模型组不给药,1小时内两组犬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改变,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来见加重,两组犬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因此,哌库溴铵对低血容量犬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考虑用于临床休克患者。
梁孝平闵龙秋左云霞谭玲
关键词:哌库溴铵低血容量血流动力学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的比较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对比观察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抑制作用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方法:50例瓣摸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30例,主要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为舒芬太尼;芬太尼组20例,主要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为芬太尼。对两组在麻醉诱导阶段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总用药量、麻醉过程稳定性以及麻醉恢复质量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循环的影响相似,芬太尼组的循环波动较舒芬太尼明显;舒芬太尼组在总药量为2.19±0.16μg·kg^-1的条件下,麻醉过程平稳,术中单次追加药物的次数显著少于芬太尼组;术后,舒芬太尼组病人循环进入稳定状态的时间显著早于芬太尼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停止使用呼吸机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早于芬太尼组。结论: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在瓣膜性心脏病麻醉中具有更强的有效性和更高的安全性,在麻醉过程中的平稳性,术后恢复质量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卢家凯卿恩明梁孝平王成彬李书闻汪晓南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
哌库溴铵对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1999年
该研究目的是观察哌库溴铵在心脏手术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哌库溴铵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特点。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8例,全部病人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待诱导用药20min后,静脉推注哌库溴铵0.08mg/kg。分别于用哌库溴铵前、用哌库溴铵后2,5,10,15和20min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所测量指标为:胸水指数(TFI);心室射血时间(VET);射血速率指数(EVI);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用体循环血管阻力计算尺计算:周围血管阻力(SVR);心脏指数(CI);心搏指数(SI)。结果显示:哌库溴铵给药后各个时间点与给药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1)。表明哌库溴铵在心脏手术麻醉中对受术者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梁孝平卿恩明窦云凌窦云凌
关键词:哌库溴铵血流动力学全身麻醉
温氧合血末次灌注心肌保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1996年
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期间,心肌保护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我院自1993年6月至1994年12月对心功能Ⅲ~Ⅳ级的心脏病手术病人,采用温氧合血主动脉根部末次灌注心肌保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选择80例术前心功能Ⅲ~Ⅳ级(按HYHA分级)心脏病人,需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冷晶体停跳液为对照组;温氧合血主动脉根部末次灌注的为温血组。两组的一般资料如附表。
谭洁芳夏杰华靳三庆梁孝平
关键词:心肌保护温氧合血
犬低血容量休克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为探讨失血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用14只犬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随失血量的增加,犬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均逐渐降低,周围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则逐渐升高。SV、CO对失血后反应最为敏感,且能反映失血性休克的严重程度。提示临床在大型手术,估计术中失血较多或需对失血性休克情况作出判断时,全面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必要的。
闵龙秋左云霞谭玲梁孝平
关键词:低血容量休克血流动力学
乌拉地尔与硝普钠在心脏瓣膜替换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该研究目的是观察乌拉地尔及硝普钠在心脏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乌拉地尔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特点。22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病人,出现体外循环后血压升高,分别应用乌拉地尔及硝普钠降压。在用降压药前;及用降压药后5min、10min、20min、30min、60min和手术结束时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所测量指标为:胸水指数(TFI);心室射血时间(VET);射血速率指数(EVI);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用体循环血管阻力计算尺计算:周围血管阻力(SVR)。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能降至临床满意程度,中心静脉压及外周血管阻力也显示有所下降;乌拉地尔用药组病人的心率在给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而硝普钠用药组病人的心率在给药后明显加快。本结果显示:乌拉地尔与硝普钠均可用于心脏手术中的血压控制,但乌拉地尔更宜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手术。
梁孝平卿恩明
关键词:乌拉地尔硝普钠血流动力学心脏瓣膜置换
低射血分数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术前合并低射血分数(EF)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自制OPCABG麻醉数据库,对我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2 379例OPCABG患者围术期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前EF<40%定义为低EF,将患者分为EF<40%组(n=2 224)与EF≥40%组(n=155)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分别以术后死亡、术后透析、术中室颤、术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及术中紧急中转心肺转流(CPB)为终点事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术前EF<40%组患者占所有患者的6.5%,经单因素分析,与术前低EF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心肌梗死史、术前室早、房颤、肝功能异常、室壁瘤、合并瓣膜病;经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术前低EF是术中室颤、IABP以及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是术中紧急中转CPB、术后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低EF分别是术中室颤、术中IABP及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董秀华卢家凯闫旭明卿恩明王义军任发成王成彬王学勇梁孝平王慧敏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功能低下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围术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麻醉科OPCABG围术期数据库,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2 379例OPCABG患者围术期资料,将与术中及术后10 d内死亡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患者32例,病死率为1.3%。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应用透析(P<0.01,OR=23.791)、术前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40%(P<0.001,OR=6.903)、术中室颤(P<0.025,OR=5.292)、急诊手术(P=0.009,OR=4.539)、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P=0.009,OR=4.488)、性别(P=0.018,OR=2.312)、术前心肌梗死史(P=0.025,OR=2.180)与年龄(P=0.027)为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女性病死率高于男性(男性19/1 830,女性13/5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应用透析(P<0.001,OR=26.141)、术前射血分数<40%(P<0.001,OR=8.436)、急诊手术(P=0.003,OR=5.039)与性别(P=0.026,OR=0.418)为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应用透析治疗、性别、术前EF<40%和急诊手术是OPCABG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围术期肾保护、积极维护心功能、提高急诊和女性OPCABG患者围术期处理水平,有利于控制OPCABG围术期病死率。
卢家凯董秀华卿恩明王义军任发成王学勇梁孝平吴宪宏王成彬王慧敏王嵘
关键词:术后病死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