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强

作品数:65 被引量:470H指数:1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9篇甲状腺
  • 31篇乳头
  • 31篇乳头状
  • 31篇乳头状癌
  • 26篇甲状腺乳头状...
  • 20篇腺癌
  • 20篇甲状腺癌
  • 15篇肿瘤
  • 15篇淋巴
  • 15篇甲状腺肿
  • 14篇淋巴结
  • 13篇手术
  • 13篇腺肿瘤
  • 13篇基因
  • 13篇甲状腺肿瘤
  • 11篇蛋白
  • 8篇淋巴结转移
  • 7篇甲基化
  • 6篇术后
  • 6篇启动子

机构

  • 65篇郑州大学第一...
  • 15篇学研究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市第七人...

作者

  • 65篇李红强
  • 59篇殷德涛
  • 38篇王勇飞
  • 17篇柳桢
  • 14篇唐艺峰
  • 11篇许建辉
  • 6篇朱浩
  • 6篇葛文明
  • 6篇曹胜利
  • 5篇陈亚丽
  • 5篇余坤
  • 3篇卢秀波
  • 3篇李香华
  • 3篇张淑利
  • 3篇张乐乐
  • 2篇潘晓培
  • 2篇张莹
  • 2篇刘洋
  • 2篇陈国
  • 2篇李明闯

传媒

  • 9篇中华内分泌外...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中国实用外科...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华耳鼻咽喉...
  • 5篇国际外科学杂...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2014 C...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4cm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选择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效益和风险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 研究和分析初次手术选择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1-4 cm甲状腺癌患者带来的效益和风险。方法 系统性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间因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病例,依据最新修订后的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ATA)指南,选取符合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4 cm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患者171例,依据原发灶的病理结果特点,评估病例中如果初次手术选择了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则最终可能需要二次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比例。结果 本组患者中,49%面临行二次手术的风险。结论 术前诊断为1-4 cm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患者如果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则面临行二次手术的风险,甲状腺医师及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权衡甲状腺全切除术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可能带来的获益和风险。
殷德涛张亚原韩飓王勇飞李红强柳桢苌群刚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诊手术手术室管理策略与建议被引量:23
2020年
当前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感染患者数量逐渐增加。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诊手术时的交叉感染是一项重要的防护工作。手术室作为医院重点部门,需协同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做好术前准备与评估、患者隔离性转运、术中管理及术后终末处置工作,同时制定相关防护流程。本文结合国家卫健委出台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诊治指南规范,提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诊手术的管理和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陈亚丽张淑利张增梅孙智慧赵海运张莹李红强殷德涛
关键词:急诊手术
T1-2N0M0期甲状腺癌行全甲状腺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必要性探讨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分析T1-2N0M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治疗术式的肿瘤复发再手术率,探讨全甲状腺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228例术前评估为T1-2N0M0期,行全甲状腺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临床资料。参考2015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评估如果选择行腺叶切除术或全甲状腺切除术,而不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能出现肿瘤复发的情况,并统计复发再手术率。结果如果选择行全甲状腺切除术不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肿瘤复发再手术率35.2%(19/54);如果选择行腺叶切除术不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肿瘤复发再手术率32.7%(54/165);两者总体肿瘤复发再手术率为33.3%(73/219)。结论选择T1-2N0M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时,参考ATA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可能会缩小手术范围,增加肿瘤复发再手术率。选择手术方式时应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根据肿瘤大小、包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保证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安全前提下选择更加合理的治疗术式。
李红强马润声唐艺峰苌群刚王龙龙殷德涛
关键词:全甲状腺切除术腺叶切除术
卷曲螺旋结构域67蛋白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67(CCDC67)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7例PT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CCDC67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57例PTC组织石蜡切片凋亡指数(AI)。结果CCDC67蛋白在PTC组织的表达率为43.86%(25/57),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96.49%,55/57),bcl-2蛋白在PTC组织表达率为57.89%(33/57),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5.79%(9/57)。CCDC67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因素中表达率有关(x^2=3.944、4.711、6.068、7.143,P=0.047、0.030、0.014、0.008)。bcl-2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因素中表达率差异有关(x^2=8.757、4.765、8.449,P=0.003、0.029、0.004)。CCDC67蛋白和bcl.2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相关(r=0.400,P=0.003)。PTC组织中CCDC67蛋白阳性表达组AI高于CCDC67蛋白阴性表达组(t=12.812,P=0.000)。结论CCDC67蛋白和bcl-2蛋白和PT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CDC67基因抑癌功能可能与其产物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殷德涛马润声李红强王勇飞雷梦园柳桢余坤张乐乐
关键词:甲状腺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CCDC67基因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癌旁组织中CCDC67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及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48例PTC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CCDC67的转录情况;同时对甲状腺癌细胞系(TPC-1、SW579)CCDC67基因的转录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TPC-1、SW579细胞系中,CCDC67mRNA表达均缺失.癌旁组织中均出现CCDC67mRNA的表达(100.0%,48/48),而在PTC中CCDC67基因mRNA表达明显下降为39.6%(19/48) (P<0.05).在PTC中,Ⅰ~Ⅱ期与Ⅲ~Ⅳ期的CCDC67mRNA表达率分别为60% (12/20)、25% (7/28);在有淋巴结转移的PTC中CCDC67mRNA的表达率为24.1% (7/29),在无淋巴结转移的PTC中CCDC67mRNA的表达率为63.2% (12/19);在病理分级Ⅰ级和Ⅱ级中,CCDC67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61.1%(11/18)和26.7%(8/30).以上各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CDC67mRNA表达的异常可能是引起CCDC67失活的原因,并可能与PT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殷德涛许建辉王勇飞李红强张艳江金花王庆端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RT-PCR
甲状腺癌21980例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66
2020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趋势变化。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新发甲状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数目、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甲状腺癌患者21980例,女16895例,男5085例(性别比例3.3∶1),年龄4~95(47.6±11.8)岁。除2012年外,女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均高于男性,两者发病年龄均呈随时间减小趋势(女性:Z=-2.703,P=0.007;男性:Z=-3.004,P=0.003)。女性25~39岁、男性20~39岁年龄段的患者占比呈增高趋势;两组中60岁以上患者占比均呈递减趋势(均P<0.05)。新发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绝大部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占98.5%(21645/21980)。新发PTC主要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74.8%,16189/21645),各类型及大小的肿瘤的构成比未见明显时间变化趋势(均P>0.05)。随着肿瘤长径的增加,中央区(Z=-2.205,P=0.027)及侧区(Z=-2.205,P=0.027)淋巴结阳性率逐渐升高。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建议加强相应年龄范围人群的筛查。新发甲状腺癌主要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其淋巴结转移和多灶性比例较高,治疗方法仍需慎重选择。
王龙龙李红强苌群刚李铄殷德涛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发病年龄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人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规律(中央区淋巴结无转移而颈侧区淋巴结有转移)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有侧区淋巴结转移的275例PT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跳跃性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发生率为13.1%(36/275),肿瘤位于上极(OR 2.780,95%CI 1.270~6.083;P=0.011),年龄(OR 1.077,95%CI 1.039~1.116;P<0.001),单侧癌(OR 2.459,95%CI 1.094~5.529;P<0.001)是PTC病人出现跳跃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预测跳跃性转移的最佳年龄界值为48.5岁(敏感度=0.556,特异度=0.753,曲线下面积=0.680,P=0.001)。跳跃性转移病人检出的中央区淋巴结个数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非跳跃性转移病人相比均较少。结论PTC病人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并不少见,对肿瘤位于腺体上极,年龄≥48.5岁,单侧癌的病人应仔细评估,必要时可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
席镤李红强柳桢王勇飞唐艺峰苌群刚殷德涛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940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6例,女性734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0∶3.6;年龄范围18~78岁,平均(45.5±10.6)岁。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癌灶长径、多灶性、BRAF^V600E基因突变、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以及腺外侵犯情况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患者397例(42.2%),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患者104例(11.1%)。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χ^2=24.485,P<0.001)、年龄<55岁(χ^2=8.100,P=0.004)、双侧癌灶(χ^2=5.006,P=0.025)、癌灶长径较大(Z=-0.016,P<0.001)、BRAF^V600E基因突变(χ^2=4.918,P=0.027)的患者CLNM阳性比例更高,在男性(χ^2=6.584,P=0.010)、双侧癌灶(χ^2=26.669,P<0.001)、癌灶长径较大(Z=-4.991,P<0.001)、腺外侵犯(χ^2=16.862,P<0.001)的患者中,LLNM阳性比例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091,P<0.001)、年龄(OR=1.551,P=0.010)、癌灶长径(OR=5.285,P<0.001)、BRAF^V600E基因突变(OR=1.648,P=0.038)是PTMC患者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OR=1.657,P=0.032)、双侧癌灶(OR=2.610,P<0.001)、癌灶长径(OR=7.420,P<0.001)、腺外侵犯(OR=2.611,P=0.005)是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癌灶长径在CLNM、LLNM风险评估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6、0.8 cm。结论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PTMC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时,建议预防性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并结合癌灶腺外侵犯情况综合考虑预防性清扫侧区淋巴结。
王龙龙李红强薛文秀李铄殷德涛
关键词:外科手术淋巴转移颈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诊手术手术室管理策略与建议被引量:36
2020年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感染患者数量逐渐增加。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诊手术时的交叉感染是一项重要的防护工作。手术室作为医院重点部门,需协同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做好术前准备与评估、患者隔离性转运、术中管理及术后终末处置工作,同时制定相关防护流程。本文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出台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诊治指南规范,提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诊手术的管理和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陈亚丽张淑利张增梅孙智慧赵海运张莹李红强殷德涛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急诊手术
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自尊、社会支持调查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究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自尊、社会支持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月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自尊(SSES)、社会支持(SSRS)评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SSRS量表总分(21.29±3.38)分,SSES总分为(51.91±4.56)分,均处于中等水平;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SSRS量表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各维度评分低于国内常模(t=6.350,3.593,46.47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女性、年龄>50岁、大专及以上、月收入>5000元、最近1个月内重大生活事件、SSRS评分>20分、外向是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自尊的影响因素(t=4.216,4.433,3.278,2.289,0.324,2.271,2.03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50岁、已婚、城镇、在职、SSES评分>40分、家庭功能良好、外向、社交活动频率≥3次/月是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t=4.023,7.355,2.079,3.457,2.001,7.028,4.011,3.451;P<0.05)。结论:(1)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自尊处于中等水平,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最近1个月内重大生活事件、SSRS评分、性格特点是影响其自尊的重要因素;(2)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社会支持不足,受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状况、居住地、SSES评分、家庭功能、性格特点、社交活动频率等因素影响;(3)现况调查能了解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自尊和社会支持水平现状,影响因素分析能掌握影响上述指标水平变化的原因,为临床展开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钱连连刘海强李红强
关键词:甲状腺外科手术自尊社会支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