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现亮

作品数:50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脑血
  • 6篇血管
  • 6篇血流
  • 6篇生物反馈
  • 6篇头痛
  • 6篇偏头痛
  • 6篇梗死
  • 5篇心电
  • 5篇缺血
  • 5篇脉搏波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4篇动脉
  • 4篇血小板
  • 4篇血性
  • 4篇卒中
  • 4篇无创检测
  • 4篇弥散
  • 4篇弥散张量
  • 4篇脑电

机构

  • 17篇广州医科大学
  • 14篇广州医学院第...
  • 12篇山东大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47篇李现亮
  • 26篇高庆春
  • 17篇傅贤
  • 14篇张波
  • 13篇张伟劲
  • 11篇崔才三
  • 11篇刘红英
  • 8篇李又福
  • 7篇吴丽
  • 7篇黄楚明
  • 6篇梁兵
  • 6篇黄如训
  • 4篇高聪
  • 4篇方燕南
  • 4篇王文君
  • 3篇任丽
  • 3篇蒲蜀湘
  • 3篇曾进胜
  • 3篇潘英
  • 3篇张爱武

传媒

  • 6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新医学
  • 2篇广州医药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4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CR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动态变化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周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的动态变化,以期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76例(卒中组)及同期入院的非脑卒中患...
李敏杜凤其李现亮高宝荣陈谋珠
137例头晕患者TCD血流变化特点被引量:3
2011年
头晕是神经科的常见症状,但病因比较复杂,常见的有前庭病变、全身系统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中,部分病因和发病机制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有一定关系,经颅多普勒(TCD)可以帮助观察这部分患者颅内、外相应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改善疗效。
陈秀梅梁兵黄楚明李现亮张伟劲高庆春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头晕脑血管狭窄
脑血流储备受损对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性疾病患者缺血性事件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血流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功能对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的影响。方法利用经颅多普勒和呼出气体CO2浓度监测系统,同步检测40名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或...
樊静张伟劲王文君许冰冰张波李现亮付贤刘红英杨荣坤陈秀梅高庆春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缺血性事件症状性性疾病
临界关闭压对于正常大鼠脑血流自动调节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内和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临界关闭压(critical closing pressure,CCP)对脑血流的调控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升压组和降压组各70只,除去手术失败的动物,完整采集数据升压组69只,降压组54只。分别以10-15 mm Hg为一级逐步升高、降低血压,同步记录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和有创血压,绘制自动调节曲线,并按照CCP理论计算CCP和血管面积阻力指数(resistance area product,RAP),分析血流动力参数之间,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压变化间的关系。结果动脉血压升高或降低过程中,正常大鼠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上、下限分别为(148.12±7.49)mm Hg、(62.96±3.34)mm Hg。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内,CBFV随动脉血压改变轻微,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CBFV随动脉血压升高明显增加(r=0.896,P=0.000),或随动脉血压降低明显减小(r=0.945,P〈0.001)。CCP变化恰好与CBFV相反,自动调节范围内随动脉血压改变明显,与平均动脉压呈明显正相关(升压r=0.967、降压r=0.969,P均〈0.001),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改变量明显减小。RAP也有CCP的类似趋势,但数值变化量不是很明显,只有降压过程自动调节范围内的改变量明显大于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结论大鼠脑血流调控过程中,自动调节有效范围内,脑血流的稳定与CCP和RAP密切相关,尤其是CCP。微动脉血管紧张度和微动脉直径变化共同参与了脑血流的调控。
王文君高庆春陈建文郭健张伟劲傅贤李现亮
关键词:脑血流临界关闭压经颅多普勒
眼睛动态检测系统在神经疾病定位诊断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光反射传导径路出现异常引起眼睛变化的特点,研究眼睛的动态检测对光反射传导径路出现异常的神经性病变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分析病例,在暗视条件下,应用本课题组设计的眼睛动态检测系统检测病例的瞳孔及其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是在左右两侧分别给予光刺激时,定量检测双侧眼的瞳孔变化情况。检测的特征值包括瞳孔初始直径(D0)、瞳孔收缩速度(V)等。根据其眼睛的动态变化情况,作出传导径路出现神经病变的定位分析。结果:病例的瞳孔大小和瞳孔对光反射都出现了异常现象,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病例C的左侧瞳孔明显小于右侧,左眼的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也消失;右眼直接对光反射存在、间接对光反射也存在。病例D的右侧瞳孔明显小于左侧,右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虽然幅度小,但存在;左眼直接对光反射存在,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结论:眼睛动态检测可起到对光反射传导径路异常的神经疾病定位分析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作用。
颜红金高庆春李现亮张永林
关键词:眼睛动态检测光反射神经疾病
血小板糖蛋白HPA-1和HPA-2基因多态性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人类血小板同种异型抗原系统-1(HPA-1)和HPA-2基因多态性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脑血栓形成患者108例及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日常查体者166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HPA-1、HPA-2多态性在两组中的分布频率。结果血小板糖蛋白基因HPA-1、HPA-2多态性在脑血栓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糖蛋白基因HPA-1、HPA-2多态性与脑血栓形成无相关性。
张涌王荫华崔才三李现亮黄萍汪运山
关键词:脑血栓形成血小板糖蛋白多态性
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研究概况
2005年
崔才三李现亮
关键词:运动障碍疾病不自主运动锥体外系疾病肌张力增高
生物反馈改变正常人群生理机能的非线性研究
目的 生物反馈对多种心身疾病有确切疗效,但其内在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同步记录生物反馈过程中脑电、心电的变化,并借助近似熵(ApEn)和交叉近似熵(Cross-ApEn)这一权威性非线性动力学参数评估方法,以探索生物反馈过...
张波傅贤吴丽刘红英李又福张伟劲李现亮高庆春
生物反馈改变正常人群生理机能的非线性研究
目的 生物反馈对多种心身疾病有确切疗效,但其内在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同步记录生物反馈过程中脑电、心电的变化,并借助近似熵(ApEn)和交叉近似熵(Cross-ApEn)这一权威性非线性动力学参数评估方法,以探索生物反馈过...
张波傅贤吴丽刘红英李又福张伟劲李现亮高庆春
关键词:生物反馈脑电心电近似熵
生物反馈改变正常人群生理功能的非线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借助近似熵(Ap En)和交叉近似熵(Cross-Ap En),研究生物反馈过程中脑电、心电的变化,从而发现生物反馈对机体的治疗机制。方法 60例健康受试者纳入研究,其中30例为生物反馈实验组,30例为正常对照组。以肌电生物反馈作为反馈方法,同时记录脑电和心电的变化,每次生物反馈刺激间隔3 d,作为一个生物反馈阶段,总共7个阶段。采集的数据进行近似熵和交叉近似熵的非线性研究。结果心电方面,随着实验进展,心电Ap En增高。脑电方面,脑电Ap En早期无明显变化,但在最后2次生物反馈阶段可见额叶脑电Ap En升高。当综合分析心电和脑电的关联时,每个生物反馈阶段的EC值[脑电(EEG)和心电图(ECG)之间的Cross-Ap En值]均不同程度地升高,在第3和7实验阶段有2个明显的高值。结论该实验观察生物反馈过程中2种生理学指标的变化,同时通过一种新的数学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生物反馈能够同时影响心电生理和脑电生理系统,使2个系统表现出更加良好的神经网络协调性和自我组织的整合能力,揭示生物反馈潜在的治疗机制。
张波傅贤吴丽刘红英李又福张伟劲李现亮高庆春
关键词:生物反馈脑电心电近似熵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