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汉杰

作品数:21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6篇颅内
  • 6篇CT
  • 3篇切除
  • 3篇肿瘤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颅内疾病
  • 2篇动静脉
  • 2篇动静脉畸形
  • 2篇血管
  • 2篇血肿
  • 2篇造影
  • 2篇入路
  • 2篇手术入路
  • 2篇术中观察
  • 2篇内血肿
  • 2篇脓肿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机构

  • 2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淮南市第一人...
  • 1篇淮北矿务局职...
  • 1篇安徽省定远县...

作者

  • 21篇李汉杰
  • 9篇冯春国
  • 6篇李长元
  • 6篇徐培坤
  • 5篇李志强
  • 4篇杨次文
  • 3篇王远兴
  • 3篇赵兵
  • 2篇马洪立
  • 2篇孟庆勇
  • 2篇余永强
  • 1篇郑慧
  • 1篇秦怀海
  • 1篇韩结乐
  • 1篇张循善
  • 1篇朱永正
  • 1篇王晓健
  • 1篇程瑞兴
  • 1篇吴正友
  • 1篇李志范

传媒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安徽医学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功能性和立体...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解剖与临床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5篇199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疾病X刀治疗后脑水肿临床分析
1998年
徐培坤孟庆勇李汉杰余永强赵兵
关键词:放射性脑水肿颅内疾病X刀病灶体积
CT脑立体定向计算机方法的研究
1990年
用CT引导脑立体定向术,可使直接可见颅内靶点定位代替传统X线“不可见”靶点定位,可使定位更加准确,有更大的适应范围。我们于1986年11月自行研制一种定向仪,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其结构及计算机方法报告如下。
马洪立杨次文李汉杰
关键词:靶点定位CT计算机方法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外科治疗20例报告
1995年
我科于1992~1994年经CT、MRI、EEG和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它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2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结合文献对治疗和预后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20例病人,男13例,女7例。年龄11~59岁,平均年龄31.5岁。
张晓东李汉杰王远兴李长元郑慧
关键词:脑积水外科手术压力性
142例幕上星形细胞瘤临床分析被引量:2
1991年
我院自1985年8月~1991年5月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包括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98例,其中,幕上160例,现将资料完整的142例临床及CT表现报告如下:
李汉杰冯春国杨次文王远兴李长元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CT
硬脊膜外脓肿30例报告
1990年
硬脊膜外脓肿起病后往往迅速发展为脊髓受压,若延误诊治将造成严重病残甚至死亡。我院1962年8月~1987年2月共收治30例;其中29例经手术治疗,均在术中证实硬脊膜外有脓液及(或)
钱建设李汉杰
关键词:硬脊膜外脓肿外科手术脓肿
24例脑脓肿的CT与临床
1990年
报告24例脑脓肿,发现各脑叶均可发生脑脓肿,但以额叶为多。CT诊断脑脓肿价值较高。但少数形态不典型者,易与脑胶质瘤或转移瘤混淆。治疗方面以手术为主要手段。但手术前后应用抗生素,可防止感染扩散与复发。
徐培坤李汉杰
关键词:脑脓肿CT
小儿外伤性颅内血肿80例报告
1990年
报告80例小儿外伤性颅内血肿,男51例,女29例,年龄8月~14岁。本组手术治疗66例,痊愈46例,轻残6例,死亡14例,病死率17.5%。本文重点讨论了小儿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指出:早期诊断,尤其是CT的运用,正确而及时的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冯春国李汉杰
关键词:儿童颅内血肿CT
颅底病变几种手术入路的临床分析
2001年
目的探讨颅底新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49例颅底病变分别行一侧额下经眶入路、眶一翼点入路、额颞眶一颧弓入路和经全岩骨幕上幕下联合入路手术。结果 病变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15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死亡2例,严重并发症2例,余恢复良好。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结论 与传统手术入路相比较,新手术入路具有显露广泛,到达颅底病变距离短,操作空间大,脑组织牵拉轻,出血少、肿瘤全切除率高等优点。
徐培坤李长元万经海冯春国李汉杰
关键词:颅底病变手术入路切除率肿瘤术后死亡新手
蝶窦开口的术中观察及其意义
1998年
目的:介绍根据蝶窦开口位置指导术中鞍底凿开的方法。方法:总结77例经蝶手术中所见蝶窦开口及周围结构特点。结果:77例蝶窦开口位置均位于筛骨垂直板之上,蝶嵴的两侧偏上;蝶窦口的形态以椭圆形居多,少部分为条状裂隙;蝶窦气化良好者,窦口偏大,长条形为主,两侧构成八字形;蝶窦口处即为蝶窦腹侧壁。结论:术中找见蝶窦口视作蝶窦凿开处进入蝶窦较为安全;以窦口上缘为标记,于其下2~3mm的鞍底隆突为鞍底凿开处,凿开范围则不超过蝶窦口上缘。
李汉杰李志强冯春国张义泉
关键词:术中观察经蝶手术X线监视
脑挫裂伤的CT分型探讨(附126例报告)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的CT分型。方法分析126例脑挫裂伤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Ⅰ型:CT表现为局限性低密度,系局限性水肿所致;Ⅱ型:CT表现为局限性混杂密度,系局限性出血和水肿并存;Ⅲ型;CT表现为局限性高密度.以局限性出血为主;Ⅳ型:CT表现为弥漫性密度,兼有脑室脑池变窄或闭塞,系弥漫性脑肿胀所致;Ⅴ型:CT表现为广泛性混杂密度,可有脑室脑池闭塞和[或]多发性颅内小血肿,系广泛性脑控裂伤所致。结论各型脑挫裂伤的治疗和其预后判定二应重视受伤部位的脑功能状态及其脑挫裂伤CT分型。
张建李汉杰秦怀海
关键词:脑挫裂伤CT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