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名波

作品数:26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肝硬化
  • 6篇细胞
  • 5篇内镜
  • 4篇血清
  • 4篇脂肪
  • 4篇脂肪肝
  • 4篇食管
  • 4篇曲张
  • 4篇静脉
  • 4篇静脉曲张
  • 3篇代偿
  • 3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血清生长激素
  • 3篇氧合
  • 3篇氧合酶
  • 3篇营养
  • 3篇营养素
  • 3篇生长激素
  • 3篇失代偿

机构

  • 13篇河南省人民医...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郑州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新乡医学院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6篇曹名波
  • 10篇张炳勇
  • 7篇杨玉秀
  • 6篇白阳秋
  • 5篇董蕾
  • 5篇李修岭
  • 3篇韩双印
  • 3篇苌新明
  • 2篇岳李
  • 2篇鲁晓岚
  • 2篇党元娜
  • 2篇刘龙
  • 2篇罗金燕
  • 2篇邹百仓
  • 2篇张延瑞
  • 2篇杨雅阁
  • 2篇宋向奎
  • 2篇陆小丹
  • 1篇秦斌
  • 1篇索莉娜

传媒

  • 4篇新乡医学院学...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外医学(消...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世界核心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30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4~75岁,平均(52±12)岁.在无菌条件下抽取骨髓80~90 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制备成骨髓干细胞悬液40 ml,然后经肝动脉置管并缓慢泵入肝脏.检测术后4周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并观察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4周与术前比较白蛋白、前白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患者临床症状(食欲、精神、腹胀、乏力)及体征(腹水、下肢水肿)均有明显改善;移植术中和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体BMSC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近期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生存质量提高.
宋向奎刘健曹名波张立达李晓芳贾百灵张炳勇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营养素对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干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肝营养素干预对肝硬化患者血清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探索适合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营养支持疗法。方法 2013年5~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科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肝硬化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肝硬化常规治疗+肝营养素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肝硬化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各项生物化学指标及营养情况的变化。结果在肝营养素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生长激素、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体质量指数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营养不良状况、Child-Pugh分级及腹水改善情况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改善明显(P〈0.05)。结论肝营养素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营养支持的常规治疗手段。
曹名波岳李岳李李修岭杨玉秀
关键词:血清生长激素肝硬化
环氧合酶-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及其致病的可能机制被引量:2
2008年
环氧合酶-2(COX-2)的过度表达与许多炎症性疾病有关,然而对它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知之甚少。Celecoxib是特异性的COX-2抑制剂。我们通过建立大鼠NAFLD动物模型,同时在模型组中给予celecoxib进行干预治疗,研究COX-2在NAFLD中的作用,以便进一步探讨其在NAFLD中的致病机制。
曹名波董蕾鲁晓岚罗金燕
关键词:脂肪肝环氧合酶-2白细胞介素-1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317例体会
<正>目的评价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VL)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美国波士顿公司和国产天医牌食管曲张静脉治疗多环套扎器。严格掌握治疗适应症;术前给以应用抑酸、保护黏膜的药物,改善食管曲张静脉表面黏膜糜烂炎性...
贾方杨玉秀杨惠曹名波
文献传递
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为BMSCs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材料和依据。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和分阶段更换培养基的方法分离纯化BMSCs,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技术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结果显微镜下BMSCs贴壁生长后呈梭形,形态均一,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第2代BMSCs高表达CD34、Sca-1,不表达CD45。结论本实验方法能简单高效的获得高纯度BMSCs,且细胞生物学特性稳定,适用于对BMSCs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靳芳莉翟亚萍曹名波白阳秋张炳勇
关键词: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
肝营养素对肝硬化大鼠肝细胞再生的影响
2015年
目的研究肝营养素(Noveliver)干预后对肝硬化大鼠肝细胞再生的影响,探讨营养干预促进肝脏再生修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Noveliver干预组及模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生长激素(serum 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serum insulin-like growthfactor-1,IGF-1);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析肝组织中胶原纤维含量,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SSS)对两组大鼠肝硬化程度行半定量计分分析评估肝硬化程度。结果病理学染色结果表明利用四氯化碳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肝硬化模型,结果显示Noveliver干预组肝硬化半定量计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Noveliver干预组及模型对照组均较造模第12周末降低(P<0.05);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Noveliver干预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肝营养素有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的作用。
曹名波党元娜岳李张炳勇白阳秋李修玲杨玉秀张延瑞
关键词:肝硬化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清生长激素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宋豆豆曹名波陆小丹王春荣韩双印
心理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发生机制
2003年
大量事实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应激源。因此,近年关于心理应激状态下胃粘膜损伤的研究成为胃粘膜病变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10a心理应激引起胃粘膜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的研究现状。
王友春曹名波宋政军
关键词:心理应激发病机制
土荆芥-水团花对胃溃疡大鼠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通过土荆芥-水团花对一氧化氮(NO)、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探讨该药对实验性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注射至大鼠浆膜下形成胃溃疡模型,用游标卡尺测量溃疡指数(UI),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用放免法检测EGF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R的表达。结果:雷尼替丁组、土荆芥-水团花内容物组,UI,NO及EGF明显低于溃疡生理盐水组(P<0.05);正常大鼠胃黏膜EGFR的表达为弱阳性,定位在胞浆及胞膜,雷尼替丁组、土荆芥-水团花内容物组溃疡边缘组织阳性表达的细胞较正常组和溃疡生理盐水组逐渐增多(P<0.05)。结论:土荆芥-水团花内容物通过促进NO,EGF等胃黏膜的保护因子分泌,通过上调胃黏膜上皮细胞EGFR水平,促进溃疡愈合。
曹名波董蕾苌新明邹百仓
关键词:一氧化氮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胃溃疡溃疡指数
MAFLD不同病变阶段动物模型中肠道菌群的多态性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代谢(紊乱)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不同病变阶段, 即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病变阶段中肠道菌群的具体差异, 为MAFLD相关的肠道菌群移植及靶向肠道菌群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分别以正常饮食、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和高脂高果糖饮食(HFHF)喂养小鼠12周, 构建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模型;通过肝脏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 应用qPCR方法对炎症和肝纤维化因子进行评估, 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转氨酶及血脂变化, 同时用16S rRNA测序观察各组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差异。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通过小鼠肝脏HE病理切片和天狼猩红染色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评分可知, MCD和HFHF组的炎症评分分别为2.12±0.18和1.06±0.24, 肝纤维化评分为2.22±0.16和0.46±0.10, MCD饮食组小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明显重于HFHF饮食组(P < 0.001及P < 0.01);HFHF组的脂质沉积重于MCD饮食组(P < 0.001), 其评分值分别为2.36±0.17和1.60±0.24。同时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a、趋化因子-2和肝纤维化指标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转录水平上对上述结果得到了验证。除此之外, 相对于HFHF组, MCD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P < 0.05), 其Simpson指数分别为0.31±0.10和0.42±0.05, Shannon指数为2.03±0.33和1.70±0.28, 不同分组间菌群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MCD饮食组, HFHF组中Desulfovibrio、Odoribacter、Roseburia菌群水平明显升高;相对于HFHF组, MCD饮食组小鼠Faecalibaculum、Parasutterella、Alistipes、Butyricimonas;irosa、Turicibacter;p、Romboutsia;lealis菌群水平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模型中肠道菌群差别显著, 明确两者差异可能为分阶段治疗MAFLD提供新的方向。
夏巧云鲁迪张建民魏毅川杨明明杨志煜曹名波
关键词: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肠道菌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