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进

作品数:41 被引量:337H指数:12
供职机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耐药
  • 8篇食品
  • 7篇毒素
  • 6篇真菌
  • 6篇沙门菌
  • 6篇食源
  • 6篇食源性
  • 6篇食源性致病菌
  • 6篇污染
  • 5篇曲霉
  • 5篇黄曲霉
  • 5篇埃希菌
  • 5篇大肠埃希菌
  • 3篇乳酸
  • 3篇乳酸菌
  • 3篇食品安全
  • 3篇实时荧光
  • 3篇饲料
  • 3篇饲料原料
  • 3篇污染调查

机构

  • 32篇国家食品安全...
  • 8篇卫生部
  • 6篇青岛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2篇河南省疾病预...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大连市疾病预...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北京市海淀区...
  • 1篇石家庄市疾病...
  • 1篇青岛市疾病预...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41篇徐进
  • 29篇李凤琴
  • 14篇白莉
  • 13篇韩春卉
  • 13篇胡豫杰
  • 11篇江涛
  • 10篇甘辛
  • 10篇张靖
  • 8篇张宏元
  • 8篇余东敏
  • 8篇王佳慧
  • 8篇闫韶飞
  • 7篇韩小敏
  • 6篇赵熙
  • 5篇李楠
  • 5篇计融
  • 5篇李志刚
  • 5篇罗雪云
  • 4篇董银苹
  • 4篇韩海红

传媒

  • 2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1篇卫生研究
  • 3篇食品安全质量...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中国猪业

年份

  • 5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7
  • 4篇2002
  • 4篇200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酸菌细菌素的生物合成与应用被引量:18
2002年
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是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质物质 ,大部分细菌素只对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抑制作用 ,少数细菌素的抑菌谱较广 ,对多种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细菌素可分为热稳定的小分子肽、热敏感的大分子蛋白和羊毛硫抗生素三类。本文综述了细菌素的理化性质 。
徐进冉陆罗雪云
关键词:乳酸菌细菌素生物合成
2013年夏季北京市售整鸡沙门菌分离株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2013年夏季北京市售整鸡样品中分离的166株沙门菌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66株沙门菌进行9类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挑选头孢类耐药株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并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双耐药株进行耐药机制分析。结果 94.6%(157/166)的沙门菌至少对一种抗生素耐药,多重耐药株占58.4%,对萘啶酸耐药率最高,为92.2%(153/166),其他依次为氨苄西林(48.8%)、氨苄西林-舒巴坦(44.0%)和四环素(44.0%)。共有27种耐药谱,常见的耐药谱为萘啶酸(n=46,29.3%)、萘啶酸-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n=28,17.8%)。47株头孢噻肟耐药株中有41株(87.2%)ESBLs阳性,其中有38株同时对环丙沙星耐药。这38株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双耐药且ESBLs阳性的沙门菌中存在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s)、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和ESBLs等耐药机制,37株测试菌株的GyrA的第83位、87位氨基酸和ParC的57位、80位氨基酸存在不同程度突变。38株测试菌株均检测到不同种类和数量的PMQR基因,如qnrB、qnrS、oqxAB和aac(6’)-Ib-cr等,部分基因存在突变。主要存在的β-内酰胺酶类型为CTX-M型(35株)、TEM型(20株)和OXA型(36株),未检测到SHV型和AmpC型。结论北京市售整鸡中沙门菌整体耐药水平较严重,需强化对肉鸡养殖、屠宰、运输、销售等环节中沙门菌耐药性监测,分析耐药机理及传递机制,同时注意临床感染治疗用药监管。
胡豫杰赫英英白瑶李凤琴徐进
关键词:沙门菌耐药性耐药机制
全自动测序仪PCR产物测序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对影响ABI3500xl全自动测序仪测序过程的因素进行研究,以提高测序的准确度和成功率并降低成本。方法对PCR反应体系、产物纯化方法进行优化。将Big Dye分别稀释8、16和32倍进行测序PCR反应,比较不同的Big Dye稀释倍数对PCR产物测序结果的影响;使用CENTRI-SEP柱纯化法、Big Dye Cleaning Beads磁珠法和乙醇乙酸钠EDTA法对测序PCR产物进行纯化,比较不同纯化方法对测序结果的影响。结果 Big Dye稀释8倍和16倍时,PCR反应体系的测序结果正常,而稀释32倍时测序结果出现碱基误读;3种不同的测序PCR产物纯化方法均可得到满意的测序结果。相比之下,CENTRI-SEP Kit纯化方法所需时间最短(0.5 h),但是成本较高;乙醇乙酸钠EDTA纯化方法成本最低,但耗时较长(2 h);磁珠纯化法所需时间(1 h)和成本介于CENTRI-SEP Kit法和乙醇乙酸钠EDTA法之间,但不适于高通量操作。结论 ABI3500xl全自动测序仪测序过程中,Big Dye稀释16倍时所得测序结果准确且成本较低;3种测序PCR产物纯化方法均可得到准确的测序结果 ,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操作者具备的实验条件选择最适纯化方法 ,以减少测序时间和成本。
闫韶飞王伟徐进白莉甘辛李凤琴
关键词:DNA测序
北京地区牛、羊肉片中鸭、鸡、猪源性成分调查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建立生肉制品中鸭、鸡、猪源性成分的荧光PCR检测方法,对北京地区出售的牛、羊肉片进行成分调查。方法合成检测鸭、鸡、猪源性成分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测定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在北京部分超市、农贸市场、餐馆采集牛、羊肉片进行成分调查。结果所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对鸭、鸡、猪源性成分具有较好特异性,与常见食用肉类DNA在Ct 30以内无交叉反应;对混合肉中鸭、鸡、猪成分DNA的检出限是0.1%。北京市场上采集的86份牛、羊肉片中,30份检出上述成分,占34.9%;羊肉片的掺假率高于牛肉片;农贸市场采集样品掺假率明显高于超市和餐馆。结论所建生肉制品中鸭、鸡、猪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简单、特异,对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北京市售牛、羊肉中存在掺入鸭、鸡、猪肉的现象。
李楠王佳慧沈青李凤琴徐进江涛
关键词:实时荧光PCR牛肉片
北京市餐饮业食用冰块微生物污染水平调查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估北京市餐饮业食用冰块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方法在北京市场抽检了63份餐饮业食用冰块样品,冰块独立分装在无菌采样袋中,2 h内完成采样到检测的过程。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其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 63份餐饮业食用冰块样品均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连锁快餐店和咖啡店食用冰块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等指示菌计数较低,部分饮品甜品店食用冰块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较高。结论检测的食用冰块样品均是安全的。部分饮品甜品店用食用冰块指示菌较高,提示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需要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范的程序。
韩春卉余东敏韩海红董银萍白莉王伟甘辛胡豫杰徐进
关键词: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食用冰块致病菌
青岛市屠宰场整鸡中沙门菌污染水平定量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调查青岛市规模化肉鸡屠宰场屠宰后整鸡样品中沙门菌的污染及抗生素耐药谱分布状况。方法2014年10-12月在青岛市选择2家规模化肉鸡屠宰场,采用胴体漂洗法定量检测3次共采集的141份屠宰后整鸡样品中沙门菌,根据Kauffmann-White表对沙门菌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整鸡样品沙门菌总体污染率为74.5%(105/141),污染水平3.6〉1 100 MPN/100 g,中位数为43 MPN/100 g;共分离355株沙门菌,血清型分布为肠炎沙门菌220株,印第安纳沙门菌88株和阿贡纳沙门菌19株,以及其他型28株。355株沙门菌分离株的总体耐药率为90.4%(321/355),萘啶酸(NAL)耐药率最高(88.7%,315/355)。220株肠炎沙门菌中219株(99.5%)耐药,6株(2.7%)为多重耐药株,优势耐药谱为奈啶酸(156株)。88株印第安纳沙门菌均耐药,85株为多重耐药株,优势耐药谱为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萘啶酸-氨苄西林-青霉烷砜/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19株阿贡纳沙门菌除1株对奈啶酸耐药外,其余18株对所测试11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青岛市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率较高,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印第安纳沙门菌和阿贡纳沙门菌为主。沙门菌总体耐药率较高,并呈现多重耐药性趋势。
王伟王伟赵熙张雅楠胡豫杰马柯李凤琴李凤琴马爱国
关键词:屠宰场沙门菌食源性致病菌耐药血清分型
免疫磁珠富集联合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牛肉馅中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26∶H11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建立肉制品中免疫磁珠富集(IMS)联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快速检测牛肉馅中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O26∶H11的方法。方法建立针对编码O26抗原wzx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验证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人工污染不同浓度STEC O26∶H11的牛肉馅样品,在增菌不同时间后,将增菌液原液、增菌液经免疫磁珠特异性捕获分离物分别进行qPCR检测及平板分离。结果 qPCR检测O26∶H11可产生特异性荧光信号,而23株其他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及7株其他种属细菌均未见荧光信号;本方法对纯培养的检测限为5×102cfu/ml。人工染菌试验中,当初始染菌浓度达到或高于3×102cfu/25 g时,增菌培养6 h后IMS捕获物可以检测到荧光信号。培养20 h后,初始染菌浓度为3"10-1cfu/25 g以上,对增菌液直接检测和IMS捕获物检测都可以检测到荧光信号。初始污染浓度较低时,增菌6 h后IMS-qPCR的检测灵敏度高于增菌液直接qPCR检测;IMS捕获物涂布显色培养基分离目标菌检测灵敏度高于增菌液直接涂布;CHROMagar STEC显色培养基分离STEC O26∶H11的检测灵敏度高于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SMAC)。结论 IMS联合qPCR检测食品中的STEC O26∶H11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快速、易操作等特点,可以提高样品中STEC O26∶H11菌的检出率,适用于牛肉制品中STEC O26∶H11的快速检测。
白莉王伟胡豫杰吴青赫英英徐进韩春卉李凤琴
关键词:免疫磁珠分离食源性致病菌
2013年中国桶装水铜绿假单胞菌的复核验证及耐药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2013年中国21个省市自治区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正确率,对我国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基于eta2和opr I两对基因的PCR方法对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快速复核,使用Vitek GN生化鉴定卡进行生化验证,评价分离菌株的复核正确率和PCR方法的准确度,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8类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测定。结果两对引物均能对铜绿假单胞菌扩增出预期的目的条带,但eta2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抽样进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2013年各地上报并运送的菌株复核正确率为100%;两种基因的PCR方法准确度均在95%以上,但均存在较低比例假阴性;2013年中国21个省市自治区上报的531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11.68%(62/531),主要耐受多粘菌素B(5.27%,28/531)、氨曲南(4.14%,22/531)和美罗培南(3.01%,16/531),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替卡西林的中介率分别为43.31%(230/531)和25.42%(135/531)。结论各地上报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准确性较高,PCR方法可对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快速筛选,结合生化鉴定方法可准确鉴定。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处于较低水平,但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替卡西林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一定的耐药趋势,需要定期监测,以阐明桶装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和耐药趋势。
胡豫杰甘辛闫韶飞赫英英杨大进裴晓燕王伟白莉李凤琴徐进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PCR生化耐药桶装水
食品中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携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可转移质粒的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研究食品中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携带ESBLs可转移质粒分子特征.方法 465株大肠埃希菌株来自2013—2014年全国污染物监测网食源性致病菌(凉拌菜,n=159;生肉,n=102;预制肉制品,n=95;蛋糕米面,n=46;热菜,n=63).采用Mueller-Hinton琼脂平板进行ESBLs筛选后,使用琼脂稀释法对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采用PCR和序列分析对ESBLs菌株进行基因、质粒分型研究;采用S1-PFGE法分析菌株携带质粒的特征;运用肉汤接合实验确定编码ESBLs基因质粒的可移动性.结果 465株大肠埃希菌株中有12株对头孢噻肟耐药,并且均为产ESBLs菌株.12株头孢噻肟耐药菌株均携带CTX-M型耐药基因,其中7株还同时携带TEM型.通过S1-PFGE的分析,12株头孢噻肟耐药菌株中,每株菌至少携带了1个质粒,最多携带有4个质粒,质粒大小范围为47-220 kb.共有7株菌可以将携带CTX-M质粒转移到受体菌株j53,且每个成功发生转移的供体菌仅转移1个质粒.结论 食品中多重耐药菌株及ESBLs基因型别均具有多样性;ESBLs耐药基因质粒的可转移性威胁我国食品安全.
白莉潘琢徐进李凤琴
关键词:埃希氏菌属质粒
肉鸡养殖场中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双重耐药沙门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阐明养殖场肉鸡及其环境中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耐药沙门菌的分布和耐药机制特点。方法对河南省4个不同地区肉鸡养殖场及环境中分离的沙门菌进行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双重耐药菌株的筛选和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喹诺酮类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机制研究。结果从52株养殖场肉鸡肛拭子及环境中筛选出5株耐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的沙门菌,均为印第安纳沙门菌,有AMP-CAZ-CHL-CIP-CTX-GEN(n=1)和AMP-CAZ-CHL-CIP-CTX-GEN-SXT-TET(n=4)两种耐药谱。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显示,5株菌的拓扑异构酶编码基因gyr A和par C均有点突变出现,均携带了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包括oqx AB、aac(6')-Ib-cr基因,而qnr A、qnr B、qnr S、qnr C、qnr D和qep A基因则未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机制显示,5株菌均为blaCTX-M-65型。结论耐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的菌株存在于肉鸡养殖环节及其环境中,并具有复杂的喹诺酮耐药机制和可传播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机制。为阐明农场-餐桌-感染者传递链条中耐药关联性,为社区感染防控、临床抗生素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我国应该加强肉鸡等养殖业沙门菌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测。
白莉张秀丽甘辛王伟胡豫杰侯君李凤琴徐进
关键词:肉鸡养殖场沙门菌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食源性致病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