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晓磊

作品数:18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消毒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炎
  • 3篇传染
  • 3篇传染病
  • 2篇医院感染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球菌
  • 2篇染病
  • 2篇微生物
  • 2篇污染
  • 2篇消毒前
  • 2篇消毒前后
  • 2篇消毒质量
  • 2篇流行性
  • 2篇脑脊液
  • 2篇金黄色葡萄球...
  • 2篇黄色葡萄球菌
  • 2篇病监测
  • 2篇病原

机构

  • 16篇青海省疾病预...

作者

  • 16篇唐晓磊
  • 9篇汪春翔
  • 4篇马韶辉
  • 3篇赵金华
  • 3篇祁晓东
  • 2篇徐莉立
  • 2篇焦焱
  • 2篇郭鹏
  • 2篇马忠文
  • 1篇石燕
  • 1篇马斌忠
  • 1篇马永成
  • 1篇王学文
  • 1篇李晓燕
  • 1篇张军
  • 1篇葛华
  • 1篇蒋明霞
  • 1篇刘成文

传媒

  • 7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病原微生物耐性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病原微生物耐性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射器可持续性加液的病原微生物耐性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无菌箱,其上侧的中间位置设有空隙,内底部中心设有圆孔;储液箱,...
祁晓东汪春翔马韶辉张晓昕葛华焦焱唐晓磊安志凤余莎张雯石林飞
2010-2011年青海省传染病技术平台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脑炎、脑膜炎症侯群病原学监测中所获得的病原体进行病原鉴定,了解青海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病原谱构成。方法依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项目《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技术方案》。结果监测病例280份,检测脑脊液275份,有菌生长37份,其中目标菌6株,其它菌31株。检测全血263份,有菌生长3份,未检出目标菌,检出其它菌3株。结论传染病病原监测平台提高了全省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抗生素滥用是影响细菌学检出率的重要原因;用药前采样非常重要,采样及检验过程严格按要求操作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同时应加强预防院内感染。
唐晓磊马韶辉汪春翔姜双应李晓燕赵金华
关键词:病原学检测
2011-2013年青海省传染病技术平台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项目,掌握了解青海省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的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构成与流行特征,为疫情监控、临床病例的有效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项目《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技术方案》采集两家哨点医院脑炎脑膜炎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58份脑脊液中检出病原菌17株,其中目标菌有3株,总阳性率为6.59%;病毒荧光PCR检测阳性12份,阳性率为4.65%。细菌、病毒无混合感染病例。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0~15岁组。秋冬季病原微生物检出率高于春夏季,特别是肠道病毒在7~9月的阳性率达到了3.10%。结论青海省细菌性脑炎的优势菌已发生了重要变化,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普遍应用,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发病不断减少,从原有的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改变为以葡萄球菌等为主要的致病菌;非脊灰肠道病毒成为无菌性脑炎的主要病原,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龄分布。
马韶辉唐晓磊卢囡囡徐莉立汪春翔赵金华
关键词:病原谱
2018-2019年青海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脑脊液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对脑炎脑膜炎症候群脑脊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以及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DNA进行分群,从而了解全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流行特征及变异变迁规律。方法依据《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学监测技术方案》检测技术,对全省两家哨点医院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急性期病例的脑脊液标本174份进行病原学培养鉴定和核酸检测(培养阴性的标本做PCR检测)。结果 2018-2019共检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脑脊液标本174份,经培养鉴定:有菌生长16份,其中目标菌检出3株,其它菌13株。158份脑脊液培养检测结果阴性的标本做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均为阴性,检出流感嗜血杆菌6份。结论青海省两家哨点医院脑炎脑膜炎标本病原体检出率比较低。荧光定量PCR可用于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病原体的检测、鉴别分群,可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
唐晓磊石林飞祁晓东马韶辉张晓昕卢囡囡
关键词:病原学荧光定量PCR
青海省2006年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的调查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为了解青海省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原理检测人血清中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IgG)抗体。[结果]A群流脑抗体水平整体要比C群流脑抗体水平高。[结论]了解人群免疫状况,识别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唐晓磊汪春翔
2017—2019年青海省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了解2017—2019年青海省医疗机构消毒与感染控制工作状况,评价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和消毒与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与采样检测方法,对青海省3家不同级别(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采样1271份,合格1188份,合格率93.47%。其中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率96.47%,物体表面合格率90.60%;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88.70%、97.37%、8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89.91%,医院污水合格率为40%,压力蒸汽灭菌器、消化内镜和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合格率均为100.00%[1]。结论青海省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稳定,建议完善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处理医院污水相关工作人员的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唐晓磊秦豫青张晓昕蔡芝锋黎晓晶来军
关键词:医院消毒消毒效果监测医院感染
一种空气洁净屏实验室消毒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一种用酶杀菌滤材生产的空气洁净屏除菌效果。方法采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进行采样和细菌培养方法,对该空气洁净屏在不同条件下的除菌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在室内无人条件下,该超薄空气洁净屏运行2 h,可使室内空气中自然菌数由2537 cfu/m^3降到487 cfu/m^3;运行3 h后空气中自然菌数下降到198cfu/m^3,达到II类环境要求。在房间内有2-3人活动情况下,启动空气洁净屏运行2 h,使室内空气中自然菌数由2876 cfu/m^3下到降1844 cfu/m^3;运行4 h后,房间空气中细菌总数下降到480 cfu/m^3,符合Ⅲ类环境要求。结论该超薄空气洁净屏采用酶杀菌滤材,具有一定除菌效果;其体积小、滤材本身具有抗菌因子,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汪春翔唐晓磊
关键词:除菌效果
高原地区儿童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病原种类及其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和青海红十字医院就诊的≤14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基本信息及临床信息,对所有脑脊液标本进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等8种细菌的培养鉴定以及乙脑病毒等4种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共有254例脑炎脑膜炎病例脑脊液标本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共检出阳性菌株21株,细菌检出率为8.2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检出率最高,各占整个阳性标本的23.81%;其次为大肠杆菌和隐球菌,各占阳性标本的19.05%;另检出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球菌,分别占阳性标本的9.52%和4.76%;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9份,病毒检出率为7.48%,主要为肠道病毒,共15份,占整个阳性标本的78.95%,检出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核酸阳性各2份,各占阳性标本的10.53%。结论高原地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仍以细菌感染略占优势,而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也不容忽视。
徐莉立赵金华王学文石燕马永成唐晓磊卢囡囡
关键词:儿童病原
西宁市某医院卫生消毒质量调查
2011年
目的了解西宁市某医院卫生消毒质量,以便改进提高。方法通过现场采样和检测方法,以该医院眼科手术室等为目标进行了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在2010年全年从该医院眼科共采样310份,平均总合格率为95.2%。在各种监测对象中,室内空气卫生质量合格率为94.5%;物体表面卫生合格率为97.9%;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96.3%。结论该医院眼科手术室和换药室等场所室内空气及其他监测对象卫生消毒质量合格率较高,对少数合格率较低部位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唐晓磊汪春翔秦豫青
关键词:消毒质量
2019—2020年青海省某水库库区消毒前后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2022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某水库未来淹没区消毒前微生物污染状况,消毒后消毒效果监测以及微生物卫生标准是否达到库区蓄水要求,为顺利蓄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原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 7959—2012,对青海省某县一水库库区未来淹没区进行消毒前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消毒后消毒效果监测(微生物检测)。采集库区消毒前后土壤(生活区和畜圈)和人畜粪便,检测项目为粪大肠菌值、沙门菌和蛔虫卵死亡率。结果水库未来淹没区共采集样本174份,其中消毒前采样54份,其中39份土壤样本粪大肠菌值、沙门菌、蛔虫卵死亡率合格率分别为76.92%、100.00%、74.36%,15份粪便样本粪大肠菌值、沙门菌、蛔虫卵死亡率合格率分别为0%、100.00%、100.00%;经过一年左右的清理消毒工作,消毒后现场采样120份,其中60份土壤样本和60份粪便样本,粪大肠菌值、沙门菌、蛔虫卵死亡率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水库淹没区消毒后微生物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消毒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水库蓄水后水环境卫生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周边人群和工业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唐晓磊张晓昕马绍辉马斌忠祁晓东蒋明霞李寿江马忠文
关键词:粪便无害化处理消毒沙门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