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铁楠

作品数:67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会议论文
  • 2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6篇建筑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4篇动脉
  • 44篇腔内
  • 43篇主动脉
  • 38篇主动脉夹层
  • 38篇夹层
  • 37篇腔内修复
  • 32篇疗效
  • 30篇修复术
  • 29篇腔内修复术
  • 20篇降主动脉
  • 19篇降主动脉夹层
  • 16篇疗效分析
  • 13篇术后
  • 13篇复杂型
  • 12篇慢性
  • 12篇STANFO...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10篇STANFO...
  • 8篇不同性别

机构

  • 67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7篇周铁楠
  • 64篇王效增
  • 50篇王雅
  • 40篇何瑞霞
  • 36篇荆全民
  • 34篇韩雅玲
  • 30篇刘艳杰
  • 6篇祁俊仙
  • 5篇李娜
  • 4篇张磊
  • 3篇徐白鸽
  • 3篇马颖艳
  • 3篇刘亚斌
  • 3篇赵昕
  • 2篇张莉莉
  • 2篇张萍
  • 1篇孙鸣宇
  • 1篇苑文杰
  • 1篇邓捷
  • 1篇刘海伟

传媒

  • 8篇中国循环杂志
  • 8篇临床军医杂志
  • 4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5篇2018
  • 16篇2017
  • 38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复杂型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近远期疗效分析
李娜王效增杜占奎王雅顾若曦周铁楠何瑞霞韩雅玲
不同性别Stanford B型患者的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疗效比较
刘艳杰王雅王效增周铁楠何瑞霞荆全民韩雅玲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近端内漏再次置入覆膜支架双丝技术应用1例被引量:3
2017年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10%~40%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内漏。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对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后,患者主动脉近端出现内漏,采用再次植入覆膜支架双丝技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
刘艳杰王效增周铁楠
关键词:腔内修复术内漏
急、慢性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单中心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急性和慢性降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2年4月至2014年12月的456例(急性期342例,慢性期114例)诊断为降主动脉夹层,并行EVAR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参数等临床资料,并对术后近、远期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降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术后死亡的关系。结果与慢性期组比较,急性期组前胸及后背部疼痛、胸腔积液、急性肾功能不全、D-二聚体(>0.5 ng/mL)的患者比例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期组入院收缩压、入院心率高于慢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EVAR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结果(术后30 d内):两组间全因病死率,主动脉源性死亡、内漏、截瘫、再发夹层、主动脉夹层破裂、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结果(术后30 d以后):两组间病死率,内漏、再发夹层、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院胸腔积液(OR=39.793;95%aCI:12.540-126.269;P<0.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OR=4.724;95%CI:1.921-11.617;P=0.001)与EVAR术后死亡存在独立相关性。结论 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但是急性期患者术后近期病死率较慢性期具有增高趋势,两组间远期病死率相近;胸腔积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EVAR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铁楠王雅王效增何瑞霞荆全民韩雅玲
关键词:降主动脉夹层急性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病死率
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肾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肾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195例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其中非慢性肾病组133例,慢性肾病组62例,所有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300mg和阿司匹林300mg治疗24h后,测定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其差异。血小板聚集率〉55%定义为血小板高反应性。结果与非慢性肾病组相比,慢性肾病组糖尿病发生率[24.8%(33/133)比43.5%(27/62),P=0.01],贫血发生率[5.3%(7/133)比16.1%(10/62),P=0.03)及血小板高反应性比例增高(28.6%(38/133)比45.2%(28/62),P=0.0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慢性肾病,糖尿病是血小板高反应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慢性肾病组血小板聚集率较非慢性肾病组明显高(65.1%±10.2%比45.3%±7.8%,P〈0.01)。慢性肾病组及非慢性肾病组在使用双联血小板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无差异(79.2%±7.6%比78.4%±8.2%,P=0.51),而抗血小板治疗后,慢性肾病组血小板聚集率较非慢性肾病组明显高(63.2%±8.6%比43.2%±.2%,P〈0.01)。结论慢性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但其临床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邓捷韩雅玲王效增赵昕张虹周铁楠
关键词:心肌梗死肾病血小板聚集
急性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为其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02年4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448例急性降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患者173例,非冠心病组患者275例。冠心病组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B型利钠肽、肌酸激酶、肌钙蛋白阳性率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第一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外缘的距离更远,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与第一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外缘的距离是急性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年龄与第一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外缘的距离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张莉莉王效增刘艳杰周铁楠荆全民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4月至2016年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99例复杂型急性Stanford B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围术期特点及近、远期疗效。结果 99例患者均经腔内修复术治疗,98例成功植入支架,共植入支架104枚,其中,94例患者植入单支架,5例患者植入双支架。合并冠心病26例(26.3%),其中,7例(7.1%)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狭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共植入冠状动脉支架8枚。7例(7.1%)患者在院死亡。在院期间无截瘫、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77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随访期间,9例(11.7%)患者死亡,其中,4例(5.2%)患者死于主动脉源性。1例(1.3%)患者因再发夹层再次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结论复杂型Stanford B型AAD病情凶险,预后差,应积极控制血压,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有利于降低病死率,有利于改善近远期预后,安全可行。
何瑞霞王雅王效增周铁楠刘艳杰荆全民
关键词:腔内修复术疗效
单中心复杂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单中心复杂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何瑞霞王雅王效增周铁楠刘艳杰荆全民
降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与腔内修复术后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评价降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临床预后关系。
祁俊仙杜占奎王效增王雅周铁楠韩雅玲
冠状动脉内注射负荷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注射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133)和对照组(n=137)。所有入选患者均急诊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实验组患者予冠脉内注射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对照组不予注射,主要终点为观察PCI术后即刻造影结果,同时观察术后3天、30天、360天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及术后360天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一般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血小板下降情况、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术后2小时ST段回落程度、磷酸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及360天MACE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0天、360天的EF值明显增加,术后30天、360天的LVEDD、LVESD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术后2天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PCI术中联合冠脉内注射负荷量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心肌灌注水平及心功能,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远期愈后。
马颖艳韩雅玲刘亚斌周铁楠徐白鸽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