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可戈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目的论视角下清末拜伦传记翻译
- 2019年
-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晚清的学者由积极引进西方的科技文献转向翻译西方的文学作品,怀着救国救民的目的,清末文坛掀起的“拜伦热”由最初对拜伦作品的翻译转向了对拜伦传记的翻译。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出发,目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清末对拜伦传记的翻译对源文本进行了创造性叛逆,也为后来新文学注入了新元素。
- 周可戈
- 关键词:目的论创造性叛逆
- 不堪承受的精神瘫痪——《姐妹们》孩童视角下弗林神父死因探寻被引量:3
- 2008年
- 《都柏林人》是一部既独立成章又有机结合的短篇小说集,每篇互为前提和背景。本文对《都柏林人》进行整体解读,探究首篇《姐妹们》中孩童视角下弗林神父的死因,揭开"时代叛逆"乔伊斯对天主教口诛笔伐的意图。
- 周可戈
- 关键词:《都柏林人》死因
- 呐喊与注视——《药》与《纪念日,在委员会办公室》的主题比较
- 2008年
- 《药》和《纪念日,在委员会办公室》分别是鲁迅和乔伊斯写于二十世纪初的短篇小说,共同反映爱国的主题,然而它们在艺术表现、文化意韵、创作心态、哲学思考、人生心态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对此进行比较。
- 周可戈
- 关键词:詹姆斯.乔伊斯小说艺术
- 非理性与理性之间的断裂和臣服——《都柏林人》精神瘫痪主题的再解读
- 2010年
- 《都柏林人》从长期统治人类心灵的道德领域出发,展示了基督教权力话语对爱尔兰人民的道德训诫。小说人物在接受基督教道德审判时出现理性与非理性的断裂,非理性向理性臣服的结局,呈现出各式精神瘫痪的表征。乔伊斯通过《都柏林人》对权威历史进行了解构,重构了历史。
- 周可戈李珊
- 关键词:非理性臣服
- 关于学分制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 2004年
- 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已成为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形势。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最新的教学要求,对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剖析,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英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尝试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办法;优化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建议。
- 周可戈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英语综合能力教学模式
- 基督教文化传统与弥尔顿人学观
- 2009年
- 弥尔顿从人出发认识人与神、灵魂与肉体、男女性别的关系,是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他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独有的理性与信仰能力,肯定了人自身固有的主动追求至高精神的行为。他的诗作深刻揭示了人在精神层面的本质,而成为人之灵魂的伟大史诗。
- 李珊兰红梅周可戈
- 关键词:基督教传统弥尔顿人学观
- “颠覆”与“抑制”中的自我塑造——乔伊斯《死者》与《阿Q正传》的新历史主义解读被引量:2
- 2010年
- "自我塑造"是新历史主义的主要概念,其代表人物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认为文学形象的自我意识是在自我和社会文化的合力中形成的,主要表现为自我意志对既有权力结构的"颠覆",以及为了维护主流意识形态而对这一颠覆所进行的"抑制"。本文从新历史主义批评出发,通过分析乔伊斯的《死者》与鲁迅的《阿Q正传》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识在各种力量"协和"作用下的形成过程,展现中西方文学对人性的本质认识的共通性。
- 李珊周可戈
- 关键词:自我塑造协和《死者》《阿Q正传》
- 无意识中的真实世界探寻——《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与《狂人日记》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 2011年
- 乔伊斯和鲁迅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狂人日记》中,分别运用意识流手法对人性进行了独到的剖析,并打破文学、历史、政治、伦理学的边界发现美学和政治权力的空缺,对大叙事历史进行了大胆颠覆,展现了主人公无意识领域所探寻的历史语境,从对人类精神生活关怀的角度展望了美好未来。
- 周可戈张冬梅肖凯
- 关键词:意识流历史语境
- 论逻各斯在《圣经》文本中的解构
- 2008年
- 《圣经》确立了一个至高无上和主宰万物的形象——上帝,体现了以上帝为中心的世界观。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西方世界继希腊文明后逐渐形成了逻各斯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但《圣经》漫长的成书过程和众多编撰人决定了文本内部的解构性,其解构精神是西方众多领域继承的精髓。
- 周可戈
- 关键词:圣经逻各斯中心主义
- 论鲁迅文学创作中拜伦式英雄的中国化
- 2016年
- 清末文坛的拜伦热给鲁迅带来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漂泊、孤独和具有反抗气质的"拜伦式英雄"已经深入到鲁迅文学创作的灵魂,他结合中国的实情,发掘其可利用的价值,在自身的文学创作中使拜伦式英雄中国化。鲁迅在早期和中期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一些中国语境下的拜伦式英雄,对拜伦式英雄这一异域形象经历了由乌托邦式的憧憬到遇到卷土重来的传统势力后在妥协中求生存的转变,不同层面地展现出拜伦式英雄的质疑精神和抗争元素。其小说精心刻画的拜伦式英雄为改造国民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周可戈刘永志
- 关键词:拜伦式英雄改造国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