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忠
- 作品数:16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制气囊扩张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 2002年
- 张小节郭晓霞刘维忠李玲
- 关键词:气囊扩张器贲门失弛缓症
- 内镜下Lugol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不典型增生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非典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112例患者经内镜下将Lugol液喷洒在可疑食管黏膜上,在不着色或淡染区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12例患者中有102例呈阳性,其中早期食管癌5例,进展期食管癌2例,均呈完全不着色像;不典型增生56例,呈不同程度的淡染或不染色像,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均呈不染色像;慢性炎症39例,呈不同程度的浅染色像。结论内镜下Lugol液染色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非典型增生有重要价值。
- 罗红波张小节郭小霞刘维忠
- 关键词:食管癌不典型增生
- 肠道菌群及IL-23/IL-17轴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轴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溃疡性结肠炎组,另选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组内不同分型患者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IL-17、IL-23进行对比,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对肠道菌群、IL-17、IL-23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肠杆菌、肠球菌、IL-17、IL-23高于对照组,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内轻型患者肠杆菌、肠球菌、IL-17、IL-23最低,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最高,重型患者肠杆菌、肠球菌、IL-17、IL-23最高,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最低,中型介于其间,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肠杆菌、肠球菌与IL-17、IL-23呈正相关性(P<0.05),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与IL-17、IL-23呈负相关性(P<0.05),肠杆菌、肠球菌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P<0.05),IL-17、IL-23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肠道菌群,IL-23/IL-17轴与溃疡性结肠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或可能为该病症的重要治疗靶点。
- 王淑芳赵昌东邵长江李雪卢学峰刘维忠张秀敏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
- 密集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38例
- 2001年
- 目的 对食管曲张静脉进行内镜下密集结扎 (DEVL)治疗 ,以观察 DEVL治疗曲张静脉出血的疗效。方法 运用国产结扎器 (天津天医用硅胶制品厂生产 )对 38例食管曲张静脉进行内镜下密集结扎治疗 ,治疗间隔两周。随访 6~ 36个月。结果 结扎 1次 2 4例 ,2次 11例 ,3次 3例 ,平均每例结扎 1.45次。首次平均结扎 12 .1点 ,2次、3次结扎分别为 7个点、5个点。显效 2 9例 ,显效率 76 % ;有效 8例 ,有效率 2 1%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 97%。经随访6~ 8个月内有 4例出血 ,复发率 12 % ,再次结扎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DEVL操作简单 ,治疗周期短 ,并发症少 ,是目前治疗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虽有一定的复发率 ,但再次结扎仍有效。
- 梁启政张小节刘维忠蒋巧生
-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止血内窥镜
- 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98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 王淑芳刘维忠
- 关键词:胃肠疾病心理护理
- 68例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伴并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手段。方法:选取68例肝硬化腹水伴并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体征、症状、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泻和腹膜刺激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占总数的30%,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占总数的70%,腹水白细胞升高占30.9%,而腹水多核细胞升高占76%,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6%,以C-杆菌为主,头孢类或者喹诺酮类抗生素为治疗首选。经过治疗后治愈41例,好转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结论:肝硬化腹水伴并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应尽早进行腹水检查,PMN比值是判断肝硬化腹水伴并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重要指标,一般头孢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显著,在治疗中注意防范耐药性感染出现。
- 刘维忠张秀敏
-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
- 十二指肠结核合并腹腔淋巴结核一例
- 2004年
- 张小节郭晓霞刘维忠罗红波李家福贾惠英
- 关键词:十二指肠结核合并症腹腔淋巴结核淋巴循环
- PGA指数评估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价值
- 2001年
- 目的重新评估 PGA 指数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慢性乙肝112例,甲肝30例,对照30例,各组在性别、年龄上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排除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及冠心病.检测各组 PT,GGT,ApoA_1值,计算 PGA 指数并作比较,慢性乙肝按病理分期分组,比较各期的 PGA 值差异,并计算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甲肝、慢乙肝组 PGA 值分别为6.80±0.18,3.35±0.16,显著高于对照组(0.87±0.14),P<0.01,甲肝组高于慢乙肝组(P<0.01),慢乙肝组 S_0~S_4期 PGA 值分别为0.35±0.25,3.00±0.47,2.93±0.22,3.52±0.25,4.64±0.50,S_4期与各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S_0,S_1,S_2,S_3各期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当 PGA≥3时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性为66.3%,特异性为47.1%.结论 PGA 指数不能很好反映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不适合作检测肝纤维化的指标.
- 刘维忠张顺财
- 关键词:肝炎凝血酶原时间Γ谷氨酰转移酶载脂蛋白A-I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粗蒂性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复发影响因素被引量:17
- 2021年
-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粗蒂性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复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结肠粗蒂性息肉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研究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息肉大小、手术方式、组织学类型是影响结肠粗蒂性息肉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粗蒂性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对于有结肠粗蒂性息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需注意术后定期复查。
- 邵长江赵昌东王淑芳张秀敏李雪卢学峰刘维忠
- 关键词: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乙型肝炎高危人群对乙型肝炎认知程度的调查被引量:1
- 2006年
- ①目的了解乙型肝炎高危人群的认知程度,探讨开展肝炎早诊、早治及在社会心理上的可行性。②方法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式,对某县686人乙型肝炎高危对象以认知问卷调查其对乙型肝炎的认知以及早诊、早治的倾向。③结果本研究调查了3个村,年龄15~72岁,共1058人,其调查接受率64.84%。其中60.78%被调查者不了解肝炎早期防治知识。④结论某县肝炎高危人群对肝炎早期的认知程度尚低,大部分高危人群愿意接受肝炎的早诊、早治,说明在该肝炎高发区开展肝炎二级预防,具有社会心理上的可行性。
- 张小节郭晓霞刘维忠罗红波
- 关键词:乙型肝炎高危人群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