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宗强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地震
  • 2篇叠加剖面
  • 2篇偏移距
  • 2篇剖面
  • 2篇分辨率
  • 2篇处理器
  • 1篇单炮
  • 1篇地表
  • 1篇地震成像
  • 1篇地震反射
  • 1篇地震反射特征
  • 1篇地震分辨率
  • 1篇地震记录
  • 1篇地震勘探
  • 1篇地震偏移
  • 1篇地震数据
  • 1篇地震信号
  • 1篇迭代法
  • 1篇信噪比
  • 1篇油气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8篇何宗强
  • 3篇陈康
  • 3篇冉崎
  • 2篇易海永
  • 2篇刘晓兵
  • 2篇屠志慧
  • 2篇曾鸣
  • 2篇汤聪
  • 2篇何青林
  • 1篇张本健
  • 1篇文龙
  • 1篇谢继容
  • 1篇孔令霞
  • 1篇彭真明
  • 1篇赵辉
  • 1篇杨雨
  • 1篇韩嵩
  • 1篇李亚林
  • 1篇冯心远
  • 1篇屈伯章

传媒

  • 2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06
  • 1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碳酸盐岩薄储层的地震成像方法、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薄储层的地震成像方法、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包括:S1:根据合成记录确定薄储层段的储层底界面是否具有地震波峰反射,若有,转S2;S2:将合成记录与实钻井的全叠加地震数据做匹配,若地震反射特征不一致,转...
文龙梁瀚冉崎易海永陈康龙隆何宗强何青林
转换波变速抽道速度分析方法被引量:12
1999年
转换波反射点不在炮点-检波点的中心点正下方,其偏离中心点的距离随转换横渡速度Vs和反射点深度h的变化而变化。地面接收到的来自地下某点的转换波反射信号到达时间也不遵循(纵波反射的)双曲线规律,因此不能用纵波速度分析法对转换波进行分析。本文提出的在纵向上接深度变化、而在横向上作变速抽道的转换波叠加速度谱分析方法,避开了转换波反射的不对称性和信号到达时间的非双曲线特征所带来的困难,使转换波的速度精确分析成为现实。应用本文方法对92LYS501测线实际转换渡地震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何宗强
关键词:转换横波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地震数据
用提升法小波分析进行地震信号的噪声衰减被引量:3
2006年
提升小波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双正交小波和完全可恢复滤波器组的理论基础上,在保持小波双正交特性的条件下,通过所谓提升和对偶提升过程,来改善小波及其对偶的性能,以满足各种应用的需要。文章简单介绍了基于提升方案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一维和二维地震信号进行提升小波分解和重构的基本流程,分析了提升法小波变换相对于第一代小波变换的各种优点,最后结合具体实例,将基于提升格式的小波变换与重构用于地震数据的噪声压制。根据噪声与信号的特点,在小波低频与高频系数中分别采用不同的软阈值进行量化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压噪效果,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易于实现,计算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彭真明李亚林李健赵辉何宗强
关键词:地震分辨率信噪比
基于数据驱动的近地表Q补偿方法及其应用
2023年
近地表对地震波具有强烈的吸收衰减作用,严重影响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同时对地震波形产生畸变,影响地震成像和储层识别。要消除近地表的吸收衰减作用,就需要获得描述地层属性的特征参数,即品质因子。基于数据驱动,建立近地表模型并求取地震波近地表旅行时,通过峰值频移法求取了Q值,并采用稳定的近地表补偿算法进行了近地表Q补偿,消除了由于近地表吸收引起的地震波衰减和分辨率降低的问题。实际应用也表明了该方法具有便捷、实用,应用效果好的特点。
冯心远曾鸣屠志慧刘晓兵何宗强汤聪
关键词:近地表分辨率品质因子
宽频保真成像技术在四川盆地火山岩处理的应用研究
四川盆地JY地区广泛发育一套二叠系火山岩,但是由于埋深与岩性影响,地震资料岩下能量弱,岩性体边界与火山内幕机构成像不清,储层精细雕刻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根据测井数据建立火山岩薄互层模型,利用反射率法数值模拟,分析了...
彭浩天陈康冉崎何青林何宗强
关键词:正演模拟
改变爆炸空洞形状,增强下传激发能量被引量:2
2006年
随着地震勘探向盆地周边复杂地区的不断深入,激发炸药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深井、大药量、长药柱激发方式暴露出面波干扰和次生干扰严重、激发下传能量较小等许多弊病,造成勘探地区资料信噪比低的局面。文章根据前人研究的激发空洞形状与前方某点的波动能量关系的理论,定量地研究了激发产生不同形状爆炸空洞对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介质点的能量贡献大小,提出了一种可实施的能增强下传激发能量的激发方式,并在川东方斗山构造南段进行了野外试验。实践证明,此方法技术科学可靠,可操作性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对复杂地区地震勘探取得成功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何宗强杨志超山冬林杜文军李登亮
关键词:地震记录分辨率数学模型
增强油气亮点显示的偏移道集及剖面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油气亮点显示的偏移道集及剖面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地震勘探叠前时间偏移生产道集拉平:用中间范围的偏移距的道叠加得到模型道,对道集进行校正,对道集上的同相轴进行拉平处理,得到拉平后的CRP叠前时间...
杨雨谢继容冉崎易海永张本健陈康何宗强代瑞雪龙隆吕文正
基于迭代法的初至波自动拾取方法、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迭代法的初至波自动拾取方法、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涉及地震探勘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先通过地震资料确定出每一单炮的初至引导线后,再通过基于无异常的初至波拾取点构成新初至引导线替换原来的初至引导线,如此反复迭...
孔令霞曾鸣雷程汤聪彭浩天韩嵩屠志慧屈伯章刘晓兵何宗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