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聪
- 作品数:13 被引量:19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大巴山城口弧形断裂带右旋走滑构造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8
- 2013年
-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是几何学上对称平顶型、内部形迹削截的弧凸结构带,区域走向总体呈北西向延伸,其主边界城口断裂由北向南发生偏转(由近南北向→北西向→近东西向),内部构造形迹与边界断裂呈明显削截和交切关系,弧形带凸顶方向与构造带南西向逆冲推覆极性一致。基于野外构造解析和15个样品的显微构造分析,对城口弧形断裂带右旋逆冲走滑构造特征和变形-变质特点及其沿走向的变化进行研究。宏观上,城口断裂带体现出早期近东西走向线理和平行于主断裂带弧形展布的后期线理两期世代和序列性,同时展现出强烈右旋走滑剪切变形特征,且走滑剪切变形强度由北西向南东减弱。微观构造上,断裂带构造岩普遍发生弱-中等强度变质,北段以中-高绿片岩相为主,右旋逆冲走滑剪切指向运动学标志体发育、变形强烈。断裂带南段以低绿片岩相为主,右旋走滑逆冲剪切指向运动学标志体相对稀疏、变形微弱。城口断裂带宏观与微观特征表明变质和(右旋走滑剪切)变形强度总体上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减弱,呈非对称性。构造运动学上的非对称性和强烈右旋走滑剪切运动特征主要取决于印支期以来华南和华北板块汇聚过程中(尤其是燕山期)汉南能干性基底由南向北的强烈楔入作用。
- 邓宾李智武刘树根孙东钟勇李金玺汤聪
- 关键词:右旋走滑构造地质学
- 一种基于真地表的自适应面波压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真地表的自适应面波压制方法,包括:一:求取双程走时和相应的面波最大视速度;二:刻画面波在时间‑空间域中的展布特征,该展布特征包含面波在不同排列中的时距曲线;三:分别拟合每个排列中面波的时距曲线,得到各...
- 汤聪杨雨文龙冉崎易海永张宇生陈康张本健韩嵩刘晓兵曾鸣彭浩天
- 川西坳陷构造格局及其成因机制被引量:75
- 2009年
- 川西坳陷是晚三叠世以来于四川盆地西部发育起来的前陆坳陷,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多期次构造运动。受西缘龙门山冲断带、北缘米仓山构造带和南缘川滇构造带的影响,川西坳陷相应发育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三组主要构造。川西坳陷现今构造具有东西倾向分带、南北走向分段和垂向分层的变形特点,据地表构造形迹和地腹构造展布,可划分为三个变形区(带):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主要受龙门山冲断带影响,发育北东向构造;川西北低平褶皱区同时受龙门山和米仓山构造带的影响,发育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川西南低缓断褶区同时受龙门山和川滇构造带的影响,发育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构造。川西坳陷的构造形成受控于三大因素:基底结构和中下三叠统富膏盐岩层的分布提供了边界条件和物质基础,而周缘构造带影响下的多期、多组构造最终造就了倾向分带、走向分段、垂向分层以及复合-联合构造格局。
- 李智武刘树根林杰汤聪邓宾孙玮
- 关键词:川西坳陷
- 基于数据驱动的近地表Q补偿方法及其应用
- 2023年
- 近地表对地震波具有强烈的吸收衰减作用,严重影响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同时对地震波形产生畸变,影响地震成像和储层识别。要消除近地表的吸收衰减作用,就需要获得描述地层属性的特征参数,即品质因子。基于数据驱动,建立近地表模型并求取地震波近地表旅行时,通过峰值频移法求取了Q值,并采用稳定的近地表补偿算法进行了近地表Q补偿,消除了由于近地表吸收引起的地震波衰减和分辨率降低的问题。实际应用也表明了该方法具有便捷、实用,应用效果好的特点。
- 冯心远曾鸣屠志慧刘晓兵何宗强汤聪
- 关键词:近地表分辨率品质因子
- GeoEast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开发与应用
- 股份公司"大力推广和发展国产软件"的精神,以批量化生产为目的,项目组对GeoEast地震资料处理软件进行了开发研究.针对软件新、模块多、部分功能不完善等难点,制定有效的对策,选取辽河凹陷陆地、滩海和外...
- 汤聪
- 关键词:地震资料软件设计功能模块
- 米仓山构造带逆冲-走滑变形序列的节理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米仓山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北缘,东西两侧分别同龙门山、南大巴山冲断带交接过渡,由于受到多个造山带的影响,所以对其构造复合过程的研究至关重要。文中通过测量米仓山构造带的节理面和擦痕,采用吴氏网对古应力场进行恢复,同时依据节理缝的交切关系以及节理面所在地层时代,结合已有年代学资料和断层特征,首次重建了米仓山构造带的构造期次。米仓山构造带共经历了5期构造运动:①200~160Ma,S—N向(σ3直立)逆冲性质挤压运动;②120~100Ma,S—N向(σ3E—W向)走滑性质挤压运动;③95Ma,NW—SE向挤压运动;④50~40Ma,NE—SW向挤压运动;⑤15Ma,E—W向挤压运动。第一期、第二期应力场形成了米仓山隆起和米仓山前缘的东西向构造,第三期、第四期应力场对米仓山构造带进行改造,形成了米仓山前缘的叠加构造,第五期应力场使米仓山构造带最终成型。
- 汤聪刘树根李智武孙东孙玮李金玺
- 关键词:擦痕古应力场
- 青藏高原东南缘大凉山新生代隆升建造过程——多封闭系统低温热年代学与热模型限制被引量:13
- 2016年
- 长波长、低起伏度大凉山构造带新生代隆升剥露与建造过程是解译青藏高原东向扩展过程的关键核心地区之一.本文基于大凉山构造带喜德剖面和沐川剖面9件样品的多封闭系统低温热年代学年龄(即磷灰石(U-Th)/He(AHe)、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和锆石(U-Th)/He(ZHe))定年,揭示出多封闭系统热年代学年龄与古岩性柱深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即伴随古岩性柱深度增大,多封闭系统热年代学年龄明显减小.喜徳剖面多封闭系统低温热年代学AHe、AFT和ZHe年龄值分别为7—9Ma、14—22Ma和25—38Ma;沐川剖面多封闭系统低温热年代学AHe和AFT年龄值分别为10—26Ma、23—85Ma,ZHe年龄值为未完全退火年龄.多封闭系统热年代学和QTQt热史模拟揭示,大凉山构造带喜徳和沐川剖面岩性柱所有样品都经历大致相似的三阶段热演化过程,尤其是晚新生代快速隆升剥露阶段(30—20 Ma以来),其平均剥露速率分别为-0.15mm·a^-1和-0.20mm·a^-1,抬升剥露量分别为-3.0km和-1.5km.结合区域低温热年代学特征的大凉山构造带地表隆升动力学模型,揭示出重力均衡作用下地壳缩短与剥露作用(即构造隆升剥露机制)控制形成了现今大凉山造山带长波长、低起伏和高海拔地貌建造过程.
- 邓宾雍自权刘树根李智武赵高平米色子哈汤聪
- 关键词:低温热年代学隆升剥露
- 川中东北部中下侏罗统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环境探讨——基于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
- 本文以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湖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与岩芯观测、岩石薄片鉴定、碳氧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阐明川中中下侏罗统岩性、岩相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特征,为研究四川盆地早中侏罗世气候特征及油气勘探提供有效信息。...
- 汤聪
- 关键词: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同位素地球化学
- 文献传递
- 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被引量:49
- 2013年
-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川中地区的主力产油层之一,通常认为储集体为高能介壳滩相的"纯"灰岩。本文基于露头、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观察,认为川中龙岗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一套典型的湖相混合沉积,包括狭义的混积岩和广义的混合层系。狭义混积岩成分以碳酸盐为主,由碳酸盐、陆源碎屑和泥质以不同比例混积而成,包括含砂泥质介壳灰岩、含泥砂质介壳灰岩、含介壳含泥钙质砂岩、含介壳含砂钙质泥页岩等岩石类型。广义混合层系主要为介壳灰岩、泥页岩、砂岩与狭义混积岩等构成的互为夹层或近等厚互层。混合沉积类型主要有间断混合、原地混合和相混合3种,分别受控于风暴作用、水动力条件和优势相。由于后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原生孔隙消失殆尽,无论是较纯的介壳灰岩还是混合沉积都极为致密,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溶蚀微孔、微裂隙和构造裂缝。除了"纯的"介壳灰岩外,由介壳和粉砂—泥质混积而成的泥质介壳灰岩和含介壳泥页岩由于微裂隙相对发育,部分物性好的层段也可以作为储层。上述结果和钻测成果暗示:临近烃源的低能介壳滩和介壳滩缘等混积相的粉砂—泥质介壳灰岩和含介壳泥页岩是一种广泛发育的潜在储集体,这对于致密油勘探而言尤为重要,应该引起重视,建议进行试点勘探。
- 丁一李智武冯逢翟中华孙玮汤聪张葳张长俊刘树根
- 关键词:下侏罗统湖相微裂缝川中
-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主要断裂带变形岩石显微组构分析及意义被引量:10
- 2015年
- 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和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构造带以其独特的弧形特征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显微组构方面对石泉–安康断裂和城口–房县断裂附近的样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对比,旨在为扬子与华北板块穿时斜向碰撞及陆内造山作用提供一些基础信息。大巴山石泉–安康断裂带两侧样品主要发育矿物鱼、压力影、旋转碎(残)斑系,运动学指示标志以右旋为主,石英颗粒呈波状消光和带状消光,定向拉伸明显,以亚颗粒旋转(SGR)动态重结晶为主,具有韧性变形特征,石英c轴点极密大多数分布边缘,少数位于中心,指示了底面滑移为主或底面滑移与菱面滑移共同作用,Flinn指数K值大于1表明应变样式为拉长型椭球体。城口–房县断裂带东段样品石英碎斑波状消光较弱,弱定向或无,无动态重结晶,石英c轴点极密均为位于边缘,指示了底面滑移为主,呈现脆韧性变形特征,Flinn指数K值小于1表明应变样式为压扁型椭球体。综合分析认为大巴山变形变质温度以中–低温为主,相当于绿片岩相;南、北大巴山构造变形存在显著差异性,后者变形变质温度比前者的相对较高,且变形强度呈现由北而南的递减趋势。综合研究认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早期受北东向挤压形成向南西逆冲推覆,后期经历了北北东向挤压发生强烈右旋走滑。
- 李金玺李智武刘树根邓宾孙东汤聪武文慧
- 关键词:运动学涡度显微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