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朝泓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2篇融合基因
  • 2篇细胞
  • 2篇慢性
  • 2篇基因
  • 2篇白血病患者
  • 2篇病患
  • 1篇血常规
  • 1篇血浆
  • 1篇血浆D-二聚...
  • 1篇血液生化
  • 1篇血液生化学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症状
  • 1篇人类乳头瘤
  • 1篇人类乳头瘤病...
  • 1篇人类乳头瘤病...
  • 1篇融合基因检测

机构

  • 6篇武汉大学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8篇付朝泓
  • 5篇李艳
  • 4篇童永清
  • 2篇阮红刚
  • 2篇陈占国
  • 2篇张华
  • 1篇戴雯

传媒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BCR-ABL融合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及临床应用
2015年
目的研发同时检测多种BCR-ABL融合基因类型的试剂并建立相对应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同时进行临床标本检测。方法检索GeneBank等生物信息数据库,获得BCR—ABL基因可能的融合亚型,对亚型之间的序列进行比对并设计BCR—ABL融合基因特异性引物,从而应用质粒建立新的荧光定量体系。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月1日-11月31日住院部确诊为初发白血病患者30例,其中慢性髓细胞白血病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另同时收集体检中心健康对照20例。应用新建立体系、商品试剂盒及直接测序法进行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结果新建荧光定量PCR体系准确度验证结果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100%;特异性验证结果各干扰项检测均为阴性;可检测11种融合基因类型。对BCR—ABL融合基因亚型e13a2,e14a2和e1a2的检测新方法阳性符合率为100%(10/10),阴性符合率为100%(5/5)。对稀有融合基因亚型e19a2检测新方法检测阳性率100%(2/2),商品试剂盒检测阳性率为0%(0/2)。新方法与直接测序法相比阳性符合率为100%(16/16),阴性符合率为100%(14/14)。结论以研发的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而建立的荧光定量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与测序结果符合率为100%,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可应用于临床。
付朝泓李艳童永清陈占国
关键词:融合基因荧光定量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CML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BCR-ABL融合基因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在CML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有重要作用。费城阳性(Ph+)染色体细胞或BCR-ABL融合基因数量的变化是评估CML的重要手段,临床常用检测方法有常规染色体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荧光定量PCR。常规染色体检测用于CML初始治疗获得完全细胞学缓解(CCyR)的评价;FISH较常规染色体检测更敏感且能可视化观测Ph+染色体细胞;荧光定量PCR更加利于CML微小残留病监测。这些技术方法正在不断满足辅助诊断CML的临床要求及进一步提升CML疗效监测和微小残留病诊断水平。
付朝泓李艳
关键词:BCR/ABL融合基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慢性白血病的的血液生化学的临床检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析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运用在急慢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患者各18例作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三组均行血液生化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和慢性组的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碱性磷酸酶(ALP)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和慢性组的血铬、血铜以及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急性和慢性组的血锌、血铬以及谷氨酰转肽酶等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生化学检验,不仅可以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还有助于判断预后.
付朝泓阮红刚张华
关键词:血液生化学白血病
1425例上呼吸道感染痰培养病原菌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标本进行...
付朝泓童永清
文献传递
脑胶质瘤临床分子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原发性肿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35.26%~60.96%。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脑胶质瘤划分为:成人星形细胞恶性胶质瘤、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1]。近年来,脑胶质瘤的诊断与治疗越来越依赖于临床分子诊断。
付朝泓李艳
关键词:脑胶质瘤分子诊断
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与白细胞相关性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分型与白细胞的相关性,并研究本地区HP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273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同时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查。结果 HPV阳性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HPV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HPV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患者的单核细胞百分比与HPV阴性患者之间没有差别。HPV阳性患者各亚型间的白细胞及分类没有差别。本地区HPV感染的亚型主要为HPV16、HPV33、HPV52,高危亚型感染比例较大(88.8%)。结论白细胞检测结合HPV亚型的检测能提高对HPV感染的诊断率,为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提供支持。
付朝泓李艳童永清戴雯
关键词:人类乳头瘤病毒白细胞
初发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和临床症状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初发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和临床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初发白血病患者259例,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259例初发白血病患者进行血常规分析,同时对临床工作中常见10种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白血病的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高于急性白血病[86.4(19.4-207.8)×109/L比9.4(3.3-44.4)×109/L,248(118-467)×109/L比34(18-84)×109/L](P〈0.01)。体检发现、白细胞总数或PLT异常在慢性白血病临床症状中占第2位,为19.2%(15/78),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占第1位,为29.4%(5/17)。急性白血病的常见临床症状为乏力、发热感染、皮肤黏膜出血,骨关节疼痛”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症状中占第3位,为8.9%(5/56)。结论 血常规项目的准确判读联合对常见临床症状的观察和询问能降低白血病的漏诊率,提高临床检验工作的准确性。
付朝泓李艳童永清陈占国
关键词:白血病血常规临床症状
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与效果评估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与评价效果运用血浆 D-二聚体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体检的9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运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复发期和初治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缓解期比较,复发期、初治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是,复发期与初治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同时,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血浆 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浆 D-二聚体检验能够将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充分反映出来,并且对D-二聚体水平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
付朝泓阮红刚张华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D-二聚体病情进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