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永清

作品数:95 被引量:376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基因
  • 19篇肝炎
  • 17篇病毒
  • 16篇细胞
  • 13篇丙型
  • 13篇丙型肝炎
  • 12篇多态
  • 12篇多态性
  • 10篇肝炎患者
  • 9篇慢性
  • 9篇核苷
  • 8篇荧光
  • 8篇荧光定量
  • 8篇丙型肝炎患者
  • 7篇单核
  • 7篇单核苷酸
  • 7篇突变
  • 7篇核苷酸
  • 6篇单核苷酸多态
  • 6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94篇武汉大学
  • 2篇漯河市中心医...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柳州市工人医...
  • 1篇苏州卫生职业...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襄阳职业技术...
  • 1篇武汉血液中心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潜江市中心医...
  • 1篇武警湖北省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94篇童永清
  • 37篇李艳
  • 32篇郑红云
  • 24篇李艳
  • 14篇张平安
  • 13篇顾剑
  • 11篇汪明
  • 9篇吴泽刚
  • 7篇包安裕
  • 7篇吴薇
  • 7篇祝成亮
  • 7篇徐万洲
  • 7篇李从荣
  • 7篇申复进
  • 7篇王京伟
  • 6篇李锋
  • 6篇牛志立
  • 5篇陈占国
  • 4篇周泉
  • 4篇李锋

传媒

  • 10篇国际检验医学...
  • 9篇中华检验医学...
  • 9篇现代检验医学...
  • 8篇微循环学杂志
  • 5篇职业与健康
  • 5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卒中与神经疾...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2篇2010全国...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12篇2015
  • 9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HGF处理组(HGF +I/R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灶体积,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I/R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缺血侧脑组织见较大的梗死灶(231.15±22.79 mm3),脑组织SOD活性(83.10±17.16 U/mgPro)明显降低、MDA含量(11.86±2.91μmol/gPro)显著增高(与Sham组比较,P<0.01)。与I/R组比较,HGF+I/R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梗死灶体积(196.64±25.28 mm3)明显减小(P<0.05),SOD活性(109.91±23.93U/mgPro)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7.49±2.27μmol/gPro)明显降低(P<0.01)。结论:H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贺芳董美蓉孙小娅林乃祥童永清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局灶性有丝分裂原肝部分切除促血管形成
建立丙型肝炎临床检验诊断路径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
2024年
目的建立涵盖丙型肝炎诊断、鉴别诊断、药物毒副作用监测、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并探索以临床检验诊断路径为思路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方法根据丙型肝炎的临床诊疗指南,制订与疾病不同阶段相关的实验室检测策略,建立丙型肝炎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以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8级和2019级七年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随堂问卷和小测试比较其课堂教学效果。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建立获得临床医生认可的丙型肝炎临床检验诊断路径,其涵盖丙型肝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药物毒副作用监测、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等全过程,该路径应用于2019级临床医学本科生课堂教学后,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P<0.05),其中"已掌握本节课重难点"提升最明显,2018级为(60.90±2.15)分,2019级为(84.80±3.44)分。2019级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总分(94.02±4.29)明显高于2018级(79.21±3.68)(P<0.05)。随堂测验2018级为(78.10±4.92)分,而2019级平均成绩为(94.60±5.63)分,得分也显著提高(P<0.001)。结论建立了丙型肝炎临床检验诊断路径并应用于实验诊断学教学,使实验诊断学与临床医学有机融合,同时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吴泽刚吴泽刚郑红云顾剑吴茜王京伟童永清
关键词:丙型肝炎教学模式
273例HCV基因分型情况分析
2015年
目的调查分析273例HCV感染患者基因亚型构成,为临床HCV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为HCV流行病学提供资料。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自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273例HCV患者标本一代测序的HCVNS5B基因测序结果,并将所测的HCVNS5B基因核苷酸序列在线比对,确定其基因亚型。结果经在线比对后发现273例HCV患者共有4种基因型,分别是1型,2型,3型和6型;6种基因亚型分别是1a亚型3例(1.10%)、1b亚型208例(76.19%)、2a亚型41例(15.02%)、3a亚型3例(1.10%)、3b亚型12例(4.40%)和6a亚型6例(2.20%)。结论所收集的273例HCV分布情况和我国整体流行情况较一致,以1b亚型为主,其次为2a亚型,其他亚型少见。该分析为本地区HCV患者选择有效的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提供数据支持,为HCV的流行病学提供相关资料。
卢恩昌童永清
关键词:基因亚型
乙型肝炎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Lightcycler系统进行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HBV基因组S区设计一对扩增引物,并通过预实验严格优化反应体系的组成和条件;将T载体与HBVRT区扩增后纯化的产物进行连接反应,然后转染大肠杆菌(DH5a),经蓝、白斑筛选后挑取阳性菌落,提取质粒,制备外标准品。结果用于制成外标准品的质粒经1:10的缓冲液倍比稀释,制作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3.344X+37(r2=0.9999);通过检测已知浓度并经倍比稀释的HBVDNA,表明其最低检测限为5×10^2 IU/mL;拷贝数介于5×10^2~5×10^8 IU/mI。之间的HBVDNA浓度与ct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外标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定量相对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相对简便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监测,有效指导临床用药;联合该法与血清标志物检测,可更准确评价HBV感染者病情。
何紫琪李从荣童永清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聚合酶链反应质粒
武汉地区536名体检人群ALDH2的基因多态性分布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体检人群ALDH2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ALDH2基因检测的无亲缘关系健康体检人群536名,其中男性384名,女性152名。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ALDH2 rs671基因多态性,同时与已报道的其他地区ALDH2 rs671基因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武汉地区536名体检人群中,ALDH2 rs671三种基因型即GG型、GA型和AA型频率分别为64.18%、31.90%和3.92%;不同年龄段ALDH2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区与上海、洛阳、西宁、四川地区ALDH2 rs671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北京、台湾和山东地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地区ALDH2 rs671基因多态性分布具有地域特异性,ALDH2 GG型是本地区优势基因型。
姜树朋李艳童永清
关键词: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
湖北地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评价其准确性和适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湖北省人民医院行NIPT检测的孕妇9 584例,评价湖北地区不同区域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一致性,将孕妇按照年龄、孕周、胎儿DNA浓度以及孕产史的不同分组,分析影响NIPT结果的因素。NIPT高风险孕妇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进行产前诊断,NIPT低风险孕妇进一步行超声检查;对所有孕妇进行电话随访或病历随访,根据随访结果评价NIPT对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检测效能。结果在湖北地区9 584例孕妇中,各区域孕妇的21、18、13-三体、性染色体异常和其余染色体异常高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 584例孕妇中,高龄组(≥35岁)孕妇2 425例,其21、18-三体、其余染色体高风险率和总体高风险率较低龄(<35岁)组孕妇显著上升(P<0.05);具有不良孕产史孕妇2 794例,其21、18-三体,性染色体、其余染色体高风险率和总体高风险率显著升高(P<0.05)。该方法对21、18、13-三体、性染色体异常和其余染色体异常诊断的特异度均在99.98%以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8%、85.7%、62.5%、53.8%和33.3%。结论NIPT对湖北地区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筛查效能良好,有效地降低漏诊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比例,是有效的产前筛查方法;高龄和不良孕产史是影响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危险因素。
黄景涛张艳吕志华童永清李艳
关键词:产前诊断基因检测
基因水平下调PP2A水平可显著抑制海马神经元轴突生长
2017年
目的探讨基因水平下调PP2A对胎鼠海马神经元轴突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为研究模型,首先构建PP2A催化亚基特异性干扰RNA及其对照(si-PP2A/ssi-PP2A)质粒,选择在种植前下调PP2A水平,观察其对海马神经元轴突生成是否有作用;原代细胞采用Amaxa大鼠神经元核电转试剂盒分别转染EGFP-ssi PP2Ac和EGFP-si PP2Ac,神经元种植培养48 h后固定做免疫荧光双标,分别标记轴突特异性标记物Tau-1和树突特异性标记物MAP-2,观察基因下调PP2A水平对神经元轴突生成的影响。结果原代海马神经元转染48 h后对照转染组海马神经元神经元轴突和树突均已形成,而干扰RNA转染组神经元轴突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而树突生长未受到明显影响;si-PP2A转染组(干扰转染组)神经元轴突长度仅为对照转染组的38%,单个神经元的平均轴突数目也从正常1.0/neuron下降到0.5/neuron。结论基因下调PP2A水平显著抑制了原代海马神经元轴突生成,结合前期药物下调研究结果提示维持细胞内正常PP2A水平在海马神经元轴突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郑红云申复进童永清李艳
关键词:海马神经元轴突干扰RNA
纳米孔测序在血流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估纳米孔测序的基本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病原学的快速检测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1年12月-2022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疑似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血标本,利用纳米孔测序和血培养的方法同时对入选患者血标本的致病菌进行鉴定,并对纳米孔测序的基本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251例患者,纳米孔测序法检出病原菌119例(47.4%),检出率高于血培养法的23例(9.2%)(χ^(2)=79.167,P<0.001)。对比两种方法结果不具有一致性(kappa=0.052,P=0.175)。纳米孔测序存在一定漏检率。在检出病原菌的种类上,纳米孔测序法检出的细菌有47种,真菌15种。结论纳米孔测序较血培养病原检出率高且检出病原种类多,该技术在血流感染的病原体快速诊断中优势明显。
吴泽刚顾剑郑红云徐万洲肖红军童永清
关键词:血流感染病原体血培养
焦磷酸测序法检测乙肝病毒P区基因耐药突变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基因耐药突变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方法以Sanger测序法为参考,验证焦磷酸测序法检测HBVP区基因耐药突变的性能。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1164例,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1164例临床慢性乙肝患者HBVP基因耐药突变,记录HBVDNA定量结果,统计HBVP区耐药基因各突变位点以及突变频率,并统计分析患者耐药突变的特点。结果焦磷酸测序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HBVP区基因耐药突变时,所需HBVDNA最低量为1×106 KIU/L,但焦磷酸测序法优于Sanger测序法,能稳定、特异地检出突变比例低至10%的突变位点。248例慢性乙肝患者HBVP区基因耐药突变位点均低于检测下限;919例患者有阳性结果,其中61.5%没有发生突变,38.5%发生突变(单个位点突变为47.5%,联合突变为52.5%)。除rtI169T位点和rtAl94T位点未检到突变外,其他位点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变;耐药位点以rtM204V/I(32.1%)、rtLl80M(19.8%)、rtAl81V/T(6.7%)、rtN236T(5.3%)为主,其中rtA181V/T和rtN236T位点发生部分突变比例较高。结论焦磷酸测序法具有灵敏、特异、准确等特点,能早期检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患者的HBVP区基因发生耐药突变,适用于慢性乙肝患者核苷(酸)类似物的治疗监测;HBVP区基因不同耐药位点和耐药频率可能与临床用药习惯相关。
陈占国李艳童永清周武
关键词:突变核苷酸类
丙肝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对发生肝炎、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丙肝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对肝炎发生、丙型肝炎病毒(HC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漯河市中心医院HCV感染且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对肝炎活动风险的统计学研究显示,入组的310例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后,102例(32.9%)出现肝炎活动;患者原发病(实体瘤、血液恶性肿瘤及其他)在肝炎的发病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08,P=0.14);接受治疗后,化疗和(或)靶向治疗组患者发生肝炎概率高于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组(χ~2=4.09,P=0.04)。针对化疗和(或)靶向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后HCV再激活风险评估的研究显示,入组210例患者中,38例(18.1%)发生了HCV再激活;血液肿瘤组患者发生HCV再激活率显著高于实体瘤组(χ~2=4.102,P=0.04)。针对肝炎发生与HCV再激活的关联性研究显示,病毒再激活组发生肝炎概率明显高于病毒未激活患者(χ~2=4.54,P=0.03)。结论 HCV感染患者,接受系统化疗和(或)靶向治疗时发生肝炎风险高于接受皮质类固醇和(或)免疫抑制剂患者。接受系统化疗和(或)靶向治疗时,血液肿瘤患者发生HCV再激活风险高于实体瘤患者,且可能会通过病毒再激活增加肝炎发生的风险。
沈洁杨艳兵李森森童永清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抑制治疗肝炎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