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岱佺

作品数:69 被引量:237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通气
  • 9篇重症
  • 9篇机械通气
  • 9篇疾病
  • 8篇脑炎
  • 8篇梗死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6篇受体
  • 6篇脑梗死患者
  • 6篇机械通气患者
  • 6篇肠内
  • 5篇神经疾病
  • 5篇神经系
  • 5篇神经系统
  • 5篇重症监护
  • 5篇脑死
  • 5篇脑死亡
  • 5篇脑死亡判定
  • 5篇监护

机构

  • 6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清华大学第一...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玉田县医院

作者

  • 69篇高岱佺
  • 45篇宿英英
  • 32篇张运周
  • 29篇张艳
  • 26篇叶红
  • 17篇陈卫碧
  • 15篇范琳琳
  • 11篇刘刚
  • 9篇曾小雁
  • 6篇刘刚
  • 4篇田飞
  • 4篇高扬
  • 4篇高冉
  • 4篇刘芳
  • 3篇王淼
  • 3篇吕颖
  • 2篇马青峰
  • 2篇任国平
  • 2篇刘芳
  • 1篇杨倩倩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神经...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药物不良反应...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2014北京...
  • 2篇2014年北...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3篇2016
  • 14篇2015
  • 7篇2014
  • 1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3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依达拉奉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1(ET-1)和丙二醛(MDA),以及白介素(IL)-6、IL-2、IL-1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NIHSS和BI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更加显著(P<0.05);2组的自由基水平和炎性因子均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更加显著(P<0.05);2组间的安全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效果,调节炎性反应和减少自由基损伤,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较好。
周翠萍高岱佺刘芳汪慧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神经功能
机械通气的神经重症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研究
曾小雁高岱佺宿英英
重症神经疾病患者肠内营养能量预测目标值与实际供给值比较
宿英英曾小雁姜梦迪刘刚高岱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疗进展
2021年
为进一步提高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的认识,应用PubMed,CNKI等数据库检索“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而对PCNS-DLBCL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进行综述.PCNS-DLBCL是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型,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其发病机制包括EB病毒的存在,PD-L1和PD-L2的表达增加,MYD88基因突变和CD79B基因突变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恶性程度高,易复发,预后差;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免疫组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PCNS-DLBCL治疗措施包括放疗、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以及联合放化疗等,目前以施用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诱导化疗为最佳治疗方案.
张汝江张运周高岱佺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甲氨蝶呤
一种检测高原低压低氧环境相关心肌损伤的标志物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心肌损伤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高原低压低氧环境相关心肌损伤的标志物装置,底座上侧固定有主体箱,主体箱右侧嵌装有比色卡板,主体箱右侧通过安装槽嵌装有紫外线消毒箱;主体箱通过销轴固定有试剂管固定盒,试剂管...
高岱佺张运周
文献传递
静脉应用负荷剂量抗癫痫药物的安全性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负荷剂量抗癫痫药物(AED)治疗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合并数据的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和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进行的2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结果,分析比较地西泮组、地西泮后续丙戊酸组和地西泮后续苯巴比妥组患者的临床数据。3组患者一线AED治疗均为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地西泮(0.2 mg/kg,5 mg/min)。二线AED治疗方案:地西泮组为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地西泮(0.2 mg/kg,5 mg/min)后继续静脉泵注维持量地西泮(4 mg/h,每3分钟增加1μg/kg),地西泮后续丙戊酸组为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丙戊酸[30 mg/kg,6 mg/(kg·min)]后继续静脉泵注维持量丙戊酸[1~2 mg/(kg·h)],地西泮后续苯巴比妥组为静脉注射负荷剂量苯巴比妥(20 mg/kg,50 mg/min)后继续静脉注射维持量苯巴比妥(100 mg/6 h,50 mg/min),治疗持续至癫痫发作终止后24 h,以后逐渐减量。严密监测患者用药后反应。结果 101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53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42±16)岁。地西泮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1±19)岁;地西泮后续丙戊酸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5±15)岁;地西泮后续苯巴比妥组男性11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1±14)岁。3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西泮组、地西泮后续丙戊酸组和地西泮后续苯巴比妥组GCSE终止率分别为63.2%(24/38)、57.5%(23/40)和60.9%(1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2)。地西泮组6例(15.8%)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呼吸抑制、循环抑制和骨髓抑制分别为2、3和1例;地西泮后续丙戊酸组11例(27.5%)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不伴高血氨脑病的轻度血氨升高、轻度肝功能异常和骨髓抑制分别为8、2和1例;地西泮后续苯巴比妥组11例(47.8%)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呼吸抑制、循环抑制、轻度肝功能异常和骨髓抑制分别为3、2、5和1例。地西泮组不良反应发�
宿英英田飞陈卫碧高冉张运周张艳叶红高岱佺刘芳
关键词:地西泮丙戊酸苯巴比妥
重症神经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方案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比较重症神经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程序化撤机方案和经验性撤机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65例机械通气时间I〉24h的神经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程序化撤机方案(32例)和经验性撤机方案(33例)。结果因5例患者放弃治疗脱漏,最后60例患者纳入分析,共有35例患者(58%)完成撤机。程序化撤机组(16例)的平均撤机时间(55.91h)明显短于经验性撤机组(19例,243.95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60,P〈0.01)。程序化撤机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程序化组272.01h,经验性组423.53h;t=-1.294,P=0.204),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平均时间(程序化组611.03h,经验性组816.03h;t=-1.272,P=0.212),住ICU期间花费的总费用(程序化组101642.74元,经验性组130988.95元;t=-1.041,P=0.305)出现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住院病死率相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序化撤机方案可有效缩短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的撤机时间,并使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住ICU费用出现减少趋势。
范琳琳宿英英张艳张运周高岱佺叶红赵经纬陈卫碧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通气机撤除法随机对照试验
9例成人重症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点分析
<正>目的分析9例成人重症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2013年10月我科共收治了9例成人重症型流行性脑炎患者,均经血清和脑脊液检查证实。回顾性分析其临床主要症状、血及脑脊液化验、头颅MRI检查,以及临床治疗...
张运周高岱佺刘刚宿英英
文献传递
高钠血症对神经重症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高钠血症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住院患者病死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神经ICU重症患者274例,死亡52例,存活222例。将血清钠〉150mmol/L定义为高钠血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患者中高钠血症26例,存活患者2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vs 10.4%,P=0.000)。高钠血症是神经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OR=5.08,95%CI:2.21-11.63,P=0.000)。高钠血症患者与住院费用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023,P=0.756);高钠血症患者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094,P=0.200)。结论高钠血症在神经重症患者中具有更高的发生率,而且是神经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且与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呈正相关。
张运周高岱佺陈卫碧宿英英
关键词:高钠血症危重病医院死亡率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时间重症监护病房
9例重症脑损伤伴胃潴留患者鼻肠管置入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对9例重症脑损伤伴胃潴留患者进行超声下鼻肠管置入未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纠正。方法对2017年6月-2018年8月9例置管未成功的患者分别从疾病、镇静药物使用、机械通气、肠鸣音减弱等各方面分析导致超声下放置鼻肠管未成功的原因,并采用盲插注气法给予纠正,同时对盲插注气与超声放置导管的深度与消耗时间给予比较。结果9例患者均为各种原因造成患者胃排空障碍,胃肠蠕动减少,大量胃残留量增多,影响到导管头端进入幽门口。其中5例患者给予3种以上镇静药物,处于药物镇静状态,2例神志清楚患者因疾病受损位置所造成胃排空障碍,故超声下放置鼻肠管均未成功。后经盲插注气法进行纠正后,9例患者均置管成功。盲插注气法置入鼻肠管置入平均耗时为(28.89±13.80)min,低于超声下鼻肠管置人法的(84.44±20.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2,P〈0.01)。结论超声下鼻肠管置人对重症脑损伤伴有胃潴留患者置管失败与患者的危重程度、应用镇静药、机械通气、胃潴留等导致的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有关,需要临床护士给予准确评估,有大量胃潴留的重症脑损伤患者推荐使用注气法进行鼻肠管放置。如采用超声下放置,需要给予胃动力药物的提前使用。
刘芳高岱佺龚立超李苗王冉孙蕊
关键词:脑损伤胃肌轻瘫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