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松 作品数:91 被引量:356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ER^(+)/HER2^(-)乳腺癌多基因阵列检测应用:ASCO指南解读与瑞金医院临床实践 2022年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阴性乳腺癌在内分泌治疗基础上,是否需辅助化疗,存在较大争议。既往研究发现,基于多基因阵列表达谱,如21基因复发分数(recurrence score,RS)和70基因预后分型. 舒兰 陈小松关键词:乳腺癌 抑癌基因TP53突变状态与三阴性乳腺癌病人预后的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病人抑癌基因TP53突变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手术的早期TNBC病人,分析TP53基因突变频率和类型、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结果:234例TNBC病人分为144例(61.54%)TP53基因突变型组和90例(38.46%)TP53野生型组。大多数TP53基因突变在第5~8外显子区域,进一步分为错义突变85例(59.03%)和非错义突变59例(40.97%)。与TP53野生型病人比较,TP53突变型的细胞增殖抗原(Ki-67)高表达(>30%)病人较多(80.56%比63.33%,P=0.004,OR=2.40)。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的无复发生存期(P=0.447)、总生存期(P=0.083)和远处无复发生存期(P=0.1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样,病人TP53错义突变与非错义突变之间的预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无复发生存期P=0.226,总生存期P=0.885,远处无复发生存期P=0.172。结论:TNBC病人的TP53突变与较高Ki-67表达相关,但TP53突变型病人预后与野生型病人相似。 杨崔燕 王豪雨 陈小松 沈坤炜关键词: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TP53 基因突变 预后 乳腺癌“液体活检”:血清标志物与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 被引量:4 2012年 乳腺癌疗效和预后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个体化治疗。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检测为我们提供了乳腺癌的实时"液体活检",可以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乳腺癌化疗、内分泌等治疗前后CTCs变化情况的监测,预测治疗的疗效;进一步研究CTCs的基因表型,明确其生物学行为,从而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降低其死亡率。 陈小松 沈坤炜关键词:乳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血清标志物 活检 个体化治疗 基于中国人群的原代人源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模型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中国人群的原代人源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人乳腺癌组织标本的获取;2)第一次接种;3)培养第一次接种小鼠;4)第二次接种;5)培养第二次接种小鼠;6)第三次接种;7)培养第三次... 王亘 张钰梓 陈小松 沈坤炜文献传递 血小板和淋巴细胞计数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浸润性乳腺癌可手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接受手术并行辅助治疗的487例女性患者。采用Kaplan-Meier曲线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其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为55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和低淋巴细胞计数组或血小板计数组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PLR(≥110.16)组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81.2%,显著低于低PLR(〈110.16)组患者的87.1%(P=0.021)。高PLR组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与低PL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8%比93.1%,P=0.27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高PLR组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PLR组的患者(HR=1.796,95%CI=1.116~2.892,P=0.016)。结论 PLR是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与乳腺癌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洪进 毛艳 陈小松 何建蓉 朱丽 陈伟国 李亚芬 费晓春 林琳 沈坤炜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 无病生存率 总生存率 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超声特征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超声特征,探索超声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入组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中心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分析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的临床病理指标和超声指标。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超声指标。结果共纳入105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低淋巴结负荷(1-2枚淋巴结转移)398例(37.7%),高淋巴结负荷(≥3枚淋巴结转移)657例(62.3%)。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55岁(OR=1.56,95%CI:1.20-2.02,P=0.001),超声肿瘤大小<20.0 mm(OR=1.54,95%CI:1.14-2.09,P=0.005)、超声淋巴结长径<20.0 mm(OR=2.03,95%CI:1.48-2.79,P<0.001)、超声淋巴结短径<8.6 mm(OR=1.41,95%CI:1.06-1.89,P=0.019)和超声可疑淋巴枚数1-2枚(OR=2.74,95%CI:1.63-4.61,P<0.001)与低淋巴结负荷独立相关。孕激素受体和淋巴结长径是DFS(HR=2.06,95%CI:1.21-3.50,P=0.008;HR=1.66,95%CI:1.15-2.40,P=0.007)和OS(HR=4.53,95%CI:2.18-9.59,P<0.001;HR=3.49,95%CI:1.96-6.20,P<0.001)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超声特征有助于预测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负荷及预后,指导后续个体化治疗。 李卓璇 童一苇 陈小松 沈坤炜关键词:乳腺癌 超声特征 前哨淋巴结 预后 21基因复发分数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8年 目的分析21基因复发分数(recurrence score,RS)检测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接受手术并行21基因RS检测的乳腺ILC患者,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21基因RS对乳腺ILC辅助化疗选择的影响。结果共59例乳腺ILC患者入组并接受21基因RS检测,其中低危患者10例(16.95%)、中危患者30例(50.85%)、高危患者19例(32.20%)。多因素分析提示ILC分子分型状态是21基因RS高危的独立影响因素(OR=19.90,95%CI:2.42~163.63,P=0.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ILC患者的Ki-67表达水平、分子分型状态以及21基因RS与辅助化疗选择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21基因RS不影响乳腺ILC患者辅助化疗的选择(P=0.527),而ILC分子分型状态是影响辅助化疗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70,95%CI:1.59~136.23,P=0.018)。结论 21基因RS危险度与乳腺ILC的分子分型状态相关;影响乳腺ILC患者行辅助化疗的主要因素为ILC分子分型的状态,21基因RS并未影响其辅助化疗选择。 陈小松 高卫奇 吴佳毅 林琳 黄欧 何建蓉 朱丽 陈伟国 李亚芬 沈坤炜关键词:浸润性小叶癌 辅助化疗 分子分型 家里有亲戚患乳腺癌,你也要做个基因检测 2024年 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每年新发病例数就有三四十万之多。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是由已知的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所致,称为遗传性乳腺癌。遗传性乳腺癌常呈现家族聚集发生,基因检测和有效的筛查手段可有效保障乳腺癌遗传易感女性们的健康。 王婧铭 陈小松 李安琪(采访)关键词:乳腺癌易感基因 基因检测 遗传性乳腺癌 筛查手段 家族聚集 女性恶性肿瘤 多学科诊治乳腺癌1例报告 2015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最初认为单一疾病,发展到目前的异质性肿瘤[1];其治疗从最初的手术治疗发展到目前的综合治疗,从最初的化疗发展到目前的靶向治疗,并随之产生多学科诊治(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的理念,进一步提升病人的预后[2]。笔者中心从2009年开展MDT至今,整合乳腺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影像诊断科以及超声诊断科等学科, 陈小松 宗瑜 沈坤炜关键词:乳腺癌 循环肿瘤DNA在乳腺癌诊治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随着乳腺癌'精准医疗'进入个体化时代,一方面需针对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进行实时监测,寻找更有效的诊断、疗效和预后预测方面的指标,另一方面也需对病人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基因检测,指导个体化临床肿瘤综合治疗[1]。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 DNA)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液体活检'技术,近来以其微创或无创、可重复、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等优点,备受关注[2]。作为组织学基因检测的补充,ct DNA检测在肿瘤的早期诊断、肿瘤负荷监测、治疗反应和耐药预测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就ct DNA检测在乳腺癌诊治方面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金泽宇 陈小松关键词:乳腺癌 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