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 作品数:105 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顾客服务水平的工程机械服务备件物流规划的研究
- 陈娟
- 关键词:工程机械备件物流
- 一种基于水热合成反应釜消解型煤-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型煤中汞、砷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液相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水热合成反应釜消解型煤‑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型煤中汞、砷的方法,其将一定量型煤与适量混酸加入已完成浸泡、清洗、预热前处理的聚四氟乙烯密封罐预消解至气体释放,反应趋于缓和后,加盖,放入...
- 陈娟武建军刘喆闫龙闫涛张一昕郭振坤郭旸李健王玉飞
- 型焦工艺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介绍了我国型焦工艺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空间,主要对型焦成型工艺、成型机理及影响型焦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种类、原料粒度、热解温度和粘结剂性质是影响型焦质量的主要因素;型焦成型工艺主要有冷压、热压、生物质型焦等;型焦成形过程中,液相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是关键,随着温度升高,胶质体不断分解、缩聚和固化形成半焦,温度进一步升高,缩聚反应进一步发展,半焦体积收缩,最终变成具有一定块度和强度的银灰色并具有金属光泽的焦炭。
- 陈娟孟宇刘皓刘皓郝华睿李健
- 煤的族组分基本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以徐州庞庄煤、河南平顶山煤和山西介休煤为研究对象,利用CS_2/NMP混合溶剂和反萃取剂将煤全组分分离成萃余煤组分、沥青质组分、精煤组分和轻质组分四大族组分。通过SEM、FTIR探讨族组分微观形态,同时测定族组分的工业分析指标、粘结指数、収热量以及真密度,对比研究各族组分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同一煤样不同族组分之间的组成结极差异很大,而不同煤样的同一族组分之间存在枀高的统一性。精煤组分为褐色絮团状颗粒,疏松质轻,微观上呈现出一种蜂窝状或巢状结极分布,孔隙収达,以含氧基团较多的酚、醇、醌酮等芳香族化合物为主;沥青质组分为深黑色,表面晶莹透亮,有直形或弧形边界均一块体,富含脂肪族化合物,微观上是大小均一且高度堆积黏连的灰白色小球体,迚入反萃取剂时小球体经历了融幵长大的过程。二者为煤中靠溶剂的浮沉作用悬浮到溶剂中的中型分子,比萃余煤组分有较多的侧链和官能团,挥収分产率较高,灰分少而密度小,粘结能力尤其以沥青质组分较强。萃余煤组分是不被溶剂溶解的大分子基底,结极致密,芳香族成分多,密度最大,灰分含量最高,挥収分与収热量低,基本无粘结能力。
- 陈娟闫海军刘皓刘皓李梅郝华睿
- 关键词:萃取
- 木犀草素在纳米NiO_x/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被引量:1
- 2019年
- 采用电沉积法结合表面滴涂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镍/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NiOx/SWCNTs/GCE),通过循环伏安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运用方波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木犀草素在NiOx/SMWCNTs/GCE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纳米氧化镍和单壁碳纳米管的存在对木犀草素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电极稳定性高,表面可以更新。在pH 2.8±0.2的伯瑞坦-罗宾森缓冲溶液中,木犀草素在NiOx/SWCNTs/GCE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均负移,峰电流明显增加,据此,建立了测定木犀草素的方法。在-0.2~0.6 V电位区间内,在方波伏安曲线上的还原峰电位E为0.43 V,峰电流I木犀草素浓度在2.4×10^-6~1.0×1.0^-10 mol/L范围内与电位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5.39×10^6c+4.1716,R^2=0.999,检出限(3S/N)为3.4×10^-11 mol/L,此方法用于砂珍棘豆中木犀草素含量的测定。样品回收率为98.69%~104.40%,相对标准偏差为1.05%~1.37%。
- 白小慧杜芳艳陈娟李霄高立国李真真
- 关键词:木犀草素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
- 全煤阶煤的正己烷分次萃取及萃取物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为探索煤中小分子化合物在整个煤阶中的赋存方式及溶出规律,采用正己烷溶剂对年轻褐煤至无烟煤八种煤样进行分次萃取,分析了一定时间段内各煤样萃取率的变化规律,并对各次萃取物进行GC分析.结果表明,煤中小分子化合物的三种赋存形态即游离态、微孔嵌入态及网络嵌入态,在整个煤阶中具有普遍规律性;不同煤阶煤的累积萃取率与累计萃取时间均服从对数函数关系;分次萃取率及总萃取率与碳含量均呈现"椅子"形曲线关系;正己烷可溶小分子化合物中的Ⅱ型分子最容易析出,Ⅰ型分子次之,Ⅲ型分子最难溶出,且Ⅰ型分子仅在烟煤中才有显现;煤的变质过程基本符合煤的三大变质反应过程即芳构化反应过程、裂解碎化加氢稳定反应过程和缩合反应过程的观点.
- 李兴顺秦志宏张丽英陈娟李保民蒋玢
- 关键词:萃取小分子化合物
- 煤的黏结性来源及形成机理被引量:20
- 2010年
- 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的两种煤所进行的CS2/NMP混合溶剂萃取与反萃取,实现了对煤中强黏结能力组分、弱黏结能力组分和不黏组分等族组分的分离.对各族组分进行了FTIR,GC/MS和黏结指数GR.I的分析测定,探讨了煤中黏结性的来源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煤的P4+P3族组分都具有极强的黏结能力,其GR.I值基本相同;有弱黏结能力的P1族组分的GR.I值大小则因煤种而有差异.决定煤黏结性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煤中的P4+P3族组分含量,其次是P1族组分含量,再其次是煤的变质程度(决定P1族组分的黏结能力大小).煤中的苯系列化合物、萘系列化合物、蒽与菲系列化合物和长链烷烃是煤黏结性的活性组分;它们有适度的分子结构和大小,使其在热解过程中主要生成胶质体液相;萃余煤具有大分子结构,热解时主要产生气相、焦油蒸汽和固相,不产生液相或液相很少.黏结性活性组分越多,热解时形成胶质体液相就越多,黏结能力也就越强.
- 秦志宏李兴顺陈娟张丽英侯翠利巩涛
- 关键词:黏结性
- 纳米NiO/生物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去除废水中苯酚的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采用原位水热法制备纳米NiO/沙柳活性炭复合材料(NiO/SAC),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仪器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NiO/SAC对废水中苯酚的去除能力,考察催化剂用量、苯酚溶液初始浓度、pH等因素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状的氧化镍均匀地分散于活性炭的表面,质量分数约为2%,在NiO/SAC复合材料吸附与催化降解双重作用下,在催化剂投加量为5 g/L、苯酚溶液pH为6时,苯酚去除率可达95%以上; NiO/SAC在pH 3~11宽范围内,对苯酚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是理想的工业苯酚废水处理材料。
- 温俊峰周乐刘侠陈娟
- 关键词:纳米氧化镍活性炭沙柳苯酚
- 一种以废弃橡胶为粘结剂制备兰炭型煤的方法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废弃橡胶为粘结剂制备兰炭型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兰炭末和橡胶末混合,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放到粉末成型压片机上待其温度升至275~285℃时进行加压至6MPa,保压3~5min后泄压,冷却降温至90...
- 李健闫龙王玉飞董福明王陈昊许佳丽加亮亮杨毅超陈娟李梅
- 文献传递
- 包装盒(沙苑子茶)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包装盒(沙苑子茶)。;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包装沙苑子茶。;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产品的图案和形状。;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 张智芳张秦龙陈娟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