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红
- 作品数:21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论师陀创作对鲁迅的接受被引量:1
- 2013年
- 师陀与鲁迅生前未有一面之谈,他是以文艺学徒的身份主要通过阅读鲁迅的文学作品来认识鲁迅的,也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传达对鲁迅的敬仰和理解。一般文学创作者须在保持自我创作个性的前提下接受他者的影响,师陀在接受鲁迅文本影响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注重同中求异、同人异出。关于鲁迅及其作品对师陀的影响研究,论者多从趋同性向度进行探讨,疏于同中辨异向度的研究。
- 邓小红
- 关键词:文学创作者鲁迅文本师陀同中求异趋同性向度
- 最早的鲁迅《野草》的英译文——冯文洛的三篇《野草》译作钩沉被引量:1
- 2020年
- 本文新发现的冯文洛译自鲁迅《野草》中的三篇散文诗《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立论》《墓碣文》系迄今见到的鲁迅作品翻译史上最早的《野草》英译文,填补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鲁迅《野草》英译文未有刊发的空白。三篇译文原载1927年私立毓文中学校刊《毓文周刊》第217期、219期、225期,对于鲁迅文本的翻译和传播研究具有颇为珍稀的翻译史价值和史料文献价值。关于冯文洛的这三篇英文译作,学术界至今未有论及。民国时期私立中学校刊的史料文献价值也有待研究者进一步关注。
- 邓小红
- 关键词:英译文
- 徐玉诺集外文辑录之二
- 2017年
- 徐玉诺常用"玉诺""红蠖"等笔名发表文章,新发现的徐玉诺集外文8篇,署名"兰烂生",此是徐玉诺罕为人知的一个笔名。其中7篇是学术文章,即徐玉诺为明代才女冯小青撰写的《女诗人乔小青评传》,原载1927年《毓文周刊》。另有1篇小说《爱与憎》,原载1923年《小说月报》。未见收于《徐玉诺诗文辑存》。现将其整理出来,以供研究之需。
- 邓小红
- 关键词:徐玉诺佚文
- 《霍桑探案》中的现代传媒符码
- 本文介绍了现代传媒符码之所以成为《霍桑探案》文本的构成因素,主要有读者、作者、侦探小说文本内在结构自身需求以及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原因。西方古典侦探小说在中国传播移植的过程中,读者、作者、文本内在结构自身需求以及社会现实等诸...
- 邓小红
- 关键词:《霍桑探案》
- 文献传递
- 论师陀历史小说“曹操系列”的戏剧化倾向被引量:1
- 2011年
- 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历史的叙述"的创作中,被主流叙事规范认可和被一度压抑的文本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所在。"曹操系列"在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叙事规范对应中多有疏离,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在史诗性、个体化历史叙事之外,它提供了另一种哲学境界的历史叙事。"曹操系列"像一面微型的镜子折射出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历史的叙述"的写作以及新时期重估"十七年"文学作品的价值评判体系两方面存在"矫枉必须过正"的偏颇。这正是让师陀感到焦虑不安的。
- 邓小红
- 关键词:历史小说师陀戏剧化历史叙事意识形态话语
- “性别题材”与程小青对中国侦探小说的定位被引量:1
- 2007年
- 程小青有关中国侦探小说“性别题材”的论述,上承儒家正统文化的性别观,下接“问题小说”的“题材热”,揭示了中国侦探小说与正统文学之间存在着的相互贯通关系。程小青对中国侦探小说的定位,立足于侦探小说创作实践与批评标准之间的张力,有助于中国侦探小说的研究和再认识。
- 邓小红
- 关键词:性别侦探小说
- “看/被看”结构与侦探小说叙事模式的改良——以师陀的短篇小说《侦探》为例
- 2016年
- 鲁迅小说《示众》的“看/被看”结构形式以其格式的特别被赞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经典的结构模式。1934年7月,师陀以芦焚为笔名于《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上发表短篇小说《侦探》,《侦探》文本选取刑事探案题材,叙写了一起公寓枪袭案的勘验侦破,师陀是新文学作家中罕有的尝试侦探小说创作的作家。
- 邓小红
- 关键词:侦探小说短篇小说师陀叙事模式新文学作家中国现代小说
- 论师陀小说中的“新女性”叙事被引量:1
- 2009年
- 师陀笔下的"新女性"来自城镇乡村,她们在家庭、社会和心灵深处寻找自我身份的认同却屡遭挫败。师陀立足于女性个体立场,展现了她们追求自由平等实践过程中的困境。同时,师陀揭示了女子自由平等启蒙理念在"以人为本"层面的缺失给"新女性"带来的创伤,启示人们思考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究竟给女子自由平等实践提供了多少自由的空间?把鲁迅先生对"娜拉走后怎样"的理性质疑进一步拓展到了文化反思的层面。
- 邓小红
- 关键词:师陀新女性叙事
- 徐玉诺诗中的“她”意象
- 2008年
- 徐玉诺"月亮女神"型的诗歌散发着"爱"和"美"的梦幻、浪漫气息,游离于文学研究会倡导的写实风格之外。诗人称自己有一颗"遇见悲哀便美化了的心",但与王统照、谢冰心对"爱"和"美"的玄想相比,他笔下的"爱"与"美"浸透着更多的苦涩意味。诗文中的"她"意象则是诗人将悲哀愁苦之情美化、浪漫化的载体。
- 邓小红
- 关键词:徐玉诺意象
- 由老舍话剧改编的电影衍生的史料及其独特价值——以电影《方珍珠》为主要考察对象
- 2022年
- 经由老舍话剧文本改编的电影中衍生了6则老舍佚文,及曲艺行家演艺的影像、录音等文献史料,这些史料的发掘为作家作品的辑佚、整理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的新路径——电影文本;对于话剧等戏剧类文体史料文献的搜集整理兼及作家作品史料与舞台演出音像资料特性的再体认具有重要价值。
- 邓小红
- 关键词:老舍佚文《龙须沟》《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