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辑

作品数:82 被引量:1,095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7篇冰川
  • 16篇冰川退缩
  • 14篇土壤
  • 11篇植被
  • 11篇物量
  • 10篇生物量
  • 9篇演替
  • 8篇生态系统
  • 8篇冷杉
  • 7篇青藏高原
  • 7篇峨眉冷杉
  • 6篇生态
  • 5篇原生
  • 5篇针叶
  • 5篇针叶林
  • 5篇青藏
  • 5篇暗针叶林
  • 4篇亚高山
  • 4篇演替序列
  • 4篇植物

机构

  • 82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内江师范学院
  • 3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成都市环境保...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四川省农业农...

作者

  • 82篇罗辑
  • 21篇李伟
  • 13篇程根伟
  • 8篇张丹
  • 8篇刘刚才
  • 8篇孙守琴
  • 7篇艾应伟
  • 6篇杨忠
  • 5篇杨清伟
  • 5篇赵广
  • 5篇廖晓勇
  • 4篇周俊
  • 4篇邴海健
  • 4篇吴艳宏
  • 4篇兰立波
  • 4篇赵永涛
  • 4篇陈富斌
  • 4篇陈飞虎
  • 3篇何祖慰
  • 3篇吴建安

传媒

  • 15篇山地学报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四川林业科技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土壤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资源生态环境...
  • 2篇山地研究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球与环境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草地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9篇2002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贡嘎山山地暗针叶林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N_2O和CH_4排放研究被引量:30
2002年
利用静态箱法对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峨眉冷杉原始林、演替林以及峨眉冷杉采伐迹地土壤N2O和CH4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各观测点土壤向大气释放N2O,土壤为大气N2O的排放源,而CH4的排放通量均为负值,土壤为大气CH4的吸收汇,各观测点N2O年均排放通量的对比关系为峨眉冷杉(Abies fabri)原始林>采伐迹地>演替林,CH4年均吸收通量则表现为峨眉冷杉原始林>演替林>采伐迹地.(2)各观测点N2O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7-8月以及春季2-3月土壤N2O出现两次排放高峰,冬季及春季3月中旬至4月N2O排放量较低.各观测点CH4吸收强度的季节变化波动强烈,规律不明显.总的来说,演替林和采伐迹地CH4吸收通量均以5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最高,其余时间较低,而峨眉冷杉原始林到9月份CH4吸收通量仍保持较高的数值.与原始林相比,演替林和采伐迹地的CH4吸收能力要弱些,且采伐迹地的CH4吸收能力更弱,森林砍伐降低了土壤对大气CH4的吸收能力.(3)峨眉冷杉原始林N2O排放通量存在明显日变化规律,且N2O排放通量与气温(r=0.95,n=11,α<0.01)和5cm地温(r=0.81,,n=11,α
齐玉春董云社章申罗辑
关键词:森林土壤温室气体CH4N2O排放通量
贡嘎山山地暗针叶林带自然与退化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特征被引量:13
2001年
通过贡嘎山暗针叶林带典型区自然与退化生态系统生物量、净初级生产量、光合生理特征、土壤CO2 排放通量及土壤温度变化等内容的观测研究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研究区山地暗针叶林带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生态功能的现状特征。自然型生态系统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量分别具有耐阴的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速率较高 ,而蒸腾速率较低。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生态系统生物量分别为 36 7 0 1、12 1 80和 0 .5 1t hm2 ,净初级生产量分别为 9 86、5 6 4和0 35t hm2 ·a- 1 ;退化生态系统建群种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均比自然生态系统建群种高 ,而水分利用效率则相应较低。另外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土壤CO2 排放量与地面生态系统结构和
钟祥浩罗辑
关键词:暗针叶林山地退化生态系统建群种
夹金山脉珙桐谷遗产资源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被引量:6
2014年
珙桐谷是对以珙桐群落为突出景观的山地遗产资源的称谓。夹金山脉是全球最重要的原生珙桐分布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分、特有的珙桐森林景区。目前迫切需要探索珙桐谷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建立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珙桐谷国家公园,更好地保护与展示世界自然遗产。从珙桐群落的组成、珙桐谷遗产资源价值等方面讨论了珙桐谷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还需要精心规划与科学管理珙桐谷生态旅游,进而建立珙桐种质资源保存繁育研究基地。
陈飞虎罗辑赵永涛兰立波陈富斌
关键词:遗产资源
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保护理论探讨被引量:7
2014年
在介绍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是大熊猫物种演化史上的最后栖息地的缘由,论述了拯救大熊猫物种的关键是保护现存种群栖息地。在阐明山地结构模型的构建理念与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山地结构模型,阐述了大熊猫生态灾难与栖息地自然遗产保存技术,阐明了特种遗产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代表类型。
赵永涛于慧罗勇陈富斌罗辑兰立波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
汶川8.0级地震后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保护战略被引量:2
2014年
岷山山脉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是我国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关键区域之一。由于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处在南北地震带上,岷山山脉是大地震多发区与大熊猫栖息地重叠带。"5·12"汶川地震的高烈度区覆盖了岷山山脉北段大熊猫主栖息地的东部与南部,地震地面破裂带与极震区纵贯南段栖息地,导致北段主栖息地局部的严重地面破坏和南段栖息地大范围的严重地面破坏。通过调查汶川地震对栖息地的破坏情况,总结历史上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分析汶川8.0级地震对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程度,进而强调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的重要性,提出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保护战略。建议在岷山山脉北段建立涪江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编制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扩展提名文本与保护规划。建议在岷山山脉南段建立龙门山地震遗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实施龙门山脉大熊猫栖息地与地震断层遗址保护计划。
罗辑陈飞虎赵永涛兰立波陈富斌佘佳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地震
长江上游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蓄水能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5
2004年
论文在收集长江上游各类森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等3个水文生态功能作用层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山地气候带和群落生活型将长江上游森林归并为14个植被类型,对其降水截留规律和蓄水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森林综合蓄水能力中,土壤层和枯落物层持水量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对森林蓄水能力具有决定作用,可以利用凋落物现存量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来评价和估算枯落物和土壤蓄水的综合能力。在长江上游各类森林植被中,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铁杉、槭、桦林、云杉林、冷杉林和硬叶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这些植被在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山地垂直带中广泛分布,对整个流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长江上游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石培礼吴波程根伟罗辑
关键词:长江上游森林植被蓄水能力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序列植被碳氮储量动态被引量:3
2020年
在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对植被原生演替序列,选择冰川退缩后第5,27,37,47,53,59,87,127,157年9个演替阶段为对象,进行了不同演替阶段的乔木、灌木、草本及植被总体生物量和碳氮储量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演替时间的推进,植被总生物量呈波动性增加,从0.95 t/hm^2增至163.79 t/hm^2。植被不同层次中,乔木层生物量占活体植物总生物量的比例最大,达94.5%以上。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碳氮储量的变化与其生物量的变化相似。植被总碳、氮储量从演替初期到顶级群落波动性增加,分别从0.40 t/hm^2,0.01 t/hm^2增至88.45 t/hm^2,1.76 t/hm^2。不同演替阶段乔木层碳、氮储量分别为35.27~99.85 t/hm^2,1.11~1.99 t/hm^2,占总碳、氮储量的92.8%和93.4%以上,是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碳氮储量的主体。研究表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碳氮储量对植被碳氮总储量的贡献较低。
任亮晶商宏莉罗辑刘亭孙守琴孙守琴
关键词:生物量
贡嘎山垂直带林分凋落物及其理化特征被引量:29
2003年
本文研究了贡嘎山东坡垂直带森林凋落物量、凋落物特征及其N、P、K、有机碳的归还量,并探讨了它们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分布于海拔2200m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3050m峨眉冷杉和林线峨眉冷杉的凋落物量依次为:3811.017、2809.925、2908.501 kg·hm^(-2)·a^(-1);N、P、K的归还量依次为:66.577、34.850、40.758 kg·hm^(-2)·a^(-1)。贡嘎山东坡海拔2200m至3580m天然林乔木层的年凋落物量随水热条件的变化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乔木层的年凋落物中阔叶成分逐步消失,针叶成分从无到有,地衣、苔藓所占比例逐渐减小,碎屑所占比例也趋于减小。
罗辑程根伟陈斌如李伟
关键词:垂直带凋落物
贡嘎山海螺沟旅游自然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
张丹罗辑李伟刘巧孙守琴蒋豪徐云何海燕李霞张远彬
贡嘎山高山、极高山山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资源的独具特色是低山、中山不可比拟的,符合世界旅游趋势求新、求异、求知的需求。1987年5月,项目组所在单位在完成了四川省人民政府组织的贡嘎山地区风景资源科考后,率先提出在贡嘎山地...
关键词: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系统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序列土壤主要矿质元素的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3年
以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序列为载体,研究近120年土壤发育过程中主要矿质元素在土壤各层的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土壤的发育,表层土壤中P、K、Ca、Mg、Cu、Fe、Mn、Na、Ni、Zn等10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土壤C层中的分布较为均匀;(2)除K、Cu、Fe、Mn、Na、Ni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以外,其余土层的含量均高于全国平均值;(3)主成分分析显示,表层土壤中K、Ca、Mg、Fe、Cu、Na、Ni含量为主因子1,这主要与其来源为矿物风化有关,而P和Zn含量为主因子2,说明除受矿物风化的影响外,在较大程度上还受凋落物分解以及外源性输入的影响;(4)除P、Cu和Zn在表层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富集以外,K、Na、Ca、Mg、Mn、Ni、Fe随土壤发育均未表现出富集特征;(5)土壤pH是影响矿质元素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化学因素。
杨丹荔罗辑
关键词:矿质元素土壤发育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