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 作品数:14 被引量:6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975例肿瘤患者血清9种维生素水平及维生素缺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维生素水平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不良有关。本研究旨在了解肿瘤患者血清维生素水平及影响因素,为该群体维生素水平的个体化监测及维生素补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血清维生素检测的患者数据,维生素浓度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定,利用SPSS25.0统计分析,描述不同肿瘤患者的9种维生素浓度分布情况,分析维生素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75例肿瘤患者,进行维生素A、D_(3)、E检测975次,维生素B_(2)检测822次,维生素B_(9)、B_(12)检测820次,维生素B6检测819次及维生素C、B_(1)检测821次。结果表明,肿瘤患者维生素D_(3)、A、B_(9)及C缺乏率高,分别为73.8%、46.4%、18.9%、10.7%。其他类型维生素缺乏率均低于5%。少数肿瘤患者维生素水平超过正常值。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女性患者维生素D_(3)、A缺乏率高;BMI过低会增加维生素A、C缺乏的风险;季节是维生素D_(3)、A、B_(9)、C缺乏的共同影响因素;手术与肿瘤转移均会增加维生素A、C缺乏的风险。结论 肿瘤患者血清维生素D_(3)、A、B_(9)、C缺乏严重,需加强监测。本研究将为肿瘤患者血清维生素水平精准监测与补充提供依据。 温永青 白羽 史蕤 张艳华 马旭关键词:维生素缺乏 血清浓度 肿瘤 基于自动化ADC的肿瘤专科医院病区基数药品管理与应用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估智能药柜(以下简称ADC)在肿瘤专科医院部分病区使用可有效降低药师工作量,转移药师工作重心,促进患者及时、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使用ADC管理病区药品,统计该院2017年3—8月部分病区使用ADC后夜班病房药房摆药条数与去年同期未使用ADC摆药条数比较。并针对ADC的安全性、时效性、方便性相关项目对全院107名护士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使用ADC后,夜间摆药条数明显下降,由39245条减少至10226条,工作量降低了73.94%。使用ADC前、后摆药条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0%的护士对ADC较为满意,满意度均分为8.34分(满分10分)。结论病区使用ADC管理药品后,夜班病房药房摆药条数明显减少,大大降低了药剂科人力资源的使用,促进药师合理转型。 王雪儿 白羽 张凇 佟菲 张艳华关键词:病区药品管理 药学服务 达沙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利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TA)方法,评估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不耐受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科学的证据支持。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由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检索、筛选和提取数据结果,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篇HTA报告,2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9篇药物经济学研究。使用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不耐受的CML患者可以更快地产生细胞应答,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减少疾病进展,并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其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与大剂量伊马替尼相比可以延长患者质量调整生命年,并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结论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不耐受的CML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优于大剂量伊马替尼但是较尼洛替尼差。 王雪儿 张艳华 宁华 佟菲 白羽关键词:达沙替尼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肿瘤患者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技术基因检测复测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PGx)是基于人类遗传多样性,在药物治疗中具有预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作用。通过检测特定的PGx生物标志物,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预测哪些患者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或)疗效不佳治疗,为医生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1-3]。对于多数基因检测研究,研究者多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联合Sanger法或焦磷酸对药物代谢酶或药物作用靶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检测[4]。但是进行PCR对实验室要求较高,需要相应的实验室资质和认证。此外,传统的测序技术存在着处理量低、成本高、操作困难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实验室诊断中的广泛应用[5]。然而杂交测序不需要高通量测序,也不受PCR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技术(digital fluorescence molecular hybridization,DFMH)是基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荧光团偶联特异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探针杂交到互补序列上。FISH探针的设计包括两个荧光团,一个作用于染色体靶区特定的SNP,另一个作用于同源染色体的特定SNP,其分别对两个染色体进行差异性标记,通过荧光检测系统进行分析[6]。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采用DFMH进行SNP检测。 白羽 马旭 张艳华关键词:分子杂交技术 药物基因组学 药物代谢酶 基因检测 同源染色体 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联合抑制剂不良反应信号数据挖掘与分析 202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和康奈非尼联合贝美替尼3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B-raf,B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EK)联合抑制剂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差异,以期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收集2011年第1季度—2023年第2季度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的ADR报告,使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数据分析,同时采用Chi-square统计方法对组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7982份ADR报告,其中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报告数最多,为12746份,且报告死亡结局的比例(26.62%)也高于其他方案组。3种治疗方案主要累及系统器官分别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和胃肠系统疾病。在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和康奈非尼联合贝美替尼方案中,浆液性视网膜病关联性最强,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方案发生器质性脑综合征ADR致死概率为100.00%。结论:临床上应关注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方案发生器质性脑综合征ADR致死风险,不同BRAF/MEK联合抑制剂与特定系统器官的ADR关联强度存在差异,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合理选择药物,并对ADR进行有效监测。 刘红 王文娟 白羽 张关敏 张艳华关键词:药物警戒 药品不良反应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抑制剂 国产PD-1抗体药物信迪利单抗上市后的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2024年 目的现有关于信迪利单抗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研究多为个案报告和文献汇总,缺乏对上市后人群ADRs的真实世界数据进行评估和分析。本研究致力于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以便为临床上的安全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为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涵盖了北京地区截至2023年近五年涉及信迪利单抗的ADRs报告。这些报告以信迪力单抗为怀疑药品上报。通过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析了155例信迪利单抗相关的ADRs报告。在性别分布上,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77∶1。在ADRs报告中,以皮肤反应最为常见。在24 h内发生的ADRs报告中,过敏反应占主导。严重ADRs的报告占比达到26.45%,且这些严重反应多在用药24 h后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非适应证肿瘤患者用药后发生严重ADRs的风险要明显高于适应证患者(P=0.006)。9例患者药物剂量超出说明书推荐剂量导致ADRs。与仑伐替尼联合用药时,可引起心肌梗死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属新的安全性信号,在临床使用时应予以关注。结论本研究发现非适应证人群用药后发生严重ADRs的风险增加,因此对于非适应证给药患者需更加严密监测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以及时进行干预。严重ADRs多发生于24 h后,在日间24 h治疗的患者,出院后需嘱咐患者密切监测用药后情况,如有不适需及时就诊。临床存在未按说明书推荐剂量用药情况,应予以关注。与仑伐替尼合用时,可引起心肌梗死和糖尿病酮酸中毒,属新的安全性信号,需临床密切关注。 刘红 白羽 王啸洋 张艳华 付娜关键词:药物警戒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监测 787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规律和转归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上报的抗肿瘤药物相关ADR报告。分析患者原发疾病分布,不同药物发生ADR情况,并探究与ADR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 787例ADR报告中,患者平均年龄(54.80±12.42)岁,其中男性365例,女性422例,严重ADR 34例。患者发生的ADR经停药或治疗后,痊愈257例,好转484例,未好转11例。原患疾病以肺癌、乳腺癌居多,分别为175例和151例。常见ADR为骨髓抑制和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环磷酰胺患者易发生严重ADR,而多西他赛导致的ADR痊愈率较高,顺铂的ADR痊愈率较低。此外,体重≤60 kg的患者ADR痊愈率较高,胃癌患者ADR预后较好,而肺癌患者ADR预后较差。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肺癌、乳腺癌和胃癌患者中,抗肿瘤药物种类、患者ADR数目是ADR的独立预后预测因子。结论不同肿瘤患者临床特征、肿瘤药物的ADR特点和预后不同,临床上应预估ADR风险以供制定治疗方案时参考,并加强治疗后ADR的预防和管理。 王娜娜 白羽 刘红 李雪梅 张艳华关键词:肿瘤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预后 北京地区西妥昔单抗注射液不良反应调研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西妥昔单抗是重组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上市已超过15年,但是仍缺乏上市后不良反应(adverse drugreaction,ADR)监测系统性评估。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涉及怀疑药品西妥昔单抗的ADR报告,通过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485例ADR报告纳入研究,男女比例为1.56∶1。ADR主要涉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及血液系统等。深静脉血栓占比1.03%,高于说明书中偶见ADR频率。过敏反应多在用药后2 h内发生,以皮肤反应为主。严重ADR占比43.51%,患者的性别、年龄与ADR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时间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报告人员缺乏对新的ADR判断,死亡病例记录不详实,死亡病例中肺栓塞和间质性肺炎不良事件可能与西妥昔单抗相关。结论西妥昔单抗治疗发生严重ADR占比较高,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深静脉血栓发生频率高于说明书中描述的频率。由于缺乏详实的病例信息,无法明确西妥昔单抗与死亡病例的因果关系,需关注发生肺栓塞和间质性肺炎不良事件的患者,需加强上报人员药物警戒相关培训,提高上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刘红 白羽 史蕤 王啸洋 张艳华 张本静关键词:副反应 药物警戒 药物不良事件 药物监测 合理用药 肿瘤专科医院用药错误上报数据分析及管理模式探讨 2024年 目的:总结肿瘤专科医院用药错误特点,探讨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ME)管理模式。方法: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近10年在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站上报告的ME数据,采用回顾性研究和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ME的分级、分类、引发因素、引发人员的例次及其构成比。ME分级参照《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分为4层9级。结果:ME分级中,第2层级中B~C级占比为98.9%,这部分差错未给患者带来伤害。第2层级中D级错误占比为0.94%,这部分错误患者已使用,需要监测错误对患者造成的后果,并根据后果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以减少伤害。第3层级中的E级仅为1例,占比0.16%,这例ME对患者造成暂时性伤害,需要采取处置措施。未收到第4层级报告。药师导致的ME比例最高,其中数量错误例次数所占比例最高(34.48%),其次为品种错误(31.35%)。ME引发错误因素中,人员因素位列第一,占比59.40%,其中核对环节缺失或无效导致的ME例数最多,共计197例;药品因素位于第二,占比21.63%,其中药名与外观相似药品引起的ME占19.75%。结论:用药错误管理小组的建立对于ME的工作开展非常必要,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了ME的管理,倡导非惩罚差错上报的管理理念尤为重要。合理安排药师工作岗位,可有效规避差错风险。对易混淆药品的细化管理是防范用药错误的必要手段。利用根因分析法等有效的管理工具进一步提升药事管理质量。 刘红 白羽 闫建民 张艳华关键词:合理用药 用药错误 药事管理 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索我院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分布特征,为临床药师开展以化疗药物相关SNPs为基础的肿瘤患者个体化用药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通过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检测化疗药物相关SNPs,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肿瘤患者的化疗相关SNPs的分布特征。采用SPSS24.0软件统计相关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分析基因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参照国外不同人群的基因型频率数据,探讨中国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相关SNPs的分布特征。结果主要检测2554例肿瘤患者6大类化疗药物17个化疗药物相关基因位点,其中CYP2D6(100C>T)、ABCB1(2677T>G)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其余15个基因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DPD、CYP2D6、UGT1A1的SNPs与国外人群存在较大差异,与国内报道基本相符。结论中国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相关SNPs分布有自身特点,临床药师应根据化疗药物相关SNPs提供个体化用药指导建议。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个体化用药,在参考PharmGKB等国际数据库的同时,国人的基因SNPs解读应结合国人的特点,不能完全参考国外人群数据库。 马旭 刘颖 李然 张关敏 白羽 史蕤 赵冰清 张艳华关键词:药物基因组学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个体化用药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