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蕤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物
  • 3篇用药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抗
  • 1篇动力学参数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新药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浓度
  • 1篇衍生物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北京市药品不...

作者

  • 9篇史蕤
  • 8篇张艳华
  • 3篇白羽
  • 3篇刘红
  • 3篇马旭
  • 2篇赵冰清
  • 2篇李然
  • 1篇齐丽萍
  • 1篇李惠平
  • 1篇张关敏
  • 1篇铁剑
  • 1篇刘颖
  • 1篇焦园园
  • 1篇邵彬
  • 1篇刘毅强
  • 1篇冉然
  • 1篇王环
  • 1篇张嘉扬
  • 1篇张本静

传媒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癌症进展
  • 1篇第七届中国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975例肿瘤患者血清9种维生素水平及维生素缺乏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维生素水平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不良有关。本研究旨在了解肿瘤患者血清维生素水平及影响因素,为该群体维生素水平的个体化监测及维生素补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血清维生素检测的患者数据,维生素浓度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定,利用SPSS25.0统计分析,描述不同肿瘤患者的9种维生素浓度分布情况,分析维生素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75例肿瘤患者,进行维生素A、D_(3)、E检测975次,维生素B_(2)检测822次,维生素B_(9)、B_(12)检测820次,维生素B6检测819次及维生素C、B_(1)检测821次。结果表明,肿瘤患者维生素D_(3)、A、B_(9)及C缺乏率高,分别为73.8%、46.4%、18.9%、10.7%。其他类型维生素缺乏率均低于5%。少数肿瘤患者维生素水平超过正常值。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女性患者维生素D_(3)、A缺乏率高;BMI过低会增加维生素A、C缺乏的风险;季节是维生素D_(3)、A、B_(9)、C缺乏的共同影响因素;手术与肿瘤转移均会增加维生素A、C缺乏的风险。结论 肿瘤患者血清维生素D_(3)、A、B_(9)、C缺乏严重,需加强监测。本研究将为肿瘤患者血清维生素水平精准监测与补充提供依据。
温永青白羽史蕤张艳华马旭
关键词:维生素缺乏血清浓度肿瘤
德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是抗体药物偶联体,由曲妥珠单抗、连接子、效应分子三部分构成,通过曲妥珠单抗识别表皮生长因子2(HER2)表达的肿瘤细胞后,经过胞吞胞饮进入细胞,在溶酶体酶作用下降解连接子,释放效应分子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伊沙替康衍生物,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对于经治的无法切除、转移的HER2阳性患者,T-DXd与恩美曲妥珠单抗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28.8和6.8个月;在经治的无法切除、转移HER2低表达患者中,T-DXd与医生选择的化疗相比,激素受体阳性人群的PFS分别为10.1和5.4个月。对于脑转移人群,研究显示T-DXd的颅内病灶反应率约70%,中位PFS为14个月。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是该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间质性肺病/肺炎是其特殊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需要勤监测、早发现、早治疗。T-DXd在研的临床研究覆盖乳腺癌治疗全程,主要探索药物在乳腺癌晚期一线、二线以及在新辅助、辅助阶段的治疗价值。本文对T-DXd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重要临床试验及不良反应等进展进行了综述。
史蕤张艳华
关键词:乳腺癌
北京地区西妥昔单抗注射液不良反应调研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西妥昔单抗是重组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上市已超过15年,但是仍缺乏上市后不良反应(adverse drugreaction,ADR)监测系统性评估。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涉及怀疑药品西妥昔单抗的ADR报告,通过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485例ADR报告纳入研究,男女比例为1.56∶1。ADR主要涉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及血液系统等。深静脉血栓占比1.03%,高于说明书中偶见ADR频率。过敏反应多在用药后2 h内发生,以皮肤反应为主。严重ADR占比43.51%,患者的性别、年龄与ADR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时间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报告人员缺乏对新的ADR判断,死亡病例记录不详实,死亡病例中肺栓塞和间质性肺炎不良事件可能与西妥昔单抗相关。结论西妥昔单抗治疗发生严重ADR占比较高,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深静脉血栓发生频率高于说明书中描述的频率。由于缺乏详实的病例信息,无法明确西妥昔单抗与死亡病例的因果关系,需关注发生肺栓塞和间质性肺炎不良事件的患者,需加强上报人员药物警戒相关培训,提高上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刘红白羽史蕤王啸洋张艳华张本静
关键词:副反应药物警戒药物不良事件药物监测合理用药
乳腺癌治疗新药药学基础及用药监护
张艳华史蕤
琥珀酰明胶致过敏性休克案例报道及文献调研
目的:探讨琥珀酰明胶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原因,为临床有效应对药物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方法:报道本院1例琥珀酰明胶致过敏性休克案例,检索CNKI及Pubmed数据库,以琥珀酰明胶(succinylated g...
刘红史蕤李然马旭张艳华
关键词:琥珀酰明胶
文献传递
基于主观量化评分的抗肿瘤药物高警示分级调研
目的:调查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使用情况及风险评估。方法:通过调查问卷,采取客观题收集我国肿瘤专科医院医生、护士、药师对106种抗肿瘤药物的熟悉程度评价,输注安全性评价,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评价;同时,采取主观...
史蕤刘红张艳华
文献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3周方案给药后关键药代动力学参数Tc>0.05与临床毒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对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3周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药代动力学差异进行研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紫杉醇关键药代动力学参数Tc>0.05(血浓度0.05μM以上时间)与临床毒性的相关性,为紫杉醇的治疗药物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纳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化疗后(24±6)h的血药浓度,采用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计算出Tc>0.05值,同时观察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按照NCI-CTC v4.0毒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分级、结果:全组16例患者共进行32次化疗,有效周期29次(可测算出Tc>0.05),共发生不良反应25例次,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无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将患者按照紫杉醇在体内暴露情况分为两组:正常暴露组和高暴露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在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3),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83)。对两组Ⅲ度以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通过测算紫杉醇Tc>0.05值可以了解紫杉醇在患者体内的暴露情况,从而判断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但由于本研究中样本量有限,尚需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赵冰清焦园园史蕤张艳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药代动力学
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索我院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分布特征,为临床药师开展以化疗药物相关SNPs为基础的肿瘤患者个体化用药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通过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检测化疗药物相关SNPs,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肿瘤患者的化疗相关SNPs的分布特征。采用SPSS24.0软件统计相关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分析基因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参照国外不同人群的基因型频率数据,探讨中国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相关SNPs的分布特征。结果主要检测2554例肿瘤患者6大类化疗药物17个化疗药物相关基因位点,其中CYP2D6(100C>T)、ABCB1(2677T>G)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其余15个基因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DPD、CYP2D6、UGT1A1的SNPs与国外人群存在较大差异,与国内报道基本相符。结论中国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相关SNPs分布有自身特点,临床药师应根据化疗药物相关SNPs提供个体化用药指导建议。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个体化用药,在参考PharmGKB等国际数据库的同时,国人的基因SNPs解读应结合国人的特点,不能完全参考国外人群数据库。
马旭刘颖李然张关敏白羽史蕤赵冰清张艳华
关键词:药物基因组学单核苷酸多态性个体化用药肿瘤
乳腺癌治疗相关肺损伤诊治共识被引量:7
2020年
肺损伤是乳腺癌放、化疗及靶向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不良反应,因病情的复杂性及多变性,往往不能及时诊治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导致肺损伤的机制及相关因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如何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乳腺癌治疗引起的肺损伤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因此,本研究组组织了国内乳腺癌病理、影像、药学、放疗、内科及呼吸内科的专家,依据国际及国内的临床诊治经验和证据制定了本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肺损伤的认识水平,规范其临床诊治,提倡早期筛查、及时确诊和规范治疗,重视患者随访与管理,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同时,本共识也提出了乳腺癌治疗相关肺损伤临床诊治和研究中若干尚不明确、有待解决的问题,期望通过建立多学科、多中心合作,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积累研究证据,逐步达成共识。
邵彬王东吴宏勖刘毅强铁剑齐丽萍史蕤冉然张嘉扬王环李凤芝陈祎霏张霖惠李惠平张波
关键词:乳腺癌肺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