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梅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血液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献血
  • 4篇机采
  • 4篇机采血小板
  • 4篇采血
  • 3篇无偿
  • 3篇无偿献血
  • 2篇血液
  • 2篇血液安全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选择素
  • 1篇血小板献血者
  • 1篇原因分析及改...
  • 1篇献血服务
  • 1篇献血者
  • 1篇机采血小板献...
  • 1篇汉族
  • 1篇高校
  • 1篇P-选择素
  • 1篇成分献血

机构

  • 6篇福建省血液中...

作者

  • 6篇王艳梅
  • 4篇陈岑
  • 3篇朱文钦
  • 1篇卓孝福
  • 1篇陈建彬
  • 1篇林海娟
  • 1篇刘景恩
  • 1篇姜丽
  • 1篇曾嘉
  • 1篇黄文华
  • 1篇陈辉
  • 1篇张爱钦
  • 1篇陈颖

传媒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机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报废的原因,进而探讨改进的措施,降低机采血小板报废率,保障血液安全。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2011-2016年福建省血液中心机采血小板报废相关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期间采集机采血小板48 605人次,报废637人次,总报废率1.311%。感染性指标不合格报废占63.108%(402/637),非感染性指标不合格报废占36.892%(235/637),2011-2016年感染性指标不合格报废率和非感染性指标不合格报废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废主要原因依次为生化检测(ALT)不合格、少量血、核酸检测阳性、梅毒阳性、乳糜血、HBV阳性、HCV阳性、冲红、HIV阳性、操作不当及血液过期等。结论:分析结果提示献血宣传、献血者的正确选择、献血前的初筛检测是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的重要措施,应该继续保持和加强;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既可以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报废,且能对今后机采献血者的招募以及机采血小板的采集和储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朱文钦王艳梅陈岑叶丽琴
关键词:无偿献血机采血小板血液安全
汉族p-选择素基因的多态性及与其蛋白水平的关系
目的研究汉族人群SELP基因编码区rs6125、rs6127、rs6131和rs6136等SNP位点的多态性,探讨SELP基因型与P-选择素蛋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50名汉族献血者,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卓孝福陈颖林毅胜黄文华陈岑林海娟姜丽刘景恩曾嘉王艳梅
机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机采血小板报废的原因,进而探讨改进的措施,降低机采血小板报废率,保障血液安全.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对2011-2016年福建省血液中心机采血小板报废相关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6年本中心...
朱文钦王艳梅陈岑
关键词:无偿献血机采血小板血液安全
高校“献血日”无偿献血创新模式的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高校设立"献血日",每月定点定时开展献血活动新模式,在高校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福州地区2017—2019年已实施"献血日"模式的6所高校,2018年7月1日为时间分界点,分界点之前为传统模式期、之后为新模式期,分析"献血日"模式实施前后的献血场次、人次、献血量、初筛有效性及献血者满意率的差异。结果高校"献血日"新模式的实施,增加了高校献血场次与人次;献血量增加29.2%;平均每场次工作强度下降11.3%;"献血日"新模式淘汰率低于传统献血模式(χ^(2)=34.76,P<0.05);献血者满意率提升。结论 "献血日"新模式增加了高校献血场次、人次和献血量,提高了初筛有效性,提升了献血者对献血服务的满意率,对稳定和扩大高校献血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建彬张爱钦高临洲王艳梅
关键词:无偿献血献血服务
2013年福州市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群现状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调查分析福州市2013年机采献血者人群现状,为下一步献血者招募和保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机采献血者分为两组,A组:2013年仅捐献1次的机采献血者;B组:2013年捐献2次及以上的机采献血者。查询本中心CAABB输血服务标准化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应用SPSS 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随机选择2013年仅捐献1次的部分机采献血者通过短信方式调查未再次捐献原因。结果机采献血者人群总体男性多于女性,以18-40岁年龄段为主,血型分布为O〉A〉B〉AB,以自由职业者、职员居多。A、B两组性别、年龄、职业方面明显不同。B组男性比例〉A组,B组年龄中位数、自由职业者、职员比例〉A组,
陈岑王艳梅陈辉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成分献血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导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影响因素并加以改进,以减少采集失败的发生率。方法:统计分析改进前后研究区间内的机采血小板资料,将失败案例汇总,分析原因。结果:原因共分为6类,其中献血者血细胞常规计数异常、乳糜血、献血不良反应、穿刺不成功及血肿是造成采集失败的主要原因,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总发生率为1.0%、血常规异常、乳糜血和血肿比改进前低(χ^2=40.728、72.102、14.598、8.173,P〈0.05),而献血不良反应、穿刺不成功和其他在改进措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8、3.110、0.386,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大多由献血者筛选过程不合理和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通过加强采集前检测分析与献血者筛选、采集时密切观察以及改进操作,可以有效规避。
王艳梅朱文钦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