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莹
- 作品数:16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机采血小板与全血过夜离心分离制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 王舒莹李晓明李艳杰刘震岳王尉
- 该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对临床血小板供不应求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比较三种不同模式汇集白膜层(P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PC)的质量及保存效果。研究选取ABO血型均为O型志愿献血者63名,依据制备PBC的三种不同模式将63名志愿...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小板献血
- 不同模式汇集白膜层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汇集白膜层(P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PC)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0例患者使用3种不同模式PBC法制备PC,依据患者输入不同模式制备的PC分为3组:A组(即时PBC组)、B组(白膜法室温过夜组)和C组(全血室温过夜组),对输注3组PC后患者的止血效果和过敏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保存期5 d内,A组、B组和C组患者的血小板输注后止血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输注不同模式制备的血小板后止血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膜法室温过夜PBC法和全血室温过夜PBC法均能达到临床止血效果。
- 王舒莹李晓明杨涛孙志强刘震岳王平
- 关键词:浓缩血小板止血效果过敏反应
- 2007-2009年承德地区临床用血统计分析
- 2011年
- 由于输血引发的传染病和衍生的社会问题,使输血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1-2],成分输血已经成为输血安全的首选。实际上临床需要输血的大部分患者仅需要红细胞,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讲,只输红细胞而不输全血和其它血液成分,就可以减少他们因输血感染病毒的危险。
- 李晓明王舒莹
- 关键词:临床用血成分输血
- 基线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对NSTE-ACS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基线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近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114例患者,其中NSTE-ACS组72例,对照(CTL)组4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将NST-ACS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比较两组PL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及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水平,并对PLA、PMA、PNA及PlyA水平与GRACE评分分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对NST-ACS组患者近期(出院后8个月内)MACE进行随访,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基线PLA水平对NST-ACS患者近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与CTL组相比,NST-ACS组PLA、PMA、PNA及PLyA均升高(P〈0.01);高危组NSTE-ACS患者PLA、PMA、PNA及PLyA均较低危组明显升高(均P〈0.01);NST-ACS患者GRACE评分分数与基线PLA、PMA、PNA及PlyA水平均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7、0.634、0.487、0.435,P〈0.01);经随访,共有13.89%的NSTE-ACS患者发生了近期MACE;入院时PLA水平预测NSTE-ACS组出院后8个月内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737~0.779,P〈0.01)。结论基线PLA水平升高可能预示NSTE-ACS患者的不稳定状态;基线PLA水平不但可用于NSTE-ACS患者的早期快速危险分层,还可对NSTE-ACS患者近期MACE进行预测。
- 李晓明王舒莹刘震岳张建民王平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活化预后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的危险性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本院2009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期间AAD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随访。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继续分离组和未分离组,通过组间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价各因素与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68例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年龄(48.68±7.21)岁,继续分离组和未分离组分别为28例(41.2%)和40例(58.8%)。与未分离组相比,继续分离组的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休克指数〉1、血肌酐含量、NT-proBNP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该指标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最佳线性方程由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休克指数〉1、NT-proBNP构成,将该5项危险因素行ROC曲线检验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判别其检验效能,纳入NT-proBNP后曲线下面积为0.901,较未纳入时显著增加,且曲线的Youden指数较未纳入时显著升高。结论 NT-proBNP升高将增加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将该检验指标纳入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评测体系,可进一步增强评估该病患者高危风险的能力。
- 李晓明王舒莹刘震岳张建民
-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 去白细胞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冰冻血浆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本院的医疗信息系统,选择2004~2006年应用冰冻血浆的患者859例5401人次作为对照组,2006~2008年输注去白细胞冰冻血浆的患者1580例9048人次作为实验组。统计冰冻血浆组与去白细胞冰冻血浆组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率。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37例次,输血不良反应率0.67%,实验组输血不良反应15例次,输血不良反应率0.17%,有统计学意义(χ2=25.42,P<0.005)。结论去白细胞冰冻血浆的应用和推广能够有效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 刘震岳王舒莹赵维川张建民崔艳娟
- 关键词:冰冻血浆去白细胞输血反应
- 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现代医学表明,血液中非治疗性成分如白细胞的输注会产生白细胞抗体,从而引起一系列副作用,产生的HLA同种免疫抗体而导致的非溶血性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高达15%~38%[1],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某些嗜白细胞相关的病毒感染[2]。因此,血液及其成分去除白细胞对输血安全和临床具有重要作用,而血小板中确有残余的白细胞。为此,笔者对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
- 王舒莹李晓明刘震岳
-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去白细胞输血反应
- 全血过夜离心分离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的临床比较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比较机采血小板与全血过夜离心分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2014年的78例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输注全血过夜分离血小板,对照组输注机采血小板。对比患者输注两种方法制备的血小板后血小板的提升情况、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输注全血过夜分离血小板后的血小板提升率为84.69%,对照组输注机采血小板后的血小板提升率为86.51%,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血过夜离心分离血小板完全可以提升血小板数量,达到止血效果。
- 王舒莹李晓明李艳杰刘震岳王蔚
-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血小板计数止血效果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高效价冷凝集素抗-Ⅰ1例报道
- 2011年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由于感染继发高效价冷凝集素抗-Ⅰ,并影响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的病例比较少见,现报道1例。
- 王舒莹孙志强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凝集素类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 3种不同模式汇集白膜层法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和保存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比较3种不同模式汇集白膜层(P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PC)的质量及保存效果。方法使用3种不同模式PBC法制备PC,依据获得PC的模式不同分为即时PBC组、白膜法(BC)室温过夜组和全血(WB)室温过夜组,所有制备的PC过滤白细胞用血小板添加液(2/3PAS-ⅢM+1/3血浆)保存。比较3组PC在(22±2)℃保存7d内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残留量、血小板聚集功能、CD62p阳性表达率、抗低渗休克(HSR)能力、pH值及细菌生长等指标。结果与即时PBC组相比,在保存期7d内BC室温过夜组血小板含量更高且能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而红细胞残留量、CD62p阳性表达率、HSR能力、pH值及细菌生长等指标无明显差异;与即时PBC组相比,在保存期7d内WB室温过夜组血小板含量更高且血小板HSR能力也更强,而红细胞残留量、血小板聚集功能、CD62p阳性表达率、pH值及细菌生长等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室温过夜、PBC法和WB室温过夜PBC法均能安全、可靠、方便地制备PC,且均可代替即时PBC法制备PC。
- 王舒莹李晓明刘震岳张建民
- 关键词:浓缩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