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
- 作品数:24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联合检测CRP、NAP、WBC、NC在门诊发热病人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探讨门诊发热病人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分类(NC)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分别检测细菌感染组(54例)患者、非细菌感染组(62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48例)的血CRP、NAP、WBC和NC。结果:细菌感染组各指标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细菌感染组患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NAP、WBC和NC的阳性率(P<0.01)。结论:门诊发热病人联合检测CRP、NAP、WBC、NC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尤其是是CRP,阳性率高、快速、敏感。
- 李晓明武英伟
- 关键词:发热CRPNAPWBCNC
- 机采血小板与全血过夜离心分离制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 王舒莹李晓明李艳杰刘震岳王尉
- 该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对临床血小板供不应求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比较三种不同模式汇集白膜层(P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PC)的质量及保存效果。研究选取ABO血型均为O型志愿献血者63名,依据制备PBC的三种不同模式将63名志愿...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小板献血
- 年龄与性别对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抗炎以及抗凋亡功能影响的研究
- 2017年
- 目的研究年龄与性别对高密度脂蛋白(HDL)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年龄20-60岁健康男性和女性各60例为中青年男性组及中青年女性组,60~78岁健康男性和女性各60例为老年男性组和老年女性组。检测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等血脂指标。检测丙二醛含量以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抗氧化能力;通过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THPl)黏附试验检测HDI。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Westernblot检测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的表达;MTT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相对细胞存活率和流式细胞仪测凋亡水平来检测HDL的抗凋亡作用。结果老年女性组LDL-C、TG、TC及丙二醛含量高于其他3组(均P〈0.05);中青年女性组HDL-C高于其他3组(均P〈0.05);老年男性组丙二醛含量高于中青年男性组及中青年女性组(均P〈0.05);老年组HDL保护后单核细胞黏附数较中青年组增加(P〈O.05)。老年组HDL保护后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表达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中青年组HDL保护后内皮细胞相对存活率高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HDL保护后的细胞活力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随着增龄男、女性HDL的水平及其抗氧化、抗炎、抗凋亡功能降低,女性HDL抗氧化功能较男性降低更为明显。
- 樊丽伟宋国华李晓明陈军冯玉梅王义围秦树存
- 不同模式汇集白膜层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汇集白膜层(P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PC)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0例患者使用3种不同模式PBC法制备PC,依据患者输入不同模式制备的PC分为3组:A组(即时PBC组)、B组(白膜法室温过夜组)和C组(全血室温过夜组),对输注3组PC后患者的止血效果和过敏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保存期5 d内,A组、B组和C组患者的血小板输注后止血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输注不同模式制备的血小板后止血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膜法室温过夜PBC法和全血室温过夜PBC法均能达到临床止血效果。
- 王舒莹李晓明杨涛孙志强刘震岳王平
- 关键词:浓缩血小板止血效果过敏反应
- 3种不同模式汇集白膜层法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和保存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比较3种不同模式汇集白膜层(P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PC)的质量及保存效果。方法使用3种不同模式PBC法制备PC,依据获得PC的模式不同分为即时PBC组、白膜法(BC)室温过夜组和全血(WB)室温过夜组,所有制备的PC过滤白细胞用血小板添加液(2/3PAS-ⅢM+1/3血浆)保存。比较3组PC在(22±2)℃保存7d内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残留量、血小板聚集功能、CD62p阳性表达率、抗低渗休克(HSR)能力、pH值及细菌生长等指标。结果与即时PBC组相比,在保存期7d内BC室温过夜组血小板含量更高且能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而红细胞残留量、CD62p阳性表达率、HSR能力、pH值及细菌生长等指标无明显差异;与即时PBC组相比,在保存期7d内WB室温过夜组血小板含量更高且血小板HSR能力也更强,而红细胞残留量、血小板聚集功能、CD62p阳性表达率、pH值及细菌生长等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室温过夜、PBC法和WB室温过夜PBC法均能安全、可靠、方便地制备PC,且均可代替即时PBC法制备PC。
- 王舒莹李晓明刘震岳张建民
- 关键词:浓缩血小板
- 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5
- 2012年
- 血小板减少是临床常见的以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为特点的疾病。机采血小板具有高浓度、高纯度、止血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血液病、恶性肿瘤、妊娠、大出血等急、危、重患者^[1-2]。输注血小板是临床抢救出血病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现代临床输注机采血小板已经代替传统的手工分离血小捌“。笔者对我院2年来输注的新鲜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在临床止血与血小板计数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 王舒莹李晓明刘震岳张建民王平
- 关键词:新鲜血小板冰冻血小板止血效果血小板计数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期因子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期因子(MK)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期因子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期因子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中期因子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且,非小细胞肺癌中期因子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期因子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83,P<0.05)。结论:中期因子和D-二聚体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 孙常铭王丽萍李晓明刘蕊赵维川张茉莉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D-二聚体
- 2007-2009年承德地区临床用血统计分析
- 2011年
- 由于输血引发的传染病和衍生的社会问题,使输血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1-2],成分输血已经成为输血安全的首选。实际上临床需要输血的大部分患者仅需要红细胞,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讲,只输红细胞而不输全血和其它血液成分,就可以减少他们因输血感染病毒的危险。
- 李晓明王舒莹
- 关键词:临床用血成分输血
- 基线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对NSTE-ACS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基线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近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114例患者,其中NSTE-ACS组72例,对照(CTL)组4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将NST-ACS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比较两组PL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及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水平,并对PLA、PMA、PNA及PlyA水平与GRACE评分分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对NST-ACS组患者近期(出院后8个月内)MACE进行随访,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基线PLA水平对NST-ACS患者近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与CTL组相比,NST-ACS组PLA、PMA、PNA及PLyA均升高(P〈0.01);高危组NSTE-ACS患者PLA、PMA、PNA及PLyA均较低危组明显升高(均P〈0.01);NST-ACS患者GRACE评分分数与基线PLA、PMA、PNA及PlyA水平均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7、0.634、0.487、0.435,P〈0.01);经随访,共有13.89%的NSTE-ACS患者发生了近期MACE;入院时PLA水平预测NSTE-ACS组出院后8个月内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737~0.779,P〈0.01)。结论基线PLA水平升高可能预示NSTE-ACS患者的不稳定状态;基线PLA水平不但可用于NSTE-ACS患者的早期快速危险分层,还可对NSTE-ACS患者近期MACE进行预测。
- 李晓明王舒莹刘震岳张建民王平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活化预后
- SELDI蛋白芯片检测技术在小儿脑膜炎分型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利用表面增强激先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及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不同类型小儿脑膜炎患儿脑脊液蛋白质峰谱的表达情况,为临床建立一种方便、快速、敏感、高效的诊断新技术。方法采集87例脑膜炎患儿(化脓性脑膜炎21例,病毒性脑炎29例,结核性脑膜炎37例)脑脊液样本,利用弱阳离子芯片CM10和SELDI—TOF-MS技术分析脑脊渡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峰,联合应用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峰建立分类决策树,随机选取50例样本对决策树进行盲法检验,得出决策树模型的分类准确率。结果共获得127个有效蛋白质峰,利用m/z=6206,m/z=8577和m/z=11535三个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峰成功建立分类决策树,准确度为96%(48/50),敏感度为100%(21/21),特异度为93.1%(27/29)。结论SELDI—TOF—MS及蛋白芯片技术可快速、准确地鉴别三种常见的小儿脑膜炎类型,为今后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
- 赵维川李庆红李晓明宗春光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脑膜炎脑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