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严重急性
  • 6篇严重急性呼吸
  • 6篇严重急性呼吸...
  • 6篇综合征
  • 6篇呼吸综合征
  • 6篇急性呼吸
  • 6篇急性呼吸综合...
  • 6篇SARS
  • 5篇非典
  • 5篇非典型肺炎
  • 5篇肺炎
  • 5篇传染
  • 5篇传染性
  • 5篇传染性非典型
  • 5篇传染性非典型...
  • 4篇细胞
  • 4篇内毒
  • 4篇内毒素
  • 4篇急性肺损伤
  • 4篇肺损伤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聂秀红
  • 11篇王烁
  • 7篇肖汉
  • 6篇刘明芳
  • 6篇张连国
  • 6篇张霖
  • 5篇杨强
  • 4篇郭德玉
  • 4篇李小静
  • 3篇李晓静
  • 2篇任魁
  • 1篇滕国杰
  • 1篇李艳

传媒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2004年全...

年份

  • 2篇2006
  • 4篇2004
  • 5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肺损伤家兔早期中性粒细胞相关功能的变化研究被引量:32
2004年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8(IL 8)、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与急性肺损伤 (AL I)的关系。方法  18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8只 ,AL I组 10只。建立内毒素 AL I模型。测定两组动物血气、血常规、中性粒细胞 CD11b表达强度、血清 IL 8和丙二醛浓度 ,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AL I组动物注射内毒素后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p H进行性下降。给药后 3h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下降明显 ,6 h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中性粒细胞表面 CD11b表达强度与血清 IL 8、丙二醛浓度呈进行性上升 ,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 <0 .0 5 )。模型动物肺组织炎性粒细胞浸润明显 ,弥漫性肺泡隔增厚 ,灶性出血和纤维蛋白渗出。给药后相关分析显示 :6 h时 CD11b与 IL 8呈明显相关 (决定系数 r2 =0 .813,回归方程 Y=2 6 .72 9X ) ;肺组织病理改变严重程度评分与 CD11b表达强度亦呈明显相关 (决定系数 r2 =0 .771,回归方程 Y=0 .0 110 2 X +5 .2 92 )。结论 内毒素可以诱导产生大量 IL 8,使中性粒细胞表面 CD11b的表达被快速激活并上调 ,并与 IL 8和肺组织病理改变评分之间呈高度相关。 IL 8和 CD11b均是 AL
王烁聂秀红郭德玉肖汉任魁
关键词:内毒素中性粒细胞CD11B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被引量:5
2003年
为探讨老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对211例SARS患者按不同年龄、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激素使用情况分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患者不同病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发病后均出现T淋巴细胞的明显下降,低谷出现于发病后22.83d。老年SARS患者疾病极期T细胞各亚群绝对数均低于中青年患者,重症患者低于轻症患者(P<0.01)。激素使用与否以及剂量大小对T细胞影响不大。提示SARS患者发病初期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损害,老年、重症SARS患者的损害更为显著,外周血CD3+、CD4+、CD8+细胞下降的程度可作为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杨强聂秀红王烁张连国肖汉李小静张霖刘明芳
关键词:细胞免疫功能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激素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变化的特征及意义
2003年
为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回顾性分析SARS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数量。结果轻症SARS患者发病前2周时间内,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从发病第3周开始,血中淋巴细胞水平升高。重症SARS患者在发病后1个月内淋巴细胞水平降低,未发现回升。在疾病的初发期、加重期、恢复期轻症与重症、轻症与死亡、重症与死亡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根据病情变化分4期病情初发期(0期),胸片加重期(1期),开始吸收期(2期),胸片明显吸收期(3期),其中0期与3期、1期与3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依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分为小剂量组(Ⅰ组,<160mg/d),中剂量组(Ⅱ组,160~500mg/d),大剂量组(Ⅲ组,>500~1000mg/d),其中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降低可以作为SARS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而血中淋巴细胞的回升预示疾病的好转。中、大剂量比较激素对SARS病人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张连国李晓静刘明芳张霖王烁肖汉聂秀红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细胞数量
SARS患者住院费用初探
SARS是由新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病程长、恢复慢,病死率较高,治疗成本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笔者对SARS救治中的费用进行了分析.
刘明芳聂秀红张霖李小静张连国王烁肖汉杨强
关键词:SARS住院费用医院管理
文献传递
急性肺损伤家兔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7只新西兰家兔分成2组:对照组9只,ALI组8只,建立内毒素ALI模型。测定2组动物血气、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VEGF的质量浓度,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ALI组动物注射内毒素(LPS)后出现血压、心率降低,pH值进行性下降(P均<0.05)。给药后3 h,血清VEGF质量浓度明显升高,给药后6 h继续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6 h,BALF中VEGF质量浓度亦明显升高(P<0.01)。模型动物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弥散性肺泡间隔增厚,灶性出血和纤维蛋白渗出。结论内毒素所致ALI早期,VEGF迅速升高,VEGF是ALI早期较为敏感的监测指标之一。
聂秀红李晓静王烁郭德玉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内毒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小板的动态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我院 2 0 0 3年 5~ 6月收治的 6 7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的血小板数量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 ,比较轻症和重症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血小板平均水平的差异及动态变化的规律和轻、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在病程第 1周血小板数目处于极低水平 ,在病程第 2、3周内逐渐回升 ,第 4周血小板数目再次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4周内轻症组和重症组SARS患者血小板数量总体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第 1、4周重症组SARS患者血小板数量总体平均水平分别较轻症组患者第 1、4周血小板平均水平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部分病情极重甚至死亡患者血小板数目持续处于极低水平 ,重症患者中血小板下降 (<10 0× 10 9/L)的发生率为 2 5 % ,明显高于轻症患者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 3.2 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SARS患者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
刘明芳聂秀红王烁张霖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血小板预后
血小板数量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为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小板数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对我院2003年5至6月收治的133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比较血小板下降组与血小板正常组2组之间在病情轻重、年龄、最重胸片病变面积、出院时胸片正常率、感染、入住ICU、死亡、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异常的发生率及继发肝功能异常、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血糖异常等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血小板下降组(<100×109/L)重症患者和年龄>50岁患者所占的比例、总的病程、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P<0.01);血小板下降组患者胸片严重程度、感染的发生率、入住ICU和死亡患者所占比例、病程中出现WBC>10×109/L或并发肝功能异常、LDH、CPK、电解质异常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P<0.01)。血小板正常组出院时胸片正常的比例明显大于血小板下降组(P<0.01)。以血小板<150×109/L为标准再次进行分组,在血小板下降组和非下降组之间上述指标仍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血小板数量低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生化指标异常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预后差,病死率高。血小板的数量及其动态变化对SAR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张连国刘明芳聂秀红张霖王烁李小静肖汉杨强
关键词:血小板数量预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基础疾病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2003年
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2003年5月至6月收治的212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发病前合并的基础疾病与死亡及出院时胸片吸收情况的关系。发现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死率(20.7%)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4.5%,P=0.000);合并2种或者2种以上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及无基础疾病的患者(P值分别为0.008、0.000);在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炎/肝硬化6种疾病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血管病、肝炎/肝硬化是SARS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0、0.001),糖尿病未明显增加SARS患者的病死率。治愈的SARS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组胸片遗留病变者(60.4%)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组(29.9%,P=0.001)。提示SARS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者病死率明显升高,随着合并的基础疾病的增多,病死率明显上升。肝炎/肝硬化及脑血管病是死亡的危险因素;基础疾病使SARS患者肺部损伤加重、恢复慢。糖尿病未明显增加SARS患者的病死率,提示糖尿病可能对患者避免SARS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起一定作用。
聂秀红张霖刘明芳李小静王烁张连国滕国杰李艳杨强
关键词:基础疾病预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8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总结被引量:2
2003年
为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治疗策略,在常规治疗和无创通气失败后,对8例重症SARS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30~74岁,平均(55±16)岁]施行经气管切开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监测通气前后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并对通气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患者的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高热(体温>38.5℃),7例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仅1例高于正常。合并其他脏器损害7例。2)从发病到使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时间平均为(27.9±12.2)d,有创机械通气使用时间平均为(8.6±5.4)d,机械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或压力调节加呼气末正压通气。行有创通气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较通气前改善(P<0.01)。3)有创通气前1例出现气胸,有创通气时2例出现纵隔气肿及气胸。4)1例患者撤机并痊愈,7例死亡,死亡患者多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提示有创机械通气对于晚期重症SARS疗效不佳。通气模式应选择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和合适的呼气末压力水平,尽量减少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
杨强肖汉张连国王烁聂秀红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ALI)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9只,急性肺损伤组(L)8只,早期干预组(E)7只。建立内毒素ALI模型,E组于建模后一次性给予地塞米松2 mg。结果L组在内毒素注射后血压、心率、pH明显下降;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VEGF升高。E组血压、心率降幅减小,VEGF的表达明显被抑制,肺病理改变减轻。结论地塞米松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来改善ALI早期血管通透性。
李晓静聂秀红王烁郭德玉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地塞米松内毒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