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守红

作品数:148 被引量:638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3篇农业科学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螯虾
  • 18篇克氏原螯虾
  • 17篇农业
  • 14篇种养
  • 14篇共作
  • 13篇堆肥
  • 13篇养殖
  • 13篇水稻
  • 12篇生态
  • 8篇化肥
  • 7篇循环农业
  • 7篇污泥
  • 7篇龙虾
  • 7篇除草
  • 6篇生态种
  • 6篇生态种养
  • 6篇活水
  • 6篇好氧
  • 6篇好氧堆肥
  • 6篇氨基酸

机构

  • 147篇江苏里下河地...
  • 73篇江苏省生态农...
  • 31篇扬州大学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镇江江之源渔...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宝应县农业技...
  • 1篇扬州市水产生...
  • 1篇灌云县农业局

作者

  • 147篇王守红
  • 115篇张家宏
  • 79篇寇祥明
  • 57篇朱凌宇
  • 57篇韩光明
  • 53篇徐荣
  • 45篇毕建花
  • 25篇王桂良
  • 20篇唐鹤军
  • 18篇金银根
  • 9篇袁秦
  • 7篇杨建春
  • 7篇王小治
  • 6篇王艳
  • 5篇马谈斌
  • 5篇白和盛
  • 5篇盖玉芳
  • 4篇何榕
  • 4篇孙龙生
  • 4篇陈以博

传媒

  • 13篇江西农业学报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8篇江苏农业科学
  • 7篇扬州大学学报...
  • 6篇江苏农业学报
  • 5篇湖南农业科学
  • 5篇动物营养学报
  • 4篇浙江农业科学
  • 4篇农药
  • 4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农业科技管理
  • 3篇水产养殖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农业资源与环...
  • 2篇中国标准化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中药材

年份

  • 3篇2025
  • 10篇2024
  • 10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12篇2019
  • 14篇2018
  • 16篇2017
  • 6篇2016
  • 1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配套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索"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集约化种养的配套技术体系及经济效益表现。[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示范方法,研究明晰该模式的资源配置、配套工程建设方案以及稻田养鸭、鸭鱼共育的配套技术。以常规稻-麦轮作方式为对照,分析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的比较效益。[结果]集成了"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系统的时间、空间、水资源、疫病防控等耦合技术及其配套技术体系,阐明该模式的运行效益是稻-麦轮作方式的2.11倍。[结论]推广"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是实现农牧渔种养结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益的新途径。
张家宏韩光明唐鹤军王守红寇祥明王桂良毕建花朱凌宇徐荣杨建春
关键词:循环农业模式农业结构调整
“氧债”基本理论与养殖水质调控
本文全面提出了'氧债'的科学内涵,总结了'氧债'产生的三大原因,即有机物长期沉积、溶解氧供给与消耗在空间上的不同位和在时间上的不同步。总结了'氧债'分布在时间上、空间上的表现以及变化规律的基本特点;分析了'氧债'在水产养...
李荣福王守红寇祥明
关键词:氧债水质调控
文献传递
添加剂对好氧堆肥过程氮素固持和重金属钝化过程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为提升堆肥品质及安全性,采用不同添加剂以促进氮素固持及重金属钝化效果。选择以鸡粪为主原料,采用发酵桶好氧堆肥的形式,探究4种添加剂[生物炭(BC)、聚天冬氨酸(PA)、土壤改良液(TG)、水果垃圾发酵液(FW)]对堆肥过程中氮素、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堆肥方式不同程度促进了堆体氮素和Cu、Zn、Cr的“浓缩效应”,但对不同重金属的钝化效果存在差异性。好氧堆肥方式显著促使Cu的其他形态向可还原态转化11.42%(P<0.05)的同时,促使Zn由残渣态、可氧化态向可还原态转化10.21%(P<0.05),Cd由残渣态向酸可溶态转化2.52%(P<0.05);添加剂的使用则有效促进了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固持和重金属钝化效果,其中PA处理通过官能团螯合作用和促腐功能,促使腐熟堆体中全氮含量增幅为CK处理的3.91倍(P<0.05),BC和TG处理亦具有一定氮素固持效果,但与CK处理间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FW处理氮素固持效果弱于其他添加剂处理组,可能源自其添加量不足,未能实现堆体pH的有效控制所致;PA、BC处理对重金属钝化过程的促进作用优于其他处理,且PA处理可显著促进Cu、Cd分别向残渣态转化0.98%、4.87%(P<0.05);此外,堆肥前后重金属的形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4种添加剂对堆体重金属的钝化效果可能均与促腐作用相关。PA处理对堆肥过程氮素固持和重金属钝化的综合作用效果最佳,且其可完全分解,是一种绿色安全的堆肥添加剂。
徐荣朱凌宇王守红寇祥明张家宏毕建花唐鹤军
关键词:好氧堆肥添加剂氮素重金属腐殖化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被引量:15
2016年
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是推进农业科研事业发展的基础。文章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全面总结分析了其结合实际制定人才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人才培养载体和多途径促进人才成长等人才培养工作的做法与经验,以期为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陈以博苏佳颖王守红陈伟民王艳
3种生物饵料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免疫力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本试验采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分析比较3种生物饵料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免疫力的影响。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0.027±0.010)g的宽体金线蛭幼蛭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置60条幼蛭。3组幼蛭分别以螺蛳(作为对照)、漂螺、蚯蚓为生物饵料。结果显示:漂螺组幼蛭体质量、体长及体宽3项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组之间幼蛭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整体生长性能由高至低依次为漂螺组、螺蛳组、蚯蚓组。幼蛭体质量与体长、体宽及体积的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体积(R^2=0.912 0)、体长(R^2=0.8888)、体宽(R^2=0.7717)。幼蛭蛋白酶活性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螺蛳组幼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漂螺组和蚯蚓组(P<0.05),漂螺组幼蛭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螺蛳组和蚯蚓组(P<0.05)。幼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 AOC)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螺蛳组幼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漂螺组和蚯蚓组(P<0.05)。蚯蚓组幼蛭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螺蛳组和漂螺组(P<0.05),螺蛳组和漂螺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得出漂螺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的促生长作用最佳,并建议依据漂螺营养成分制定幼蛭饲料营养标准,同时可将蚯蚓作为饲料免疫添加剂成分。
吴雷明韩光明寇祥明王守红张家宏毕建花王桂良唐鹤军徐荣朱凌宇
关键词:宽体金线蛭生物饵料消化酶免疫力
基于资源禀赋“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依据江苏省农业资源禀赋,创建了基于"四水"、"特粮特经与畜禽"、"特粮特经与畜禽、水产"等适合我省推广应用的"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集成了配套技术体系;制定了13项地方标准,初步构建了"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了4个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研究探索出实现"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示范区+农户",推动了"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标准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张家宏王守红寇祥明韩光明毕建花朱凌宇徐荣王桂良
关键词:资源禀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鳜不同养殖模式水质因子变化规律和微生物制剂调节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该文采用生态学试验方法,对鳜池塘和大棚养殖模式的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采用不同微生态制剂商品(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对鳜养殖水体水质调节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整个鳜养殖周期(苗种至商品鱼),大棚养殖模式水体温度、溶氧、pH值与池塘养殖模式无明显区别;大棚养殖模式三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变化规律与池塘养殖模式大致相同,但大部分时间前者水体含量较高;大棚养殖模式水体总磷含量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且总磷最高值出现时间较池塘养殖模式推迟了近1个月。光合细菌对鳜养殖水体氨氮、亚硝态氮以及总氮整体调控效果最佳;枯草芽孢杆菌对降低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有良好的效果;乳酸菌对养殖后期降低水体pH值有一定的作用。结论:相对于鳜池塘养殖模式,大棚养殖模式氮磷物质循环转化效率较低,合理搭配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养殖效果更佳,同时需注意不良天气对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的影响。
吴雷明韩光明寇祥明王守红张家宏毕建花唐鹤军徐荣袁秦
关键词:水质微生态制剂养殖模式
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究 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被引量:2
2005年
王守红张家宏马谈斌
关键词:生态农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草-鹅-稻+鸭”生态农业体系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针对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稻麦两熟传统农业的特点,对双链型“草-鹅-稻+鸭”生态农业体系进行了研究和示范,分析了该体系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此外,还介绍了“公司+基地+农户”、“种-养-加-销”一体化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
白和盛张家宏王守红
关键词:生态农业
秸秆及生物炭还田对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明确稻虾共作模式下促进水稻增产、氮肥利用率提高和土壤肥力提升的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本研究设置了5个处理[无秸秆还田和无氮肥施用(CK)、无秸秆还田(NS)、秸秆还田(S)、低量生物炭还田(LB)和高量生物炭还田(HB)],对比研究秸秆还田及生物炭还田处理在水稻产量、水稻生长、氮肥利用率和土壤肥力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NS处理相比,仅LB处理和HB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茎蘖数、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成穗率、地上部生物量、氮吸收量和产量,但LB处理和HB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与NS处理和S处理相比,水稻氮肥利用率指标在LB处理和HB处理下均显著提高,但LB处理和HB处理在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籽粒生产效率、氮肥干物质生产效率上无显著差异。整体上看,LB处理和HB处理较NS处理显著提高氧化还原电位、pH、阳离子交换量、有机碳含量和氮磷钾有效性,但两者在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pH上差异不显著。综合各处理在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肥力上的表现,本研究认为,稻虾共作模式下低量生物炭还田(7.5 t/hm^(2))是促进水稻高产、氮肥利用率提高和土壤肥力提升的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
马林杰张诚信覃宝利杨军杨婷徐荣王守红张家宏寇祥明陈选青王展张旭晖
关键词:生物炭水稻氮肥利用率土壤肥力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