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斌锋
- 作品数:25 被引量:6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从“知识行动”到“社会行动”——基于结构化理论的反思与批判被引量:2
- 2023年
-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试图打破先在结构的知识陷阱,殊不知将知识引入行动的反身性建构逻辑也同样潜藏了“知识危机”。知识时代尤其如此,知识介入行动不仅呈现了知识滞后、知识弱化、知识隔离等知行困境,还呈现出知识—行动错配的情形。探究问题之源,需要对知识—行动—结构的类型进行回溯分析。作为理想化的拯救方案,知识—行动的双向奠基和行动—结构的知识搀扶都呈现了实践性展开的特征。因此,知识行动需要转向社会行动。这不是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回归到帕森斯的结构论,而是相反,是让知识从特定的孤立化、凝固化、抽象化、形式化、绝对化的困境中“跳脱”出来,走向一种“社会中的行动”,即:让知识行动回归社会行动,让知识行动者回到社会行动中来。
- 汪斌锋
- 关键词:先在结构社会行动
- 转型社会的时间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时间缺乏既与现代社会起源携带的精神气质有关,又与市场经济主导下生产方式的时间设定密切关联。对于转型中的中国而言,多重时间交叉促使个体面临时间不断转换调整的压力。韦伯和马克思对现代社会时间的分析对我们很有启发,但其观点、方法和立场都存有差异,需要结合中国转型发展的具体境域,深化对转型多重时间边界模糊性的认知,进而通过社会制度设计来维护日常生活时间的边界。
- 鲍宗豪汪斌锋
- 关键词:工作时间
- 资本文明的限度与超越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明意蕴
- 2013年
- 纵观当前所谈论的发展问题已经不再是单个学科领域所关注的诸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利用的问题,它越来越呈现出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复杂系统性特征,或许只能援用文明或文明形态才能将其纳入统观视野,而这种视野的核心议题仍然是资本文明。然而这正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路向最需要正视的问题,即如何将资本文明纳入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格局之中,换句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资本文明该如何认识?
- 汪斌锋
- 关键词:资本文明
- 论中国城镇化的“中镇”模式选择被引量:1
- 2013年
- 在十八大报告中有七处重点强调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问题。李克强总理也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今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艰巨任务。可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经过"重点发展大城市"、"重点发展小城镇"以及"大中小并举发展"的城镇化发展实践之后,各类城镇化模式都涌现出诸多问题。结合当前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实践,现阶段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将走向何方?认为"中镇"模式应该成为下一阶段中国进行节约型城镇化的方向,从而避免大城市病,以及小城镇模式遇到的粗放型开发和低效率问题。
- 郭强汪斌锋
- 关键词:城镇化
- 结构功能主义视阈下的经济危机
- 2009年
-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有关于人类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是社会科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文章利用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结构性原因与功能性原因,以及当前以美国次贷危机诱发引出的国际金融危机问题之根源,从马克思关于交换、商品、资本的思路和家庭手工业、工厂作坊工业到资本主义大工业甚至知识经济后工业的思路以及产业结构、社会结构与之相应变化的三重思路来辩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结构与功能的表现样态。
- 汪斌锋王喜荣
- 关键词:结构功能主义虚拟资本实物资本经济危机
- 转型社会的资本速度研究
- 汪斌锋
- 生活时间与财富时间的辩证关系──“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内在逻辑被引量:1
- 2014年
- 当前生活时间缺乏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流行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正是大众对生活时间缺乏的反思。它凸显了当下生活时间与财富时间的纠结,生活时间缺乏既与现代社会起源携带的精神气质有关,又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时间设定有关。对于转型社会背景下的中国而言,日常生活与财富、资本的多重时间交叉促使转型时空中的个体面临时间不断转换调整的压力。韦伯和马克思对现代社会时间的分析对我们很有启发,但他们的观点、方法和立场存在差异,这需要结合中国转型发展的具体境域,深化对生活时间与财富时间关系的认知,进而通过社会制度设计来维护生活时间的边界。
- 汪斌锋鲍宗豪
- 现代性的“消散性”悖论--兼论资本现代性的速度视角
- 2014年
- 消散性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之一。它是资本现代性导致社会呈现速度与加速的必然结果,在转型社会尤为明显。马克思认为在资本现代性面前——"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而反思消散性则需要进一步诊断现代社会速度和加速机理,这就需要将其纳入马克思关于资本现代性逻辑分析框架。一方面,资本将其运作逻辑外化于社会生活,使之呈现不断加速特质,进而表现为消散性;另一方面则恰恰相反,资本现代性的背后却也凸显出一种人与社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从而呈现消散性悖论。
- 汪斌锋郭强
- 关键词:悖论
- 时间、速度与正义——马克思社会速度正义命题的讨论被引量:1
- 2014年
- 纯粹的时间概念一直不是社会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只有其度入了社会性,特别是现代性之后,时间性设置才成为被关注的对象,而这恰恰孕生着社会速度的问题——一种时间性设置的加速的状态。文章试图分别从韦伯和马克思两人的思想中阐释社会速度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呈现路径,且它的呈现背后有一种正义与非正义的纠合——一种社会速度的正义与非正义。
- 汪斌锋郭强
- 关键词:正义
- 城市空间与社会空间的结构性关联被引量:2
- 2012年
- 当下对于空间结构的讨论已经超越单纯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的固有学科领域,进入了经济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的交叉学科讨论与反思层面。或许这正是由于当下对人生存空间问题的焦虑而同时具体学科对待这些问题的无能为力,决定了需要从当下人所存在的城市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关联来讨论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又是人类发展逐渐消解的"伪本体论"的症结,只有首先明确了这种结构性的关联,才能对人类生存的空间伦理的反思性重构成为可能。
- 郭强杨恒生汪斌锋
- 关键词:社会空间内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