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丽

作品数:36 被引量:224H指数: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土壤
  • 10篇湿地
  • 8篇湿地土壤
  • 8篇微生物
  • 6篇有机碳
  • 6篇污染
  • 5篇土壤呼吸
  • 4篇土壤有机
  • 4篇土壤有机碳
  • 4篇矿物
  • 4篇互花米草
  • 4篇混凝
  • 4篇混凝剂
  • 4篇崇明东滩湿地
  • 3篇盐碱
  • 3篇盐碱土
  • 3篇饮用水
  • 3篇生物反应
  • 3篇生物反应器
  • 3篇水处理

机构

  • 36篇同济大学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井岗山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上海市城市化...
  • 1篇中冶节能环保...

作者

  • 36篇李艳丽
  • 19篇王磊
  • 15篇乐毅全
  • 14篇付小花
  • 13篇张文佺
  • 13篇王红丽
  • 5篇王巧英
  • 5篇张士萍
  • 4篇蒋玲燕
  • 4篇王志伟
  • 4篇刘志飞
  • 4篇吴志超
  • 4篇陈金海
  • 3篇皮新华
  • 3篇江霜英
  • 3篇胡佳俊
  • 3篇唐玉姝
  • 3篇贾建伟
  • 3篇徐殿胜
  • 2篇肖春玲

传媒

  • 7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江苏环境科技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化工环保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光合CO_2同化微生物菌群的选育/优化及其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通过从海水及其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并结合电子供体和无机碳源结构的优化以期获得不用光照与供氢的高效固碳微生物菌群;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比对等手段研究非光合固碳微生物菌群的结构,以期为优化群落配置,进一步提升固碳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通过分离和长期驯化可从海洋中得到在普通好氧、厌氧条件下具有固碳能力的非光合微生物菌群.添加硫代硫酸钠、硫化钠和氢气作为电子供体可有效提升菌群的固碳效率,在以硫代硫酸钠为电子供体的好氧、厌氧条件下,该菌群的CO2同化效率分别可达10.44 mg/L和12.56 mg/L.该固碳菌群对混合无机碳源的同化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碳源,在以CO2、碳酸氢钠及碳酸钠为混合碳源情况下,菌群好氧、厌氧固碳效率(以CO2计)分别可达110 mg.(L.d)-1,和72mg.(L.d)-1,接近氢氧化细菌的水平.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电子供体后,固碳微生物菌群的优势种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发现的16个优势菌种中,11个是不可培养微生物,即其只能以共生方式存在.菌群混合培养时的固碳效率可能是多种菌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优化固碳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和配比将有利于其固碳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胡佳俊王磊李艳丽付小花乐毅全徐殿胜陆兵于建国
关键词:非光合微生物电子供体微生物群落结构
一种抗污染自清洁型GO/ZnO-PVDF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污染自清洁型GO/ZnO‑PVDF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固体粉末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后形成均一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溶液;将氧化锌纳米线加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后再进行超声处理,使纳米材料...
王巧英顾景景章畅李艳丽蒋玲燕裘湛姚杰王志伟吴志超
文献传递
泥岩中的有机质对基于XRD的伊蒙混层结构计算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选择富含有机质的泥岩样品,使用不同方法(过氧化氢、过硫酸钠)去除有机质后进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测试,探讨有机质的存在是否会影响利用XRD进行伊蒙混层矿物结构计算.结果表明:使用过氧化氢去除有机质后得到的XRD图谱变化不大;使用过硫酸钠去除有机质后,XRD图谱中新出现15?;(自然干燥片)和16.7?;(乙二醇饱和片)衍射峰,且伊蒙混层的各特征衍射峰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经计算发现过硫酸钠处理后的样品中伊蒙混层的膨胀层比例(W_(EXP))远高于控制组(不去除有机质)和过氧化氢处理组.这样的差异可能是因为赋存在蒙脱石层间的有机质使得层间域表现为疏水性,阻碍了水和乙二醇进入层间,故部分蒙脱石层在自然干燥和乙二醇饱和状态下膨胀不显著;过硫酸钠能去除蒙脱石层间的有机质,因而经过硫酸钠处理的蒙脱石膨胀性恢复.
巢前蔡进功李艳丽王国力
关键词:XRD有机质
非光合微生物菌群好氧固定CO_2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微生物固定CO_2在环境、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通常具有较高固碳能力的光合细菌和氢-氧化细菌由于需要光照/严格厌氧和供氢,限制了其在反应器或土壤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生物技术手段从海水及其沉积物中选育到在普通好氧条件下具有固碳能力的非光合微生物菌群,并通过电子供体和无机碳源结构的优化,显著提高了其对无机碳的同化能力,好氧条件下固碳菌液的最高无机碳同化效率可达110 mgCO_2/L·d,为实现普通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固碳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固碳微生物菌群的群落结构,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提升固碳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群的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表明不同条件下的固碳优势菌属于不同的种属,但通过测序、序列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后发现,在已测序的16个显著条带中,11个是不可培养微生物,即其只能以共生方式存在,混合培养时,固定CO_2的效果可能是多种菌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意味着单一纯种微生物的固碳效率可能较低,研究与优化固碳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和配比将有利于固碳效率的提升。
李艳丽胡佳俊付小花王磊乐毅全徐殿胜陆兵
关键词:非光合微生物电子供体好氧条件微生物群落结构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16
2010年
通过研究崇明东滩不同类型天然湿地土壤在不同潮间的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的含量与分布,进而分析不同类型滨海湿地土壤作为营养盐氮、磷汇与碳沉积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芦苇型沙质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平均值分别为1.36%、0.1%、0.03%,而芦苇/米草混合型黏质土壤中分别为2.41%、0.27%、0.07%。随着高程的增加(从光滩向高潮滩过渡),芦苇(Phragmitescommunis)型沙质湿地土壤与芦苇/米草(Phragmites communis/Spartina alterniflora)混合型黏质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含量平稳上升,但全磷变化并不显著。这表明芦苇/互花米草混合型黏质湿地土壤对造成沿海水域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盐以及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碳排放具有更好的汇聚效应,同时高潮滩的汇聚功能总体较光滩为高。
王红丽李艳丽张文佺王磊付小花乐毅全
关键词:湿地土壤全氮全磷环境效应
九段沙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10年
通过分析九段沙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土壤微环境因子,研究了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处于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具有显著差异(P<0.05),海三棱藨草区高于芦苇区,互花米草区最高(0.367 mg.g-1.(24h)-1),互花米草的引种及蔓延增强了入侵区域土壤微生物呼吸。综合考虑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及植被生物量,芦苇区呼吸微弱、植被生物量最高,在理论上具有更高的有机碳碳汇聚能力。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主要生物因素有:原核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有机质、硝态氮及土壤含水量对上述微生物活性指标有显著影响,因此也属于土壤微生物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
贾建伟王磊唐玉姝李艳丽张文佺王红丽付小花乐毅全
关键词:植被类型九段沙湿地
一种抗污染自清洁型GO/ZnO-PVDF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污染自清洁型GO/ZnO‑PVDF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固体粉末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后形成均一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溶液;将氧化锌纳米线加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后再进行超声处理,使纳米材料...
王巧英顾景景章畅李艳丽蒋玲燕裘湛姚杰王志伟吴志超
文献传递
中始新世晚期以来东亚气候变化的渭河盆地黏土矿物记录被引量:9
2021年
获得新生代连续的东亚气候变化记录,是认识东亚气候变化和季风起源、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的关键.文章基于渭河盆地连续的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序列,开展黏土矿物含量及晶体参数研究,重建了中始新世晚期以来东亚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蒙皂石、伊利石是渭河盆地河湖相沉积物中的主要黏土矿物;伊利石结晶度、伊利石化学指数、蒙皂石与伊利石和绿泥石比例的阶段性降低,指示了在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背景下,中始新世晚期以来渭河流域化学风化阶段性减弱的特征.坡缕石的形成可能受到成岩作用影响,相应时期流域风化导致的蒙皂石含量和伊利石结晶度实际可能更高.以上结果表明,中始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渭河盆地可能处于一个相对暖湿的气候条件.随着新生代全球温度降低和渭河盆地沉积物的不断加积,渭河盆地的化学风化强度阶段性减弱,东亚季风气候阶段性演化并在第四纪变干.黏土矿物的证据还表明,渭河盆地晚始新世到渐新世气候变干,可能是对全球变冷事件(EOT转型)的响应.
吕恒志鹿化煜王逸超张瀚之王珧王可欣赖文刘志飞李艳丽季峻峰
关键词:新生代渭河盆地黏土矿物古气候东亚季风
一种用于污泥浓缩的平板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泥浓缩的平板膜的制备方法,属于污泥浓缩、平板膜领域。制备方法如下:取溶剂、致孔剂、表面活性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一定的比例、顺序加入到广口瓶中,同时搅拌,以便混合均匀,之后将广口瓶放入50℃...
王巧英李艳丽郭雨菲顾景景蒋玲燕裘湛郭繁锦孙继成王志伟吴志超
城镇污水处理工程长期运行的污染膜清洗策略
2023年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工程中长期运行的污染膜清洗问题,提出新型组合清洗方案,基于膜清洗前后膜表面形貌、临界通量、膜表面元素、接触角、比通量等指标监测,优化膜清洗策略。结果表明,以草酸浸泡12 h+次氯酸钠浸泡12 h和次氯酸钠浸泡12 h+草酸浸泡12 h这2种清洗方式均能够有效去除膜表面污染,并分别使临界通量恢复到81~84 L/(m^(2)·h)和60~63 L/(m^(2)·h)。通过对比不同清洗方式清洗前后比通量的变化发现,长期运行膜的产水量降低原因在于次氯酸钠清洗会对膜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如膜孔增大、断裂等,这种情况下膜孔易堵塞,导致孔隙率下降,产水量无法满足运行要求,而草酸清洗在次氯酸钠清洗之后,不仅能有效清洁膜表面无机污染,且能中和次氯酸钠清洗后对膜造成的损伤,对产水量、临界通量、接触角均无影响。同时,提出次氯酸钠浸泡12 h+草酸浸泡12 h+次氯酸钠浸泡12 h的清洗方案,结果表明,以新膜临界通量的90%、70%通量运行时,均出现运行通量无法达到设计通量的现象,证实了膜清洗中若最后使用次氯酸钠清洗则会导致膜产水量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
尹星李艳丽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膜清洗次氯酸钠草酸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