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远

作品数:1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理学
  • 5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衰变
  • 6篇Α衰变
  • 4篇谱仪
  • 3篇新核素
  • 3篇原子
  • 3篇原子核
  • 3篇缺中子
  • 3篇中子
  • 3篇子核
  • 3篇激发态
  • 2篇低激发态
  • 2篇探测器
  • 2篇谱学
  • 2篇扰流板
  • 2篇扰乱
  • 2篇加速器
  • 2篇溅射离子泵
  • 2篇反应截面
  • 2篇NP
  • 2篇差分系统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近...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5篇张志远
  • 9篇甘再国
  • 8篇马龙
  • 7篇黄明辉
  • 6篇周小红
  • 6篇杨华彬
  • 5篇黄天衡
  • 4篇徐瑚珊
  • 3篇王建国
  • 2篇李广顺
  • 2篇郭松
  • 2篇周善贵
  • 2篇罗成
  • 2篇蒙峻
  • 2篇郑勇
  • 2篇郁琳
  • 2篇谢文君
  • 2篇马向利
  • 2篇詹文龙
  • 2篇王凯龙

传媒

  • 4篇原子核物理评...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核技术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中国科学:物...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HIAF的超重元素和核素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量子多体系统.超重核素是指考虑了壳效应才存在的原子核.探索原子核存在的电荷数和质量数极限始终是核物理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迄今,在实验上合成和鉴别了百余种超重核素,将化学元素周期表从92号扩展至118号元素,完成了周期表上第七周期元素的填充.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ion Accelerator Facility, HIAF)将于2025年建成并投入运行,超重元素和核素研究是其重要研究目标之一. HIAF的超导直线加速器能够提供能量可调的强流重离子束流,将为合成超重新元素和探索理论预言的超重核稳定岛提供重大机遇.本文介绍了基于HIAF的超重元素和核素研究计划,对超重核研究的现状和意义进行了综述,重点描述了基于重离子诱发的熔合反应和多核子转移反应的电磁谱仪以及实验测量装置.本文针对超重新元素和核素的合成研究、超重核结构和性质研究、超重核素产生机制研究、超重原子结构和元素化学性质研究分别进行了研究计划的介绍,最后对超重核研究的发展规划进行了总结.
周小红张志远甘再国许甫荣周善贵
关键词:超重元素重离子物理
一种抑制差分系统充气气流效应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差分系统充气气流效应的装置,包括的差分真空系统输出端经传输管路与偏转磁铁及真空室的一端连接;偏转磁铁及真空室的另一端经传输管路与超导加速器的输出端连接;超导加速器用于输出带电粒子束流;抽取系统设置在偏转...
柴振焦纪强蒙峻刘建龙张志远罗成谢文君马向利朱小荣李长春
缺中子Np新核素的α衰变研究
合成远离稳定线的新核素、探索原子核存在的极限是目前核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中子壳N=126的最丰质子一侧,极端缺中子的超铀核素处于质子滴线和中子壳的交叉位置,合成和研究该核区核素对研究N=126 壳结构的演化性质具有重要...
张志远甘再国杨华彬马龙黄明辉杨春莉张明明
关键词:新核素反应截面
缺中子Np新核素的α衰变研究
2020年
合成远离稳定线的新核素、探索原子核存在的极限是目前核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中子壳N=126的最丰质子一侧,极端缺中子的超铀核素处于质子滴线和中子壳的交叉位置,合成和研究该核区核素对研究N=126壳结构的演化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的充气反冲核谱仪装置(SHANS),利用^(36,40)Ar+^(185,187)Re熔合蒸发反应,合成了极缺中子的^(219,220,223,224)Np新核素,在中子壳N=126附近首次建立了Np同位素链的α衰变系统性,获得了N=126壳效应在Np同位素链中依然存在的实验证据。依据单质子分离能的系统性分析,确定了Np同位素链中质子滴线的位置,^(219)Np也成为目前已知的最重的质子滴线外核素。此外,基于实验测量的反应截面,并与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讨论了进一步合成该核区其它新核素^(218,221,222)Np的可行性。
张志远甘再国甘再国马龙杨华彬马龙黄明辉
关键词:新核素反应截面
37S第一激发态寿命测量
利用β-γ快时间符合技术,我们测量了37S的第一激发态3/2-的寿命。实验是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放射性束流线(HIRFL-RIBLL1)终端进行的。首先,通过加速器产生的70 AMeV的初级束40Ar轰击9Be...
王凯龙王建国周小红柳敏良强赟华郭松张志远吕冰锋高丙水郑勇张文强王建松杨彦云白真马朋金仕纶马军兵
关键词:塑料闪烁体
缺中子同位素^(215-217)U的α衰变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80)W(^(40)Ar,xn)^(220-x)U,合成了两个缺中子新核素^(216)U和^(215)U.目标核由熔合反应产生后从薄靶中反冲出来,在飞行中被兰州充气谱仪从大量的本底离子中分离并偏转到探测系统.探测系统对目标核的注入以及随后将发生的α衰变进行探测.探测器上产生的信号经电子学处理后被数据获取系统转换成一定格式的数据保存下来.实验采用能量-位置-时间关联的数据分析方法来寻找和鉴别目标核.在束流能量为187.2 MeV的情况下,新核素^(216)U的两个α衰变态被观察到:一是基态,它的α粒子能量为10.384(30)MeV,半衰期为4.72_(-1.57)^(+4.72)ms;二是自旋宇称为8^+的同核异能素态,它的α粒子能量为10.582(30)MeV和8.182(30)MeV,半衰期为1.31_(-0.48)^(+1.80)ms.在束流能量为205.5 MeV的情况下,新核素^(215)U被观测到,它的α粒子能量和半衰期被确定为8.428(30)MeV和0.73_(-0.29)^(+1.33)ms.此外,实验还观测到从^(217)U的基态产生的两个新的α跃迁,它们的α粒子能量分别为8.210(30)MeV和8.098(30)Mev.
甘再国姜舰杨华彬张志远马龙郁琳王建国田玉林丁兵黄天衡王永生郭松孙明道王凯龙周善贵任中洲周小红徐瑚珊
关键词:熔合蒸发反应
充气谱仪上位置灵敏探测器的刻度及应用
2011年
介绍了充气反冲谱仪上的位置灵敏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及测试过程,并对已有的能量及位置刻度方法进行了改进,得到各硅条对8.785 MeVα粒子的能量分辨为40~80 keV(FWHM),位置分辨小于1 mm(FWHM)。利用该探测器观察到了24Mg+232Th实验中产生的长寿命反应产物227Th的α衰变链。
贾国斌张志远黄明辉黄天衡马龙甘再国周小红徐瑚珊
一种抑制差分系统充气气流效应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差分系统充气气流效应的装置,包括的差分真空系统输出端经传输管路与偏转磁铁及真空室的一端连接;偏转磁铁及真空室的另一端经传输管路与超导加速器的输出端连接;超导加速器用于输出带电粒子束流;抽取系统设置在偏转...
柴振焦纪强蒙峻刘建龙张志远罗成谢文君马向利朱小荣李长春
N=127同中子素219U和216Ac的α衰变研究
本工作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 40Ar+183W,产生了质子滴线附近的轻锕系核素 219U 和 216Ac.实验在兰州充气反冲谱仪(SHANS)上开展,目标核产生后从薄靶中反冲出来,在飞行中与大量的本底粒子进行分离并偏转...
张明明甘再国张志远杨华彬黄明辉马龙杨春莉
近物所反冲谱仪端的转靶系统研制
2011年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一套用于低熔点靶材料的转靶系统。靶盘上用于实验且厚度0.4–0.6 mg/cm2的C/Pb/C夹心靶,在束斑为0.785 cm2、流强~1 eμA、能量为5.84 MeV/u的24Mg7+束和流强~0.1 pμA、能量4.95 MeV/u的64Ni19+束长时间照射下未损坏,照射总剂量约达1015。
马龙甘再国黄明辉黄天衡张志远贾国斌周小红徐瑚珊詹文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