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民 作品数:43 被引量:116 H指数:7 供职机构: 潍坊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潍坊市科技局资助课题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胃癌组织中MUC2,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粘蛋白MUC2,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及49例胃癌组织中MUC2,VEGF的表达。结果MUC2,VEGF在正常胃黏膜中没有表达;MUC2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3.5%;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5.5%.MUC2与胃癌的病理组织分型密切相关,高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1.0%,52.6%,100%,差异有显著性(P<0.05),黏液腺癌的强阳性表达率为77.8%,与另外两种组织学分型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VEGF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48,0.000,0.011),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的阳性与强阳性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VEGF,MUC2是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子。MUC2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的胃癌中表达不同,黏液腺癌中表达最强。VEGF在胃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尤其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UC2,VEGF的联合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张玉英 吴琰 丰义宽 田强 孙善明 张居民 李国庆 严雪港关键词: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纤维粘连蛋白及其受体整合素β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09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本来该长在子宫最内层的内膜组织,却异常地生长在子宫内膜层以外的地方。本文对纤维粘连蛋白及其受体整合素β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进行探讨。 黄丛笑 刘萍 张居民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黏附分子 纤维连接蛋白 整合素Β1 食管癌组织中α-SMA,CD34及VEGF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改变及与食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探讨三者在食管癌血管生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食管癌组织及29例癌旁组织中纤维母细胞α-SMA,CD34和VEGF的表达,分析三者之间及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0例食管癌组织α-SMA,CD34和VEGF的阳性表达与29例癌旁组织纤维母细胞中的阳性表达(82.50%vs 37.93%,χ2=14.454;32.50%vs 72.41%,χ2= 10.715;72.50%vs 20.69%,χ2=18.055;均P〈0.05);α-SMA和VEGF均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且两者的表达密切相关(r=0.453,P〈0.01).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的α-SMA表达阳性的肌纤维母细胞,α-SMA,CD34和VEGF的表达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三者联合可作为判断食管癌侵袭转移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胡文娟 丰义宽 张居民 王伟娜 李俊杰关键词:食管癌 CD34 潍坊地区149例肾活检病理及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了解潍坊地区近年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及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对我院149例肾脏病患者的肾穿刺活检组织标本病理切片分别进行不同染色,行光镜及免疫荧光病理观察。结果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40.06±13.65)岁,41-50岁为肾脏病的高发年龄段,男女比例为1.44:1 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最多见(43.62%),其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3.55%)。病理类型依次为膜性肾病33.56%,IgA肾病30.87%;继发性肾小球肾炎8。05%,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最常见,慢性肾功能不全占6.71%.结论潍坊地区最常见的肾脏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病理类型中膜性肾病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中年和青壮年多见。 张云香 王琳 张娜 赵军 徐国栋 李湘洲 张居民 王健英 王佐良关键词:肾组织活检 肾脏疾病 病理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_(16)基因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表达及意义 2003年 目的 通过原位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P16基因蛋白的表达 ,探讨其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癌变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 33例子宫内膜癌、4 1例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和 2 0例轻度不典型增生进行PCNA和P16基因的原位标记。结果 PCNA阳性表达强度随子宫内膜病变的病理分级而增强 ,其强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两者与轻度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1) ,P16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以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为最高 ,两组不典型增生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分别与内膜癌比较差异均显著 (P <0 .0 1,P <0 .0 5 )。阳性表达部位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均为胞浆 ,部分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为胞核或核浆。结论 细胞的过度增殖和P16基因的表达异常 。 李湘洲 张居民 刘萍关键词:细胞增殖 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 结直肠癌组织中DPC_4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检测DPC4基因在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失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3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的DPC4基因失活情况.结果:3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3例出现DPC4基因缺失,4例出现DPC4基因第11位外显子突变;而其癌旁组织则无DPC4基因突变或缺失,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PC4基因作为一个抑癌基因,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 周海波 张居民 颜云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结直肠癌 DPC4基因 分子生物学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LVD和VEGF表达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淋巴管密度(LVD)和VEGF表达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酶标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7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4例增殖期子宫内膜中D2-40和VEGF的表达,分析D2-40标记的LVD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在不同病变组间表达的差异性。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VEGF阳性率和LVD高于增殖期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P〈0.05);浸润深度≥1/2肌层组VEGF阳性和LVD高于黏膜内癌组和浸润深度〈1/2肌层组(P均〈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和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且子宫内膜样腺癌VEGF阳性组的LVD高于阴性组(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的VEGF阳性率和LVD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结论VEGF和LVD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VEGF可促进淋巴管生成。 高素美 李湘洲 张居民 张云香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淋巴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在诊断宫颈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采集2 162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将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并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检出阳性病例242例,占总数11.19%,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93例,占4.3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85例,占3.9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60例,占2.78%,子宫颈癌4例,占0.19%。242例阳性病例病理结果:炎症为9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为8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为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为26例,鳞状细胞癌为6例。液基细胞学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77.65%(66/8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76.67%(46/60),鳞状细胞癌75.00%(3/4)。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下病理活检是筛查和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可靠手段。 张春香 刘欣 张居民关键词:宫颈病变 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 阴道镜 TPX2和胸苷磷酸化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Xk1p2靶蛋白(targeting protein for Xk1p2,TPX2)和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 P)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胃腺癌(胃腺癌组)、33例异型增生(癌旁异型增生组)和7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正常胃黏膜组)中TPX2和TP蛋白的表达。结果:胃腺癌组TPX2和T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和62.7%;癌旁异型增生组为33.3%和39.4%;正常胃黏膜组为2.7%和5.3%。TPX2和TP在正常胃黏膜组、癌旁异型增生组及胃腺癌组中的表达率依次增高,经多个样本率的比较,3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PX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TP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分化程度无关(P>0.05)。TPX2与TP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697,P<0.01)。结论:TPX2和TP可能共同参与了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联合检测TPX2和T P有望成为胃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候选标志物。 张红香 张云香 李湘洲 张居民 孙洪芹 张娜关键词: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胸苷磷酸化酶 子宫内膜样腺癌MVD和MMP-9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9,MMP-9)表达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酶标组织化学二步法对7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2例增殖期子宫内膜进行CD-34和MMP-9的表达,分析CD-34标记的MVD和MMP-9表达的相关性及在不同病变组间表达的差异性。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MMP-9阳性表达率及MVD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组(P<0.05);MVD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浸润深度、组织分级有关;且子宫内膜样腺癌MMP-9阳性组的MVD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MMP-9和MVD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MMP-9可促进血管的生成。 高素美 李湘洲 张居民 张云香 张娜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 微血管密度